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寻万找,他的家乡是丹阳吗? 2012-02-17
50多年前,他与妈妈在火车站走散;年近花甲,他千里寻根,只盼与家乡亲人团聚。寻根人13日来到丹阳,从火车站老职工处获得了有价值的信息。他急需证实,自己的老家是否是丹阳的某个村,送他上火车的“老铁路” ——
山西人李全福有一个幸福的家庭,三个子女都已长大成人,各自成家。57岁的他本该颐享晚年,但他心里始终有一个放不下的牵挂:他要寻找自己的“根”!原来,李全福是被养父母从孤儿院抱养到山西的。
14日中午,李全福走进媒体,讲述了他对家乡模糊的记忆和近年来寻亲的经历。
50多年前,母子不幸失散
“1960年左右的冬天,妈妈带着我和弟弟去看望在上海工作的爸爸。”在媒体面前,李全福再次回忆起改变他人生轨迹的那一天。
从上海回程那天,火车在途中一个站点停靠。站里商贩的叫卖声吸引了李全福。母亲便给了他几毛钱,让他下车买吃的。但当他买好食物赶回来时,火车已经开走了。找不到妈妈,只有五六岁的李全福吓得哇哇大哭。火车站的工作人员发现了他,让他在车站睡了一晚。第二天,工作人员根据他的描述,把他送回了家里。
“到家一看,家门锁着,没人在。工作人员就把我送到了舅舅家。”李全福记得自己家在火车站附近,而舅舅家离火车站更近,大约一公里的路程。
他每次和妈妈去火车站坐车,总会经过舅舅家。李全福想到妈妈不在家,有可能是去火车站找他了。吃过晚饭后,他便偷偷跑去了火车站。没有找到妈妈,他转而上了一列在半夜出发的火车想去找爸爸。结果,他在车上睡着了。等他被打扫卫生的工作人员叫醒,火车已到终点站,天早就大亮了。
“睁开眼我不知道自己在哪里。”年幼的李全福只能在这个完全陌生的地方到处流浪,后来被送到一个孤儿院里。一年后,他被转到了滁州市沙河集孤儿院。两年多后,被养父母抱养到了山西。一晃快50年过去了。
“丹堰村(音)”是否在丹阳?
李全福依稀记得老家的村子叫丹堰村(音)。记忆中他的名字应该叫吴地(音),有个哥哥叫吴天(音),还有个弟弟。
“妈妈大概叫银珍,梳着一个大辫子。爸爸当时在上海工作,叫什么名字记不得了。李全福记得和妈妈走丢那天,自己穿着一条灰黄花的棉裤,妈妈手上抱着弟弟。
李全福已记不清家人的模样。但他记得小时候,他的两只胳膊都脱臼过,妈妈经常抱着他去找接骨的人。他的左眼下面原来有颗痣,现在已经除掉了。四五岁的时候,他右腿膝盖内侧和左小腿处被烫伤过,现在还有疤痕。老人说,自己的父母如果活着的话也有80岁左右了。
因思乡踏上漫漫寻根路李全福从小从就知道自己不是养父母亲生的。他一直惦记着生养他的亲生父母和家乡。
“我一直想知道自己的家乡在哪里,想找到亲生父母。”李全福说。但由于种种原因他的愿望一直未能成行。现在三个子女都已成家,家里的条件也改善了。李全福寻根的念头重新点燃了,“这一次绝不放弃。”李全福记得小时候妈妈带自己去上海看爸爸,每次都是半夜坐车,天刚蒙蒙亮路灯还亮着的时候,就到上海了。由此他推测自己的家乡应该在“杭州到上海”或者“南京到上海”铁路沿线上的某个村庄。
2010年,李全福把“杭州至上海”沿线的火车站点城市找了个遍,无功而返。去年开始,他专注于“南京至上海”之间寻找。家人都很支持他寻根的行动。这次他和妻子、两个儿子一路开车踏上了寻亲之旅。
来丹阳之前,他们已经跑了苏州、常州、镇江等城市。13日到丹阳后,李全福从在丹阳火车站工作的老铁路人那里,得知50多年前丹阳站确实有一班深夜开往上海的火车,出发与到达时间和他记忆中的时刻吻合。而李全福记忆中的“丹堰村”(音),也与“丹阳”发音相近。他仿佛看到了希望。
“我们希望借助媒体的力量,让更多人知道我父亲寻亲的故事,说不定会有意想不到的线索。”李全福的儿子说。他设想,如果当年送父亲回家的老铁路工作者还健在的话,看到报道或许能想起当年的事,也就能知道父亲究竟是住在哪个村。“我爸天天念叨着哪一天能和家乡的亲人团聚,如果有线索的话,可以和18603565139联系。”临走前,李全福的儿子郑重嘱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