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Carlliu 于 2009-7-21 22:14 发表 
你的27元那是全程绿皮的票价,全程绿皮的舒适度估计比不上大巴吧,况且东营到青岛确实是有点绕,尤其是现在荣乌高速通车以后,基本能远100公里。我估计从东营坐火车去青岛的也就是车迷而已,毕竟太不方便了。
不是车迷,照样选择火车。
我以前一般一周去一次青岛,在淄博买票中转。有一次在东营站买完票,跟边上的一男一女闲谈。女士去上海,告诉我先到淄博,然后不出站直接上车补青岛到上海的车票(动车),晚上就到上海了,比汽车快得多,又舒服;男士去青岛,听说我也去青岛后,直接说你为什么不买青岛的通票?就27块钱,不出站直接上车。如果坐空调车总共才40来块钱。又快又舒服。这些人都是普通乘客。不是什么车迷。但是,这些都是聪明的、有见识的乘客。
实际上,就中国来讲,绝大多数国民出行,首先选择的都是火车,而不是汽车。从最高国家领导,到普通工农学生,如果不选择飞机,必然首选火车。
但是,山东东营是一个极为特殊的例子。这个城市,地理位置极佳,它的那些出身本地三县农村的公务员们却总认为自己是“铁路末梢”,认为出行就是坐长途汽车。对铁路建设从来漠视。特别奇怪的是,当外面的人们大声建议这个城市赶紧发展铁路时,这个城市一些人竟然会跳着高地叫嚣“铁路是国家的,凭什么要我们掏钱吃亏”。这个城市的一大奇观是:一些人,有着极为强大的劲头,这股极为强大的劲头,却是用来阻止别人建议发展铁路的劲头,而不是用来积极发展本地的铁路交通。当外地来客为东营站的破旧、为东营铁路交通的极端落后而惊鄂、嘲笑、不可思议、甚至痛骂时,这个城市的那些刚从本地农村出来、手上还到处是没洗干净的偷来的原油的管理者们会跟大爷一样哼哼几句:“我们这里是铁路末梢,所以加不了车……”、“为了防止火车影响我们在办公室睡午觉,所以火车站必须要建在离市区20公里外的远郊区”。等等。
可以这样讲:山东东营市,创造了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因当地公务人员和决策人员见识狭隘、思维另类而不思发展、阻挠发展之最,是当代中国的一大极端奇观。
http://bbs.hasea.com/viewthread.php?tid=368365&extra=&page=1
“上周,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联合北京益派市场咨询有限公司,对全国30个省、区、市3082人进行的调查显示,76.0%的人暑期有旅游打算。在出行方式上,82.2%的人首选坐火车,48.4%的人会乘汽车,48.0%的人选择坐飞机,9.2%的人选择坐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