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子铁路网

 找回密码
 注册进站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454|回复: 18

还是告别吧!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6-5 20:47:24 | |阅读模式
其实本人本来就不是真正的车迷,只是比较喜欢家乡的电车而已,注册5年以来,除了发一些关于电车和回复部分沈吉线风光的帖子以外基本都是潜水,浏览信息。只是近期由于抚顺网友增多,发了一些类似聊天的水贴,其实很多所谓批判水帖的人也发过。大家自己都心知肚明。
这次我始终没觉得我错在哪里,无非就是发了一个骂人的截图而已,所以谈不上什么悔过,海子对我来说本来也是无所谓有无的。今天是本人的最后一次登录,也是最后一次回帖。
本人ID现在公开,管理员可以清除他,如果管理员允许谁愿意代我“悔过”的话也可以继续使用本ID。

本人ID 抚顺城站  密码:1a2s3d4f

不过最后还是要感谢管理员给其他几位朋友以机会,再见!祝大家好运!
发表于 2009-6-5 20:53:52 |
原帖由 抚顺城站 于 2009-6-5 20:47 发表
其实本人本来就不是真正的车迷,只是比较喜欢家乡的电车而已,注册5年以来,除了发一些关于电车和回复部分沈吉线风光的帖子以外基本都是潜水,浏览信息。只是近期由于抚顺网友增多,发了一些类似聊天的水贴,其 ...

有一个走的:( :(
发表于 2009-6-5 21:12:29 |
再见,一路顺风,希望你能得到自己的梦想,我相信没有人会继续用这个ID
发表于 2009-6-5 21:12:47 |
大家的心情都是一样的沉重
发表于 2009-6-5 21:14:28 |
离开也未必不是好事
发表于 2009-6-5 21:55:13 |
惋惜,希望楼主常回来看看。。。

东北区早晚会有拨云见日的一天的。。。
发表于 2009-6-5 21:55:38 |
很可惜
很痛心
没有用手投票的机会(民主)
只能选择用脚投票(离开)
这里算是一个东北的小社会
其实看看进关车的客流
就知道有多少孔雀甚至麻雀飞了
剩下的 慢慢和谐吧
发表于 2009-6-5 23:21:52 |
别走啊,LZ别往心理去啊.
发表于 2009-6-6 01:41:14 |
原帖由 bate_new 于 2009-6-5 21:55 发表
很可惜
很痛心
没有用手投票的机会(民主)
只能选择用脚投票(离开)
这里算是一个东北的小社会
其实看看进关车的客流
就知道有多少孔雀甚至麻雀飞了
剩下的 慢慢和谐吧

咳!
车迷也好,铁路迷也罢,咋在咱东北这嘎就……
以前感觉东北区图片帖、爆料帖少,以为是无新线开通,新车鲜加造成的。
如今东北地区在建高铁客专就有数条,可很难像其他版块能看到些考察新建线路的暴走帖……
似乎这没在运用的在建线路离我们很遥远似的……
但凡车迷都是在接触铁路后才“迷”上的,而开始的时候更多接触的是自己家乡的铁路,渴望改善家乡的铁路现状个人不觉得是什么荒唐的事情,
当然在了解有限的情况下会提出一些不大现实的设想,觉得不可能的朋友手如果勤快就告诉人家不可能的客观原因就成了,手懒的不理就得了,何必讥讽呢?
发表于 2009-6-6 08:50:37 |
兄弟,走好!~~~
发表于 2009-6-6 09:22:05 |
唉,希望以后不要有人再走了:L
发表于 2009-6-6 09:37:14 |
挽留一下兄弟
一个一个都走了 留下我们苟且偷生。。。。
发表于 2009-6-6 16:40:31 |
楼主既然选择了离开,大家强留也留不住了。哎!看来是真的伤透心了
其实我比你还不算车迷,就是关心沈阳的火车出行的基本信息。往深了我没兴趣了解。所以基本上就是看看贴,很少回。
希望你以后还能潜水来。
发表于 2009-6-21 13:35:53 |
据道台菜的第四代名厨郑树国介绍,郑家是旗人,郑兴文的父亲郑明泉家住辽宁,在北京做茶叶生意,由于应酬和交际,经常品尝到各种美食,口味很刁,被朋友戏称为“美食家”。郑兴文6岁随父来到北京,渐渐对厨艺产生了兴趣,14岁时已对美食和烹调极为偏爱。
郑明泉认为“君子远庖厨”,担心儿子下厨给旗人丢脸。然而郑兴文立志坚定,郑明泉只好满足他的想法,托人把郑兴文送到恭亲王府,学习厨艺。这让郑兴文开了眼界,也长了见识。24岁的时候,郑兴文满艺出师,家人不让他出去上灶,他就在北京东华门大街开了个“真味居”饭馆,给自己当老板。“真味居”客源不错,郑兴文身上的“八旗作风”显现出来,只顾菜品的优劣,却不顾及成本开销,结果生意越红火越亏本,干了3年多,只好关门。
1907年,郑兴文经本家——黑龙江中外交涉局总办郑国华的举荐,带着14个厨子,举家来到哈尔滨,进入当时的滨江关道衙门,当上官厨,专门给首任道台杜学瀛料理膳食。作为当时北方重镇的府衙,道台府里经常会宴请国外的宾客,尤其是俄罗斯客人。由于外国人喜欢吃甜酸口味,北方的咸浓口味令外宾们很不适应。道台杜学瀛就命府内厨师变换菜肴口味。郑兴文就把原来咸鲜口味的“焦烧肉块”改成了酸甜口味的菜肴,这一改使哈尔滨成为锅包肉的起源地。郑兴文称它为“锅爆肉”,可能是洋人在点菜的时候发音有问题,时间一长,衍化成今天的“锅包肉”了。这道菜让俄罗斯客人非常喜欢,每次来吃饭都要点这道菜。不仅如此,郑兴文在道台府事厨独创出许佳肴美味,如“猪头焖子”(后改为“猪头糕”,民间依旧称“猪头焖子”)、“熏卤鸭”及汤鲜肉嫩的“清炖狮子头”等。1911年在奉天(今沈阳)召开的万国鼠疫研究会上郑兴文以高超的厨艺受到与会各国代表的高度赞誉,获得大会颁发的荣誉牌匾《滨江膳祖》。
发表于 2009-6-21 13:53:43 |
第二代名厨与“拔丝冰棍”
  
1922年前后,郑兴文的儿子郑义林在哈尔滨“厚得福”饭店掌勺。“厚得福”是挂四个幌的大饭店,按照行业的潜规则,四个幌的饭店就是客人点什么菜,饭店就得有什么菜。
有一年冬天,一个伪满警察点了一道“拔丝冰溜子”。郑义林把挂在房檐上的冰溜子敲下半盆,用面粉埋上,然后双手操作,一个勺烧油,一个勺熬糖,糖快熬好时把冰块从面粉中取出,迅速挂上提前熬好的糖浆,掂匀上桌。客人一吃,外面糖丝均匀,里面果然没有融化,当时傻了眼,连说名店果然有高人。这个客人后来成为常客,就吃“拔丝冰溜子”。郑义林因为这次成功的启示,把此菜演变为“拔丝冰棍”。
  
第三代大厨遭遇“文革”
  
郑学章是郑家第三代大厨。郑学章生不逢时,赶上了十年动乱。郑家上两代总结的吉祥菜名,很快成为“封资修”,被修改得面目全非。比如“二龙戏珠”改为“鱼头两尾”、“掌上明珠”改为“鸭掌虾球”、“龙凤呈祥”改为“炸两样”、“凤凰戏牡丹”改为“酿扒蛰头”……
1967年秋,郑学章用带有毛主席照片的报纸为顾客包食品,被人举报,打成“现行反革命”,被关押起来,几个徒弟都和他划清了界限。让他痛心的是,几个他用心教出来的徒弟,在批斗会上高呼口号,要打倒他。
1978年郑学章被平反,让他回原单位上班。郑学章到饭店一看,造反的徒弟已经当上饭店主任,他转身拂袖而去。
  
第四代传人重建老厨家
 
1984年,年仅16岁的郑树国在父亲郑学章带领下开始学厨艺,成为“郑家道台”第四代传人。
1996年,郑树国到黑龙江商学院旅游烹饪系深造,更系统地掌握了烹饪知识,重新竖起了“老厨家”的牌子。2003年初,中国饭店协会授予他“中国烹饪大师”的称号,成为迄今为止中国最年轻的烹饪大师。他不仅完全继承了祖上的厨艺,而且有创新,达到了作为厨艺人渴望的境界——把不起眼的原料做成美味佳肴。他研制的“蒜香白菜”入口清香,淡而不溥,蒜香味浓,是不可多得的下酒小菜;“油淋腰柳”清淡飘香、鲜嫩爽口,不但吸引了重多食客,也引来许多同行争相模仿。
随着“哈尔滨关道”的复建,百年“老厨家”再度引起社会关注。黑龙江省饮食文化研究会等相关部门,系统研究了道台府的招牌菜肴,认为官府菜是一个体系,应该进行开发与利用,作为百年道台府的迎宾菜。专家认为,以郑氏家族为代表的官府菜系是哈尔滨各菜系中层次最高的菜系,为我们保存下唯一一个具有百年历史的完整的菜系,留下了一份极为珍贵的饮食文化遗产。 何宏 刘珂 张鹏程 /文 本报记者 刘若敏 /摄
发表于 2009-6-21 14:28:24 |
最大莫过于心死,离别总是伤感的。楼主,祝你一路顺风。
发表于 2009-6-26 11:06:20 |
原帖由 西铁电子 于 2009-6-6 09:22 发表
唉,希望以后不要有人再走了:L

      难说。
      一些人想在论坛上实现自己的“管理梦想”,实现自己梦寐以求的“愿望”;另一些人有那么渴望“民主”与“自由”,而这里又恰恰缺乏刚性而科学的“法律”给“愿望”以规范、制约,使“渴望”得到必要的保障。
      其实,换个角度想想,网络的天生属性不就是很“民主”很“自由”的吗?那些人的“愿望”你要是不搭理他他不就成了完完全全的扯淡似的意淫了吗?所以,用得着呼唤渴求“民主”与“自由”吗?还觉得不民主不自由吗?
      让他们去扯淡吧!让他们去实现现实中无法实现的“愿望”吧!让他们意淫吧!
      成全他们吧!

[ 本帖最后由 中国东方红 于 2009-6-26 11:11 编辑 ]
发表于 2009-6-26 21:27:39 |
管理员太无能了!`
发表于 2009-7-21 20:01:18 |
走好!!!!!!!!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海子铁路网 ( 京ICP证12003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1036 )

GMT+8, 2024-4-30 16:06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