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09-9-22 08:03:27
|
|阅读模式
宝成铁路是中国一条从陕西宝鸡通往四川成都的铁路,全长668.2公里,是中国第一条电气化铁路,也是沟通中国西北与西南的第一条铁路干线。
宝成铁路(宝鸡至广元段)几乎全部处于山区,由宝鸡出发后就需要先后跨越秦岭、巴山和剑门山,地势险要,因此工程相当艰巨。铁路进入秦岭山区后沿清姜河盘旋迂回,在任家湾和杨家湾之间的线路以千分之三十的大坡度急速爬升。为了克服地势高差,过杨家湾站后就以3个马蹄形和1个螺旋形(“8”字形)的迂回展线上升,线路层叠3层,高度相差达817米[1],即为著名的观音山展线。所以在观音山站就可以看到三层铁路重叠的场面。再经2364多米长的秦岭大隧道穿过秦岭垭口,即进入嘉陵江流域并到达秦岭站。越过秦岭后线路即用千分之十二的下坡道沿嘉陵江而下至四川省广元[2],其中秦岭至略阳间先后十四次跨过嘉陵江。宝成铁路全线共有隧道304座,总长84公里;大小桥梁986座,总长25公里[3]。
宝成铁路许多线路路段坡度大、坡长、弯道多,尤其是宝鸡至秦岭一段,初期使用功率甚低蒸汽机车作列车动力则大大减低了线路运输能力,因此宝成铁路是中国最早列入电气化计划的铁路。1975年全线完成电气化工程[4]。现时宝成铁路全线使用电力机车运行,其中宝鸡至秦岭段更需要加挂补机,设秦岭补机队,使用韶山4型和DJ1型电力机车,以加大机车牵引力和制动能力。
宝成铁路的成都至广元段由成都铁路局管辖,广元至宝鸡段由西安铁路局管辖。
施工历程
1913年起,中华民国政府计划在平汉铁路以西建造一条南北干线,连接黄河上游与长江上游之间的铁路交通,并曾就修建同(大同) 成(成都)铁路进行过多次踏勘,但因工程浩大而未动工兴建。
1936年~1948年,又经过多次勘测比较,曾选定天水至成都方案,计划称天成铁路,但未动工兴建。
1950年~1953年对天水至略阳和宝鸡至略阳两段又进一步勘测,选定宝鸡至成都的方案。
宝成铁路于1952年7月1日从成都端动工,1954年1月,宝鸡端也开始施工,1956年7月12日两端于甘肃黄沙河接轨。1958年1月1日正式通车,全线采用蒸汽机车牵引,正式运营。
从1958年6月起,宝成铁路进行了电气化改造工程,1960年6月建成宝鸡至凤州段工程,1967年开始进行剩余部分改造,1975年7月1日全线完成电气化改造,成为中国第一条电气化铁路。
事故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强烈地震。宝成铁路清江河金龟塘段山体滑坡,金龟岩铁路大桥被巨石破坏,12号桥墩桥台出现裂纹,并使桥梁横向位移300毫米,宝成铁路在四川省境内行车线路中断。5月13日10时31分上行线经抢修后重新开通,下行线则于5月16日上午1时重新开通[5]。
同日下午14时30分左右,一列经宝成铁路由宝鸡开往成都的21043次货运列车,行至甘肃省徽县嘉陵镇150公里835米处的109隧道内,由于地震导致山体崩塌,列车因而脱轨,12节油罐车被埋在隧道中起火燃烧,2名列车司机受伤[6]。当局其后救援成功,并抢修隧道及有关路段,直至5月24日上午9时50分,宝成铁路恢复正常运输[7][8]。
沿途省份和主要城市
陕西:宝鸡、凤县、略阳、阳平关
甘肃:徽县
四川:广元、江油、绵阳、德阳、成都
沿途河流山脉
嘉陵江
涪江
秦岭
大巴山
剑门山
交汇铁路
宝鸡站:陇海铁路、宝中铁路。
阳平关站:阳安铁路。
成都站:成渝铁路、成昆铁路、达成铁路。
宝成铁路北起陕西省宝鸡,南行达四川省成都,与成渝、成昆两线衔接,全长669公里,是沟通西北与西南地区的第一条山岳铁路,宝成铁路于1952年7月1日在成都动工,1954年1月宝鸡端也开工。1956年7月12日,南北两段在黄沙河接轨通车,1958年元旦全线交付运营。宝成铁路宝鸡至凤州段,是中国的第一条电气化铁路。该段于1958年6月开工,1960年6月建成。经过试运行,于1961年8月15日正式交付运营。
全线隧道304座,延长84公里,大、中、小桥1,001座,延长28公里,桥隧总延长占线路长度的17%。全线最长的是新会龙场隧道,长4245米.宝成铁路建成后,由于坡度大、隧道多,进行了电气化改造。第一期工程宝鸡至凤州段91公里电气化夜1961年完成,1975年全线完成电气化改造,是我国第一条电气化铁路。这条铁路的建成,改变了“蜀道难”的局面,为发展西南地区经济建设创造了重要条件。是沟通西北与西南的第一条铁路干线。也是突破“蜀道难”的第一条铁路。
宝成铁路是新中国第一条工程艰巨的铁路。为了克服地势高差,以3个马蹄形和1个螺旋形的迂回展线上升,线路重列3层,高达817米,随后以2000多米长的隧道穿过秦岭垭口,进入嘉陵江流域。全线共完成主要工程量有:路基土石方7116万立方米;隧道304座,总延长84.4公里;桥梁1001座,总延长28.1公里;桥隧总长约占线路长度的17%,正线铺轨667.71公里。从开工到交付运营间先后发生严重的滑坡58处,崩坍272处,整治工程量及难度都相当大。整个宝成铁路工程打穿上百座大山,填平数以百计的深谷,单填土石方就 有6000万立方米,按高宽各1米算,可绕地球赤道一周半以上。
宝成铁路(宝鸡至广元段)几乎全部处于山区,由宝鸡出发后就需要先后跨越秦岭、巴山和剑门山,地势险要,因此工程相当艰巨。
宝成铁路进入秦岭山区后沿清姜河盘旋迂回,铁路通过秦岭时,从杨家湾车站到秦岭大隧道直线距离只有6千米,但升高却达680米,即每千米上升110米。为了把坡度改为每千米只升高30米,能够通行火车,只能把铁路线反复迂回盘旋,在6千米的直线距离内盘绕了27千米;在任家湾和杨家湾之间的线路以30‰的大坡度急速爬升。为了克服地势高差,过杨家湾站后就以3个马蹄形和1个螺旋形(“8”字形)的迂回展线上升,线路层叠3层,高度相差达817米,即为著名的观音山展线。所以在观音山站就可以看到三层铁路重叠的场面。再经2364多米长的秦岭大隧道穿过秦岭垭口,即进入嘉陵江流域并到达秦岭站;越过秦岭后线路即用12‰的下坡道沿嘉陵江而下至四川省广元,秦岭至略阳间先后十四次跨过嘉陵江。
示图即为著名的“观音山展线”,坡度最大达33‰,是我国正线坡度之最,上坡时需要三辆电力机车前拉后推方可驶上秦岭站,下坡时一路刹车,火花四起,蔚为壮观。
宝成铁路主要承担西南、西北两大地区间的物资交流,是全国铁路网的骨架,对于沿线工农业经济的发展起了不小作用。以后相继修建了广元至普济、德阳至汉旺、广汉至岳家山、青白江至都江堰等4条支线,促进了附近地区矿藏资源的开发。
宝成铁路施工历程
1913年起,中华民国政府计划在平汉铁路以西建造一条南北干线,连接黄河上游与长江上游之间的铁路交通,并曾就修建同(大同) 成(成都)铁路进行过多次踏勘,但因工程浩大而未动工兴建。
1936年~1948年,又经过多次勘测比较,曾选定天水至成都方案,计划称天成铁路,但未动工兴建。
1950年~1953年对天水至略阳和宝鸡至略阳两段又进一步勘测,选定宝鸡至成都的方案。
宝成铁路于1952年7月1日从成都端动工,1954年1月,宝鸡端也开始施工,1956年7月12日两端于甘肃黄沙河接轨。1958年1月1日正式通车,全线采用蒸汽机车牵引,正式运营。
从1958年6月起,宝成铁路进行了电气化改造工程,1960年6月建成宝鸡至凤州段工程,1967年开始进行剩余部分改造,1975年7月1日全线完成电气化改造,成为中国第一条电气化铁路。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李白脍炙人口的吁叹,被人不断吟诵,流传千年。
蜀道难行。直到1961年8月15日,一条全长668.2公里的铁路,从陕西宝鸡通往四川成都。按惯例,它被称为“宝成铁路”。
这是中国第一条电气化铁路,也是沟通中国西北与西南的第一条铁路干线。
铁路全线上,隧道共有304座,大、中、小桥1001座。整个宝成铁路工程打穿了上百座大山,填平数以百计的深谷,单填土石方就有6000万立方米,按高宽各1米算,可绕地球赤道一周半以上。
宝成铁路(图片来源:人民画报)
其实,在更久远的汉朝,就已经有了这样的乐府诗:“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历史上,险峻的地理环境还早就了蜀地的军事形势:“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这样的条件下,宝成铁路的诞生实属不易。
动工前,计划就遭遇了数次搁浅。1913年,中华民国政府就曾计划,在平汉铁路以西建造一条南北干线,连接黄河上游与长江上游之间的铁路交通。专家们曾就修建同(大同)成(成都)铁路进行过多次踏勘,终因工程浩大而作罢。后来,又经过多次勘测比较,曾选定天水至成都方案,计划称“天成铁路”,但也未动工兴建。
1950年到1953年,新中国的专家对天水至略阳和宝鸡至略阳两段又进一步勘测,终于选定了宝鸡至成都的方案。
1952年7月1日,成都端动工了。1954年1月,宝鸡端也开始了施工。
工程艰巨。
宝鸡至广元一段,几乎全部处于山区,由宝鸡出发后就需要先后跨越秦岭、巴山和剑门山,地势险要,因此工程相当艰巨。为了克服地势高差,宝成铁路以3个马蹄形和1个螺旋形的迂回展线上升,线路重列3层,高达817米,这就是著名的“观音山展线”。在这里,坡度最大达到千分之三十三,是我国正线坡度之最,上坡时需要三辆电力机车前拉后推方可驶上秦岭站,下坡时一路刹车,火花四起。
随后,再经2364多米长的秦岭大隧道穿过秦岭垭口,即进入嘉陵江流域并到达秦岭站。越过秦岭后,线路即沿下坡道沿嘉陵江而下至四川省广元,其中秦岭至略阳间先后十四次跨过嘉陵江。
修建着实不易。仅从开工到交付运营间,宝成铁路先后发生过的事故包括严重的滑坡58处,崩坍272处,整治工程量及难度都相当大。
1956年7月12日,铁路两端在甘肃黄沙河处接轨。1958年1月1日正式通车,全线采用蒸汽机车牵引,正式运营。
由于宝成铁路(尤其是宝鸡至秦岭一段)许多路段坡长、坡度大、弯道又多,初期使用功率甚至低蒸汽机车作为列车动力,大大降低了线路运输能力。因此,宝成铁路成了中国最早列入电气化计划的铁路。
从1958年6月起,宝成铁路进行了电气化改造工程。1960年6月建成宝鸡至凤州段工程后,1967年,剩余部分的改造也开始进行。
1975年7月1日,全线电气化改造均告完成,宝成铁路成为中国第一条电气化铁路。
2008年5月12日的汶川地震中,宝成铁路清江河金龟塘段发生了山体滑坡,金龟岩铁路大桥遭到巨石破坏,12号桥墩桥台出现裂纹,并使桥梁横向发生了0.3米的位移,导致宝成铁路在四川省境内行车线路中断。经过抢修,上行线和下行线分别于5月13日上午10点31分、6月16日上午11点重新开通。
地震发生2分钟后,在甘肃省徽县嘉陵镇150公里835米处的109隧道內,由于山体崩塌,一列由宝鸡开往成都的21043次货运列车脱轨,12节油罐车被埋在隧道中起火燃烧,2名列车司机受伤。幸运的是,救援成功。经过抢修,5月24日上午9時50分,宝成铁路恢复正常运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