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渝精神 文化传承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由公司承建的改建铁路遂宁至重庆线增建第二线工程自遂宁南至石子山,线路长度130.832公里。站改车站6个,拨接换边1处。正线铺轨151.963铺轨公里,粒料道床40.2万立方米,架梁1147孔,铺枕25.4万根。线新铺线路5.97km,重铺3.59km,拆除7.93km。新铺道岔73组,拆铺10组。
然而,本该去年底就交付的线下工程,确因线下单位二十五局的种种原因,迟迟不能按期交付,直到今年10月,仍有少量工程未能交付,不少已交付的路基也存在较多质量瑕疵,这给线上单位的下步施工带来极大的困难,公司遂渝二线的施工一方面要弥补二十五局部分路段的质量瑕疵,另一方面,由于二十五局拖欠工程款和材料款所引发的阻工给项目施工造成极大的阻力。
“二十五局本该去年就交付的线下工程,直到今年10月才基本完成交付!”站改项目经理邹建义愤填膺的说,“8月业主给我们下达的任务是必须保证年底通车目标,相当于在不到四个月的时间内,要完成近一半的工程量!面对困难,领导十分重视,广甘项目、桐梓项目等兄弟项目部的增援部队也已经到位,我们才有胜利的希望!”
面对巨大的工期压力和既有线施工极其复杂,公司领导高度重视,统筹协调,公司主要生产部门均派出骨干长期坚守现场,桐梓项目部经理闵光辉、广甘项目部经理姜河分别率各自项目骨干力量驰援遂渝二线,原站改项目总工严杰则率部分人员攻占合川段,原工程部长罗德洪主持潼南段技术工作,在百公里的线路上形成了由站改项目部统筹管理,四个项目同时推进的全新格局,全线用工数增至近2500人!
同时,铺架项目部铺架口由1个增至5个铺架口同时铺架,新增机车9台,新增大型铺架设备4台,各类平板轨道车100余台。,新建渭沱、潼南两个轨排场,两班倒施工,由每天生产25米4个轨排增至30个,最多时达到40个,人员增至近900人!施工场地上,时刻都呈现出昼夜倒班,人停机器不停的繁忙施工场面。
今年7月,集团公司董事长曹义在现场视察后,指出公司遂渝二线作为一项综合性的铺架工程,又是在运营中的动车线旁施工,是全国仅有的一个项目,安全风险、技术要求、管理难度极高,要求公司要以此为平台,着力打造二公司和集团公司的铺架品牌。
“从8月至9月26日,我们完成架梁320孔,铺轨49.503公里,几乎完成了全部工程量的近三分之一,仅剩架梁175孔,铺轨32.9公里!”铺架项目书记伍新科激动的说。
集体的智慧、团结的力量,二司人集全司之力,只为保证一条铁路的开通,老一辈铁路人所留下的顽强拼搏、团结协作、敬业诚信的铁人精神,无一不在遂渝二线得以诠释。

特殊的动员会
现在对我们影响最大的就是阻工问题!”站改项目支部书记付勇斩钉截铁的说,“二十五局遗留问题造成的线下阻工频发,已经成为保证年底通车目标的最大障碍!”
翻开付书记的笔记本,详细记录了近三个月来的阻工的开始时间、人员、存在问题、里程、施工等详细内容,几乎每天都有发生,一旦发生,付书记所率领的排干工作组便会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少则两三个小时,多则一阻便是几天。
据付书记介绍,在七月底项目接到建指、局指要求年底完工的通知后,8月4日便召开全体动员大会,对全体参战员工进行了形势任务的再落实、再明确、再部署,坚定了不管再难,也要坚决完成任务决心,在最困难的地方展现二司人的精神风貌!
“我们确实是打得硬仗的队伍啊,在遂渝二线,仅八月一些工点就搬了近20次家,从50多人到120多人的管理团队,2000多工人,全国唯一的动车旁施工,对项目的管理水平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项目建设期间,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喻修正多次到一线各工点指导帮扶,对项目推进提要求、作部署,协调各方事宜,给予项目建设大力支持。
经过长期的工作与多方努力,当地政府成立了专门工作组协调阻工事宜,给予项目推进大力支持,全体员工统一思想,为遂渝二线的通车目标昼夜奋战。

动车旁,肩膀挑出来的铁路
“嘿唣,嘿唣,嘿呀依儿唣唉……”只有当年的重庆棒棒军亦或是挑山工才能发出这种节奏感极强的吆喝声,然而在遂渝二线,这种吆喝弥漫在整个站改的现场。
新线与既有线线间距小于6.5m并行地段长24.85km,需要封锁施工,更不能使用大型机械,站改的每一根枕木,每一节铁轨,都是靠这样一群人,用朴实的肩膀挑起,缓缓移动,抬到它们应该放置的位置。
9月25日晚11点至次日凌晨4点30分,近500人奋战在下太和车站站改的现场。晚上11点20分左右,当最后一趟遂宁至重庆的动车组以近200公里每小时的时速从3米开外的铁轨上呼啸而过,风驰电掣般闪过它的庞大的身躯,对讲机里响起命令:封锁网拆除!整个下太和车站运营线与施工线间的隔离网如同“攻占柏林”一般,在20分钟内被全部撤去。
车站站改暨车站整个信号和相关道岔的启用,启用新LKJ数据,正线上道岔插入,换轨拨接、焊接、胶接、填碴,直至大机捣固作业结束,满足预订提速条件,而在之前的1至2个月,则要进行新铺线路、道岔,预铺道岔等一系列准备工作。
“区间上碴整道以及车站站改本应在铺架之后同步进行,却因线下迟迟不能交付,影响铺架,也严重影响到站改,我们只能改变方案,先做车站(站改),再做区间(上碴整道),人工铺轨排、枕木,站后设备诸如电务供电、通讯、车辆等需要提前过度,增加很多额外的设备和人员投入,停用两股道用于运输和架梁不能满足铁路部门要求的车站三交汇,很难获得批复。”
工程部长罗德洪在现场这样说道,不过这位年轻的技术骨干依然信心十足,“我们已经完成了遂宁南、三星、潼南三个车站,新桥到遂宁南到三星两个区间,今晚下太和车站是第四个,一定能赶在在年底前全部完成!”
下太和站改整晚,公司总经理敬启双守在现场督战,副总经理王勇全程指挥,项目部前期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准备工作,保证了近500人的施工队伍组织明确、分工有序,确保了在4个小时的封锁时间内,完成包括新道岔插入、渡线连接、道岔更换、小机捣固、临时车档、隔离网整改等在内的一系列工作顺利完成。
“打得那鬼子满山跑也……哦也”一声声吆喝仍在铁轨间回响,二司人最质朴、最坚韧的的声音伴随着动车组的呼啸,荡气回肠。

下太和的“大锅饭”
“今天又要忙活儿了,中午要煮40多人的饭,这最大号的电饭煲煮4锅才够,还要给现场的领工们送去,都到工点上来了,又要忙咯。”忙碌中的炊事员指着地上的“大锅”无奈的说道。
因点多线长,为保障一线人员的吃住生活,项目部在每个工点附近租用民房开设了简易的食堂了宿舍。
“条件艰苦,我们尽量保证一线员工的生活。”付勇书记说着有点动容,“有点线路太远,车开不到的地方或是经常夜里施工,就只能提前准备方便面,最可爱的还是我们的职工。”
来自郫彭的项目的吴玮、精测大队的沈万江、陈左平,以及合川分部的刘斌、曾涛、畅文浩……9月24日,25日两个晚上又是凌晨五点过才回到项目部,隧道里整晚大机捣固的噪音让他们回到项目也难以入睡。
“习惯了,上午困一会儿,下午要继续出去超平。”为保证新铺铁轨达到提速条件,每次大机捣固之后要进行超平工作,每根枕木之间要抄平2到4次,2公里的铁轨就要花上技术员们整个晚上,全部29.2公里小线间距线路捣固超平,12座桥89跨的架设都要放在晚上封锁时间内进行。昼夜颠倒的生活无不考验着这些年轻的技术小伙儿们,开工以来,在遂渝二线如此艰苦的环境下,没有出过一次技术事故,年轻的二司人把青春热血洒在铁路前辈们铸就的事业上。
最可爱的是我们的职工,下太和的大锅饭里融入的是最质朴的感情,最真挚的奉献。

铁轨上的“苦行僧”
清晨6点半,领工员罗春生出门准备上工地了。“药带上没?”工友出门前总会记得提醒他。“带了带了,不敢不带呀。”罗春生憨厚的笑了笑。患有心脏病的他,每天总会带着药在铁轨上“长途跋涉”。
“8月底身体不好住院,住了三天吊针一拔就回工地了,没办法,工地上需要人嘛。”一谈到组织百人卸碴的情景,罗春生总显得意犹未尽。
卸碴,被称为遂渝二线最苦的活儿之一,为保证既有线运营安全,小线间距的卸碴工作都被安排在夜间封锁时间。全线每公里需要2800方道渣,一个车皮40方,每次要来30到40个火车皮的道碴,领工员组织卸碴一卸就是一整晚。等到清道、捆车门、逐个车厢检查、照相等逐项工作完成后,天已经蒙蒙亮了。长期的作息不规律,让罗春生本就不好的身体承受了更大的压力。
“搞了二十多年的铁路了,想搞搞土建领导不让啊,呵呵!在福岩工点搞区间的时候,一天要走三十多公里,脚都走起泡,中午离驻地太远,只能就近吃盒泡面。”罗春生感触的说,“好在兄弟项目的都来支援了,现在一个区间的领工有4个,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从达成到达万、南涪、株六、成渝、遂渝……,罗春生把青春把事业留在了铁轨,正是无数这样的员工,这样的的星星之火,汇成了遂渝二线的燎原之势。

风雨中的铺架
“落梁,停……左三公分……”,8月31日,铺架机长秦选友指挥着三星铺架口踏板匽大桥的铺架作业。突然,天空色变,豆大的雨点犀利的打在架桥机的钢架上,秦选友马上让工友们穿上雨披继续作业。在被雨水浸染的朦胧灯光下,桥机上那群依然前行的施工员工们,紧贴在身上的雨衣早已抵挡不住风雨的侵袭,衣服裤子可以拧出水来。没有抱怨,没有退缩,在风雨的考验下,前方是他们眼中唯一的目标。
7、8月份的天气总是让人难以琢磨,晚上还是倾盆大雨,中午便骄阳灼烧,好像要把一切都挥发掉。8月初的一天,正在现场施工的沈祖伟等4名桥机班员工正在桥机上重复着熟练的作业项目。架桥机早已被太阳焦灼的无法用手触及,旁边的藿香正气水从未间断的被取走,尽管这样,4名年轻的小伙子还是在坚守工作了十几个小时后,倒在了烈日下,项目部立即安排人员将四人送到医院。风雨、骄阳帮我们检验着这群钢铁战士,他们用实际行动、用顽强的毅力和不屈的精神前进。
整个7、8月,四川盆地的雨水和骄阳没能阻挡二司人的顽强拼搏,漉战遂渝的决心,不管站改还是铺架,风雨无阻已经成为一种状态,一种常态。
在非小线间距的地段,铺架一天最多要架4孔梁,运输班班长丁翔一天近20小时守在工地,全线24.85公里的小线间距每天只能架设两孔,保证既有线施工安全成为以丁翔为代表的全体遂渝二线管理人员最大的责任,也是最本能的动力。
“不就这几个月嘛,坚持坚持就过去了,重要的是不出事故,确保开通。”敬业奉献,二司人用质朴的语言讲述着最简单的四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