第三批新建工厂是根据铁路运输发展的需要,于一九七三年将郑州铁路局和上海铁路局分别筹建的洛阳机车工厂和铜陵机车工厂收归铁道部直属后,并继续进行建设的。
洛阳机车工厂原来是一九五八年开始筹建的“郑州铁路局洛阳钢铁机车配件制造厂”,一九五九年一月开工建设。一九六九年,铁道部为解决中原地区机车检修的需要,决定将牡丹江机车工厂的部分设备和人员分迁到该厂,组建郑州铁路局洛阳机车厂,同年开工扩建。一九七三年五月改为部直属工厂,继续建设。在迁建中,采取边搬迁、边基建、边生产的方针,发扬艰苦创业的精神,在分迁的当年就修出30台机车,是搬迁、建厂、投产较快的一个工厂。
铜陵机车工厂原来是上海铁路局于一九七○年筹建的,原计划承担机车车辆维修配件、机床、轨道车修造等任务,一九七二年改建为蒸汽机车检修基地。一九七三年铁道部决定将戚墅堰机车车辆工厂的蒸汽机车修理系统分迁到铜陵工厂,改为部直属蒸汽机车修理厂,并继续建设,一九七六年开始试生产,是华东地区长江以南唯一的蒸汽机车修理厂。
新中国建立后新建的机车车辆工厂,除上述12个以外,还有北京二七车辆工厂。它原属于一九六七年改称为北京二七机车车辆工厂的长辛店机车车辆工厂的一部分,位于该厂的北侧而称为北厂,是一九五八年原为制造货车而开始兴建的,一九六○年改按制造内燃机车建设,当时已建成铸工厂房和机械加工车间厂房4万多平方米。一九六一年因国民经济调整而停建。同年,该厂恢复修理货车。为了提高货车产量,解决厂地拥挤,于一九六二年将货车修理迁到北厂新建厂房;嗣后继续建成铸钢铸铁厂房,将原厂的铸钢铸铁设备迁入北厂。铁道部决定一九八○年一月一日起将北京二七机车车辆工厂分为两厂,将北厂改扩建为一座大型的货车修理厂,称为北京二七车辆工厂,原厂(南厂)为北京二七机车工厂。
新中国建立后新建机车车辆工厂的发展简况如表所列。 1.开始投产年份指工厂主要产品开始投产的年份。
2.洛阳机车工厂开工建设年份指铁道部决定由牡丹江机车工厂分迁的年份。
二、以老厂为种子建设新厂机车车辆工业系统的新厂建设,大都是在老厂的支持帮助下建成的。这种支持帮助大体有以下三种方式。
(一)随着老厂产品的调整,将老厂与下马产品有关的职工调到新厂,并从其他工厂抽调有关人员,组成建厂的基本队伍。第一批新厂的建设,主要是采取这一办法。齐齐哈尔厂蒸汽机车修造下马,职工调往大同机车工厂,并从大连、四方工厂调去一些人员;哈尔滨和大连两厂客车修理下马,人员调往长春客车工厂;成都工厂是以淮南九龙岗铁路工厂迁入四川的职工为班底,并将江岸工厂蒸汽机车下马后的有关人员调去成都工厂;兰州机车工厂和株洲车辆工厂主要分别由沈阳工厂和武昌工厂调去人员组成最初的职工队伍。
(二)老厂包建新厂。第二批新厂的建设主要是采取这种办法。有一个厂包建一个厂的,有几个厂分工共同包建一个厂的。如齐齐哈尔车辆工厂包建眉山车辆工厂,沈阳机车车辆工厂包建贵阳车辆工厂,原田心机车车辆工厂包建永济电机工厂;资阳内燃机车工厂则由几个工厂分工支助建设:四方机车车辆工厂负责液力传动分厂,戚墅堰机车车辆工厂负责机车分厂和柴油机分厂,天津和南口两个机车车辆机械工厂负责配件分厂,大连机车车辆工厂负责技术后方车间。
(三)老厂的人员、设备分迁新厂。第三批新建厂采取这种办法,如牡丹江机车工厂的蒸汽机车修理设备和人员,分迁一部分到洛阳机车工厂;戚墅堰机车车辆工厂蒸汽机车修理系统的人员和设备迁铜陵机车工厂。
采取这样一些建厂办法,由老厂为新厂输送人员,培训职工,制造非标准设备、专用设备和工装模具,老厂成熟的产品和成熟的工艺移植到新厂,或者将老厂试制的新产品和经过实践考验的新工艺转到新厂,做到建成一部分投产一部分,边建设、边生产。新厂的建设以老厂为“种子”,实质上是老厂的延伸和发展,收到了节约投资,建设顺利,投产较快的效果。 四、新厂的技术改造
新中国建立后新建的13个工厂,从开始筹建到一九八五年末,厂龄达三十年以上的有6个厂,二十五年以上的有两个厂,十五年以上的有5个厂。随着工业生产技术不断进步,产品不断更新发展,新建厂也同样需要不断进行技术改造。因此,新建厂也坚持了革新、挖潜、改造的方针。例如长春客车工厂根据生产发展的需要,结合工厂实际,开展群众性的技术革新和技术改造,自制生产设备和工艺装备,设计建造机械化、自动化生产线。该厂于一九七二年开始,以铸钢车间为技术改造的重点,用四、五年时间,先后建成砂处理、造型、浇铸等6条机械化生产线以及其他一些相应的配套项目,使这个车间的综合生产能力提高一倍到一倍半。又如长春机车工厂实现了铸铁机械化、机车整体清洗、机车检修流水线、煤水车车架检修流水线、电仿型动轮车床、煤水车车架液压翻转台等重大革新改造项目。其他各厂也不断地进行了技术革新改造。
根据铁路运输发展的需要,新建厂投产后,在统一计划下,进行了改造和扩建。如长春客车工厂在“四五”、“五五”期间先后增建了地下铁道电动客车制造和客车修理系统,成都机车车辆工厂于“三五”期间由蒸汽机车修理改造成为修理内燃机车,大同机车工厂于“四五”、“五五”期间先后增建柴油机活塞和电站列车制造车间,长春机车工厂于“五五”期间进行了由原设计规模年修蒸汽机车300台提高为年修600台的扩建等。实践证明,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对已建成投产多年的企业进行“增量”、“增品种”的扩建,以扩大生产能力,比另建新厂投资少、收效快,是较为经济的。
步入新时期的机车车辆工业
中国铁路机车车辆工业经过老厂改造和新厂建设,生产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各个时期的产量详见表3,4)。但是,长期以来中国铁路运输能力的增长落后于国民经济日益增长的要求,在加紧国民经济建设中,铁路运输能力不足成为突出问题,其中铁路机车车辆工业的生产能力不能满足需要是一个重要原因。一九八一年至一九八五年,每亿换算吨公里拥有机车台数由1.44台逐步降为1.12台,每百万人公里拥有客车辆数由0.12辆逐步降为0.09辆,每百万吨公里拥有货车辆数由0.48辆逐步降为0.37辆,迫切要求进一步改造发展机车车辆工业,迅速提高生产能力,以适应铁路运输事业发展的需要。
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正确路线、方针、政策指引下,机车车辆工业坚持改革、开放、搞活,加大了进展的步伐。
一、持续增加生产,力图满足铁路运输发展的需要
自粉碎“四人帮”后到一九七八年的两年间,机车车辆工业生产增长的幅度较大。一九七八年与一九七六年比较:新造机车、客车、货车年产量分别增长59.3%、52.3%、111.3%;修理机车、客车、货车的年产量分别增长35.3%、20.6%、13.9%,一九七九年四月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作出整个国民经济调整的决策。一九八○年、一九八一年有计划地压缩建设投资,铁路对机车车辆的购置大量减少,机车车辆的制造也大幅度削减。但是,经过两年多的国民经济调整后,铁路运量大增,对机车车辆的需求相继剧增。机车车辆工业自一九八二年起逐年以较大幅度增加产量,尽最大可能供应铁路运输需要。这期间机车车辆工业生产的特点是:
(一)生产的增长速度较快。以一九八五年与一九七八年比较:机车、客车、货车新造的年产量分别增长43.2%、84.6%、14.0%;内燃、电力两种机车的年产量共增长51.6%。一九八三年至一九八五年的三年间,机车、客车、货车新造的年产量平均每年递增15.4%、7.9%、22.3%;内燃机车产量平均每年递增19.3%,电力机车产量平均每年递增41.9%。
(二)机车的生产逐步加大了内燃、电力机车的比重。中国铁路于五十年代即已提出牵引动力改革,以内燃机车和电力机车替代蒸汽机车。但是内燃、电力机车的生产发展缓慢。长期以来,铁路运输的牵引动力仍以蒸汽机车为主力。一九八○年以来,内燃、电力机车的生产发展较快,经过不断改进,技术较为成熟,质量有所提高并趋于稳定,产量节节上升,占机车产量的比重逐步增加,如表5所示。一九八五年内燃、电力机车的总产量开始超过了蒸汽机车的产量。
(三)产品结构有了显著变化,新一代的产品试制投产,产品向现代化发展。新造货车已全部使用全钢结构和滚动轴承。运用中的6万多辆钢木结构的旧式C50型敞车在进厂修理时改造为全钢结构。在车辆制造中已大量使用耐候钢替代普通碳素钢。新造客车采用以塑代木,并开始装设空气调节装置。大连机车车辆工厂制造的东风4型内燃机车,技术质量不断改进,由初期的A型柴油机改进为批量生产中的B型;又在试制C型,将B型进一步强化,由持续功率2426千瓦(3300马力)提高为2646千瓦(3600马力);并着手设计D型,采用微机控制等新技术,将持续功率提高到2940千瓦(4000马力)。株洲电力机车工厂在批量生产的韶山1型电力机车基础上改进设计,已试制完成并小批量生产了韶山3型电力机车,由韶山1型的持续功率3780千瓦提高到4800千瓦;两节式功率6400千瓦的韶山4型电力机车已试制完成。戚墅堰机车车辆工厂试制并已小批量生产持续功率为3308千瓦(4500马力)的东风8型内燃机车。北京二七机车厂试制和批量生产功率为1470千瓦(2000马力)的调车用东风7型内燃机车。四方机车车辆工厂与大连机车车辆工厂协作试制完成新设计的东风5型调车内燃机车。武昌车辆工厂生产的PJ2型家畜车和B6型冰保车,齐齐哈尔和株洲车辆厂分别制成载重450吨和350吨的液压多导向式钳夹车,齐齐哈尔厂的C61缩短型运煤车及PD5型毒品车,四方机车车辆工厂、长春客车工厂、浦镇车辆工厂制造的25.5米新型客车等,都是这个时期的新产品。
二、进一步改造和建设机车车辆工厂
鉴于机车车辆工厂的生产能力还不能满足铁路运输发展的需要,“六五”期间国家加大了对机车车辆工业的投资,进行较大范围的技术改造和扩建。
一九八三年九月铁道部召开的机车车辆工业会议,制订了《机车车辆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和生产发展规划》,重新明确了各企业的生产纲领,调整了各厂的产品生产规模,提出了“六五”和“七五”期间的技术改造总目标:“设想通过十年或更多点时间,有计划有重点地进行企业的技术改造,改进现有的主要产品,使主要机车车辆产品的功能、可靠性、耐久性和经济性达到或接近国际上七十年代或八十年代初的先进水平。同时,为适应铁路运输发展的需要,研究发展使用价值高、经济效益好的新产品,在品种、数量、质量上更好地满足铁路运输的需要。”
为加强内燃机车和电力机车的生产,大连机车车辆工厂在即将完成第三次技术改造的同时,国家已批准进行第四次技术改造,要求产量在原规划的基础上提高一倍;资阳内燃机车工厂和四方机车车辆工厂分别进行转产东风4型和东风5型内燃机车的改造;株洲电力机车工厂在即将完成的第一期改造后,进行第二期改造,进一步扩大生产能力;北京二七机车工厂进行生产北京型和东风7型内燃机车的扩能改造和补充配套设备。
为增强客车制造能力,续建唐山地震后移地重建的唐山机车车辆工厂的客车制造系统;长春客车工厂和浦镇车辆工厂按新调整的加大客车制造产量规模改造;四方机车车辆工厂新建棘洪滩客车制造分厂。
为增强货车制造能力,调整和加大货车制造厂的生产规模,进行改造和扩建,涉及的工厂有齐齐哈尔、眉山、株洲和武昌车辆工厂。
为了提高内燃和电力机车的修理能力,唐山机车车辆工厂新厂建设的第二期工程——内燃机车修理系统开始建设;改造戚墅堰机车车辆工厂内燃机车修理系统,扩大东风4型内燃机车修理能力;洛阳和兰州机车厂新建内燃机车修理系统,分别承担北京型和东风4型内燃机车的修理;改造太原机车车辆工厂的蒸汽机车修理系统转产修理电力机车。
为了加强客车修理能力,新建柳州机车车辆工厂和哈尔滨车辆工厂规模为年修500辆的客车修理系统。
为加强货车修理能力,完成沈阳机车车辆工厂、石家庄车辆工厂和江岸车辆工厂的扩大货车修理能力的改造;齐齐哈尔工厂新建货车修理系统。此外,一九八五年国家还批准在广州花县新建广州车辆工厂,修理保温车和一般货车。
改造永济电机厂,提高牵引电机生产能力。天津机车车辆机械工厂通过技术改造改进缓冲器和制动机的生产并扩大产量。南口机车车辆机械工厂进行车辆滚动轴承生产的设备补充配套,以达到原设计的生产能力。
这个时期是历次五年计划中机车车辆工厂被列为国家大中型建设项目最多的时期。这些项目完成后,机车车辆工业的生产能力将有较大的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