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西铁路东秦岭双线隧道(全长12公里多)也有平行导洞,而且平行导洞可以单向通行汽车!
这里有一篇报道有描述:
----------------------------------
走上那高高的灞源站
文章来源:人民铁道报 更新时间:2008-7-15 9:27:58
相关标签:灞源站,宁西铁路
灞源站
灞源站
本文标题是从那句“走上那高高的兴安岭”的歌词套用过来的,可真要走上宁(南京)西(西安)铁路线上那高高的灞源站,那可实在不容易。
时间正是5月下旬,陕西又处在四川汶川大地震的余震带上,随时可能被波及。从砚川站到灞源站,为节省时间,需要穿过一座东秦岭隧道平导涵洞,洞长12公里。洞内只能通过一辆汽车,如果有反方向行驶的车辆要进洞,则要等对面的车开出涵洞后才能开进。
记者乘坐的汽车开进洞内,即使打开车灯,也觉得十分昏暗。粗算一下,12公里不远,可在坑洼不平的山洞里开行,既担心余震,又怕车辆抛锚,真有一种长夜漫漫、不知何处是尽头的感觉。汽车在颠簸中大约走了半个小时,才终于走了出来。
汽车开出洞口不远,就到了灞源站。车站2004年1月随宁西铁路西安至合肥段开通而运营。别看仅是一座四等小站,它的作用却不能小觑,车站周边有工务、电务、接触网工区等部门,一旦出问题,可立即前往处理。
灞源站的贾站长在站长室热情地接待了记者,话题首先从当地的历史文化说起。
灞源的意思就是灞河的源头。灞河的源头在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的分水岭———箭干岭南谷九道沟,就在灞源站周边一带。中国的河流流向大体朝东,而这条灞河却向西流。陕西省著名作家陈忠实在一首《青玉案》词中写道:“涌出石门归无路,偏向西,倒着走……”这个“石门”就是倒回峪,距离灞源站也不远,又称“万军回”。相传西汉末年,王莽追杀刘秀,刘秀逃至峪前,见前有大山阻隔,后有重兵追杀,急中生智,命众将士倒穿着鞋藏入峪中。王莽追至峪口见脚印朝外,又见巨岩壁立,难以藏身,便率军回转。此峪因此留名为倒回峪或“万军回”。
作为西部大开发标志性工程之一的宁西铁路,于2000年5月28日在陕西省蓝田县灞源镇破土动工。灞源站是宁西铁路线上海拔最高的车站,其海拔高度为1130米。因为地势高,又处在风口上,所以这里冬天特别冷,一年中有半年是冬天,有时候三四月份还在下雪。
说起小站职工的寂寞生活,贾站长颇为感慨:职工分成四班工作,每班仅两人。下班要回家吧,只能乘坐唯一的一趟慢车,在车上几乎要待一整天。这里只有逢集市,职工才可以买一些粮食菜蔬储备起来。贾站长讲得很平静,可在记者听来,却深为感动———记者乘汽车来车站一趟都觉得穿山过洞不易,他们成年累月在这种艰苦的条件下工作,又是怎么过来的呢?想到这里,一股敬意油然而生。
走出站长室,记者从站台上俯瞰远处,只见群峰似万马奔腾,一齐向足下涌来。奇妙的是,无论山多险峻,都有山路环绕———白色的小路是大山的脉络,山涧溪流是大山的血液,靠着山的重叠、沟的交汇,小溪织成网络,山泉丁冬作响,峭壁细流飞挂,形成灞源之水,这让人联想起全国的铁路网。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像灞源站这样的小站不也正是确保安全运输生产的“源头活水”吗?车站职工默默无闻的奉献正是确保铁路大动脉畅通的力量之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