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子铁路网

 找回密码
 注册进站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778|回复: 8

衡阳衡州大道跨湘江桥施工 老火车残骸重见天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2-2 16:17:03 | |阅读模式
红网衡阳12月2日讯(通讯员 王梦樵)12月1日下午4时许,湖南衡阳市重点工程衡州大道跨湘江桥20号墩施工水域打捞出一节火车货车的车体。
  
  在衡州大道跨湘江大桥施工现场,笔者见到被打捞上来火车车体。车体经过河水长时间浸泡,已锈蚀严重,整个车厢仅剩车的底盘,车架上有明显的切割痕迹。工作船的船舱被火车车体完全占据,两组火车车轮已解体并横搁在车的底盘之下。
  
  据担负衡州大道跨湘江大桥施工任务的中铁二十五局集团现场施工人员介绍,早在今年8月份,该项目实施水中摄相和潜水作业的阶段,就发现了沉埋水中的火车车体。由于沉埋江底的火车车体位于衡州大道跨湘江大桥20号墩的施工位置,仅离衡阳湘江公铁大桥(老桥)十余米的距离。为了不影响该墩的建设进度,成功打捞沉埋火车车体,消除施工隐患,该项目部精心组织了火车车体打捞实施计划,并多次组织潜水人员进行水中测探和水中切割任务。
  
  据现场打捞施工人员介绍,被打捞出水的火车车体应该是1956年修建衡阳湘江公铁大桥(老桥)围堰过程中沉埋。
  
  到笔者发稿时止,火车车体散落部件仍在继续打捞中。
1524356846.jpg
1524395559.jpg
1524446616.jpg
发表于 2009-12-2 16:27:35 |
太high了
希望衡州大道早日修好!
发表于 2009-12-2 16:33:06 |
PS:问一下各位达人
到底老湘桂线会不会在衡阳城区改道在外环线与新建湘桂复线三线并行?
老湘桂线从衡阳站到衡阳西站之间的这一段会不会拆除?
老湘江公铁大桥会不会一起拆除?
发表于 2009-12-2 16:35:08 |
拱板转向架,真是文物啊
发表于 2009-12-6 00:51:43 |
貌似衡阳西站都不是广铁的了
发表于 2009-12-6 04:34:48 |
衡阳晚报:

悬念丛生,谁能解开“沉江火车”之谜?

 ■神秘车体让两位专家百思不得其解,四对车轮竟分属不同类型火车,分别造于解放前后,其中两对还是国外制造的  ■据专门研究衡阳保卫战的肖培先生介绍,当年被炸毁的湘江大桥其实与现在老大桥的位置基本一致,神秘车体应该与此有关        ■不过其中两对车轮1958年才组装完毕,与衡阳保卫战以及老大桥建成通车均存在时间上的冲突,这又如何解释呢?……
  本报为此开通热线;6696648,欢迎知情者提供相关信息
  中铁二十五局集团建设者从衡州大道跨湘江大桥20号墩施工水域打捞上来的一节火车车体,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秘密?
  昨日上午,衡铁车辆段两位专家研究了四对车轮及轮轴上的字母和数字后认为,这四对车轮分属不同类型的火车,两对造于1957年,组装于1958年,另两对则造于解放前,并且还是外国制造的。
  至于这节车体为何沉入湘江中,则仍是一个未解的谜团。
  四对车轮分属不同类型火车
  这是一次类似于“考古”的行动。
  两位担纲“考古专家”角色的人,分别是衡铁车辆段工长张健及轮轴调度陈新仁。
  这两位专家是记者通过衡阳火车站党办主任吴广平的帮助才联系到的,昨日上午,听说湘江中捞上来一节火车车体,两人带了钢刷、粉笔、电筒及铆钉等工具,立刻赶到现场勘察。
  初步看了现场的车轮及底盘情况后,张健及陈新仁一致认为,这四对车轮应分属不同类型的车辆,因为这四对车轮的大小不一样,有两对车轮的直径约为780mm,而另两对车轮的直径约为910mm,直径小的车轮应属于货车,而直径大的车轮可能属于客车或平板车。
  二人推测,水下应还有四对车轮。
  二人把勘察的重点放在车轮及轮轴上,后来的勘察,进一步证实了二人的判断。
  虽然车轮表面锈迹斑斑,甚至连小蚌壳们都在上面“安家”,但拆开车轮的轮轴盖,擦去轮轴上的机油,轮轴依然光亮如新,尤其上面的数字和字母保存基本完好,50多年的河水侵蚀,依然未能穿透机油的保护,着实令人啧啧称奇。
  “从某种程度说,轮轴就是火车的‘身份证’,从刻在轮轴上的信息,可以判断火车的制造时间。”张健告诉记者。
  记者现场看到,在直径相对小的一对车轮上,刻有“中国”及“武厂”二字,轮轴上则刻有“57”“58”“2267”及罗马数字“Ⅶ”等字样,陈新仁说,这些数字及字母分别表示1957年7月制造,1957年12月10日组装及1958年再次组装的意思,陈新仁还告诉记者,这对车轮是马鞍山钢铁厂制造的。
  而查看另一对车轮时,则颇费了一番精力,因为车轮边缘刻了一组英文字母“GUTEHOFFNUGSHUIIE”,这组英文字母是何义,现场无人能解。而在这对车轮的轮轴上则刻有“SWA”等字母,这些字母表示何义,也令大家一头雾水。
  一对车轮应造于解放前
  记者了解到,解放后,我国制造的火车轮轴表面,都分三个扇区纪录轮轴信息,一个扇区纪录车辆制造年月、厂家等信息,一个扇区纪录轮轴的组装时间,还有一个扇区纪录轮轴再次组装的时间,这种纪录轮轴信息的方式成为一大特点,即使是国外制造的轮轴,进入中国后,也按这个方式纪录信息。
  “所以,这对轮轴没有按三个扇区纪录轮轴信息,应该属于解放前制造的,并且制造商应该是国外的某个厂家。”张健说。
  虽然看不懂这对车轮及车轴所刻英文字母的含义,但张健推测,“GUTEHOFFNUGSHUIIE”可能是制造商的名字,而“SWA”则可能是制造国家的简写。
  车底盘挂满沙袋残骸
  记者在现场发现,这节火车车体的底盘上,挂了不少沙袋残骸,有些沙袋残骸中居然还有残余沙子,这些沙袋,几乎都挂在底盘的铆钉之上,所以虽然经过河水的多年冲刷,沙袋已残缺不全,但残骸依然存在。
  这个细节似乎印证了本报昨日报道中提到的“用一节火车车厢装满沙袋阻挡水流,确保土围堰成功”的说法。
  但现场也有人提出异议:其一,或许是火车车厢沉江在先,而沙袋是当年建湘江公铁大桥围堰时落入水中后被江水冲击,挂在了沉在江底的火车车厢底盘上。其二,有一对车轮显示是1958年再次组装的,而湘江公铁大桥通车是1957年12月29日,既然大桥已经通车,也就无需用火车车厢阻挡水流,那么,这节火车车体是如何沉入江中的呢?其三,打捞上来的火车车体仅是一部分,便有三十多吨重,而当时还不具备如此大载重量的船只在江面上把这么重的物体推入江心的能力。
  “沉江火车”
  或与衡阳保卫战有关
  昨日上午,80岁退休老人吴奉孝的来电,令这节火车车体的来历,更加扑朔迷离。
  吴奉孝是农行衡阳市分行的退休职工,他告诉记者,很多人都以为衡阳保卫战中被炸毁的衡阳湘江大桥位置在白沙洲珠江桥,这其实是错误的,这座被炸毁的湘江大桥,位置与现在的湘江公铁大桥基本一致。
  这个说法得到了专门研究衡阳保卫战的专家肖培先生的肯定。肖培说,衡阳保卫战炸毁的湘江大桥,与现在的湘江公铁大桥位置确实基本一致。
  吴奉孝回忆,1952年,最初在常宁柏坊镇农行营业所工作,他经常坐船到衡阳来开会,看到被炸毁的湘江大桥残骸还横在江中,直到1955年修建湘江公铁大桥的时候,被炸毁的湘江大桥残骸才被逐步清理,而湘江公铁大桥还利用了那座被炸毁大桥的桥墩基础。
  吴奉孝推测,当时的情形有可能是方先觉的部队将一列火车置于湘江大桥上,一同炸毁,目的在于增加日军搭桥过江的难度,而搭桥残骸及火车残骸,在修建湘江公铁大桥时被清理,现在打捞出水的,或许只是当年未清理干净的剩余残骸。
  这节火车车体究竟是何来历?为何沉入江中?记者开通热线:6696648,欢迎知情者提供相关信息。
发表于 2009-12-7 17:18:51 |
遍寻公铁大桥设计者 解惑“沉江火车”之谜
2009-12-07 10:33:40 作者:王靖 来源:衡阳晚报 浏览次数:228 网友评论 0 条

  本网讯 “湘江公铁大桥建成之前,其前身分别在1944年和1949年被炸毁过两次;衡阳保卫战打响之前,衡阳守军曾用两节车厢装满炸药,置于桥中心,将桥炸毁;湘江公铁大桥的设计者为中国著名桥梁专家方秦汉,如果能够找到方秦汉,沉江火车之谜或可迎刃而解……”本报关于“湘江中捞出一节火车车体”的报道引起了市民的广泛关注,连日来,不断有热心市民为记者提供信息,对弄清这节神秘火车车体的来历有很大帮助。

湘江公铁大桥前身曾被炸两次

  “湘江公铁大桥的前身曾被炸过两次,分别在1944年和1949年,现在的湘江公铁大桥,与当年被炸的大桥是在同一个位置,而湘江公铁大桥上游不远处的便桥是解放后才修建的,桥墩至今保留。”12月4日上午,原市建委(今市建设局)退休干部谢文骅告诉了记者湘江公铁大桥的前世今生。

  谢文骅说,1980年,他在市建委的规划办工作,当时,因为一起土地纠纷,让他看到了衡阳铁路分局提供的国民党时期湘江公铁大桥前身的一些史料,通过这些史料,他对湘江公铁大桥的来历有了清晰的了解。

  记者了解到,第一次被炸的湘江大桥,是1937年由英国桥梁专家设计的,是铁路专用桥,1939年动工,约在1944年1月建成,1944年衡阳保卫战前夕,为了阻挡日军渡过湘江,守军下令炸毁了这座桥;第二次被炸的湘江大桥,是抗日战争胜利后修建的,解放战争后期,1949年8月,长沙解放后,据守衡阳的白崇禧败退广西,在撤退之前,炸毁了此桥。

  谢文骅说,很多人都认为湘江公铁大桥上游的便桥就是衡阳保卫战中炸毁的湘江大桥,这其实是错误的,这座便桥是解放后由苏联专家修建的,也是铁路专用桥,湘江公铁大桥建成后,便桥桥面便拆除了,但桥墩得以保留,过去枯水季节还可以看到。

  “1974年,我在参加全市人防工作会议时得知,这座便桥的钢架还保存在原冶金厂的一个车间里,每年都要求刷漆保护,以备不时之需。”谢文骅说。

衡阳保卫战守军曾用火车装炸药炸桥

  12月4日一大早,一位名叫何文耀的读者来电向记者讲述了父亲曾对他说过的一个故事,这个故事是,衡阳保卫战前夕,守军曾用两节火车装满炸药炸毁了湘江大桥。

  何文耀老人今年71岁,是市区一所学校的退休教师,他告诉记者,他的父亲曾是湘桂铁路的线路维护工,1944年6月,衡阳保卫战爆发前夕,父亲亲眼看见守卫衡阳的国民党部队将两节火车车厢装满火药,推至湘江大桥中心,然后引爆炸药,将桥炸毁。

  何文耀老人说,上世纪50年代初,他在湘江河边玩,看到江面断裂的湘江大桥,他问父亲为什么湘江大桥桥墩是好的,桥面却断裂了?父亲便给他讲了这个故事,虽然50多年过去了,但他依然记忆犹新。

湘江公铁大桥的设计者为著名桥梁专家

  12月4日,一位没有透露姓名的读者还告诉了记者一个重要的信息,湘江公铁大桥的设计者为方秦汉,现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著名桥梁专家。

  记者询问这位读者是否有方老的联系电话,但他称没有,他说这个信息只是看书时了解到的。

  昨日上午,记者在百度以“方秦汉”为主题词搜索,搜索结果显示,1925年4月20日出生的方秦汉,195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桥梁工程专业,曾担任衡阳湘江公路、铁路两用总体设计负责人,1997年12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有中国桥梁“钢霸”的美誉。

  今年10月31日,北京举行了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百项经典暨精品工程”颁奖典礼,方秦汉亲赴北京领奖。

  至昨日下午发稿时止,记者试图通过电话联系方秦汉,但尚未有结果。

  如果能够找到这位衡阳湘江公铁大桥的设计者与建设参与者,沉江火车之谜或可迎刃而解。

  为解沉江火车车体之谜,本报继续开通热线6696648,欢迎知情者提供信息。(王靖)
发表于 2009-12-7 17:52:23 |
居然会有这种事,乖乖。
发表于 2009-12-8 17:29:38 |
"沉江火车"后续:方院士否认用火车沉江围堰
2009-12-08 10:13:34 作者:王靖 来源:衡阳晚报 浏览次数:275 网友评论 0 条

  本网讯 随着调查的不断深入,湘江中打捞上来的“沉江火车车体”之谜却愈发扑朔迷离。

  费尽周折之后,昨日上午,记者联系上了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桥梁专家方秦汉,但这位中国桥梁界权威否定了“用火车沉江围堰修建湘江公铁大桥桥墩”的说法。还有不少老人推测,这节火车车体的来历或许与湘江公铁大桥上游的便桥有关。

  费尽周折终于找到方院士

  7日上午8点左右,记者通过搜索与方秦汉相关的新闻报道,得知他现为华中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教授。于是,记者拨打武汉市的“114”人工查号台,查询到了该院办公室的电话。

  记者表明来意后,该院办公室接听电话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方院士虽然是学院的教授,但因为年纪有84岁了,所以较少来院里讲课,院里要联系方老,一般都通过他的秘书。

  随后,她告诉了记者一个联系电话,但记者拨打后,却一直无人接听。而由中铁二十五局集团工作人员王梦樵在华中科技大学BBS论坛中发帖求助网友提供方秦汉的联系方式,一时也无反馈信息。

  两个办法都未能奏效后,记者忽然想起与华中科大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办公室那位工作人员交谈时,她称方秦汉在武汉大桥局还有一个行政职务。

  于是,记者又查询到了武汉大桥局宣传部的电话,该局宣传部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要找到方院士,必须联系武汉大桥局下属的设计院。并提供了该设计院宣传部葛部长的手机号码。

  打通葛部长的手机,他正在外出差,但他热情地与方院士取得了联系,征得方院士同意后,他又把方院士家中的电话号码告诉了记者,请记者直接通过电话采访方院士。

  此时,时间已经接近中午11点。

  “用火车沉江围堰”说被否定

  在电话中,方秦汉的声音有些苍老,但让人感觉很随和。

  他静静地听记者讲述完事件的来龙去脉后,回忆说,衡阳湘江公铁大桥是在被炸的老桥的基础上设计修建的,因为经过勘测后,他发现,老桥虽然桥面被炸毁,但桥墩基础保存比较完好,5个桥墩中,只有5号桥墩基础被毁坏,所以,当时修建湘江公铁大桥,只有5号桥墩需要水下作业,其他桥墩只需要对受损的上部进行修整就可以了。

  为了印证自己回忆的准确性,他还查阅了衡阳湘江公铁大桥的一些资料,他告诉记者,5号桥墩的位置,是从湘江城区这边(湘江西岸)数第二个桥墩。

  如此一来,即使需要用火车沉江围堰,也应该是在湘江西岸水域边进行水下作业,沉江火车怎么会跑到河中间4号桥墩位置?

  方秦汉认为,“用火车沉江围堰”说不成立。第一,因为湘江公铁大桥桥墩基础基本完好,所以设计上不需要用火车沉江围堰;第二,当时火车尚不能生产,是“非常珍贵的宝贝”,是不太可能用这些宝贝沉江围堰的;第三,火车车厢非常沉重,当时还不具备把一节车厢从岸上运往江心,装满沙袋再推入江心的能力。

  对于这节神秘火车车体的来历,方秦汉在电话中笑着坦承“我也不清楚”,他建议记者与广州铁路局联系,因为当时湘江公铁大桥的施工方是广州铁路局。

  或与公铁大桥上游的便桥有关

  昨日上午,一位姓陆的老人给记者打来了电话,他推测这节神秘的火车车体,很可能与湘江公铁大桥上游的便桥有关。

  他说,解放后的1950年至1951年,解放军曾在广西进行过大规模剿匪,肃清了国民党在广西的残余势力,当时湘江公铁大桥尚未修建,由于物质亟须向西南供应,因此便在湘江公铁大桥上游位置抢修出来这座临时便桥。

  他分析,修建便桥时,很可能用火车车厢装满沙袋沉入江心,起固定作用,然后在上面叠放木枕,铺设铁轨,让火车限速缓慢通行,而便桥废弃后,沉入江中的火车车厢被洪水冲至下游,遇到老大桥桥墩的阻挡,才沉了下来。

  记者昨日查询了不少文献资料,但对于这座便桥,却无任何文字记载,便桥修于何时?由谁制造?拆于何时?均不得而知。

  本报继续开通热线:6696648,欢迎知情市民提供信息。(王靖)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海子铁路网 ( 京ICP证12003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1036 )

GMT+8, 2025-4-27 12:49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