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子铁路网

 找回密码
 注册进站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639|回复: 6

薛赵铁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2-6-5 03:02:02 | |阅读模式
先前看过一张地图上标着薛城经枣庄、峄县、台儿庄至陇海路赵墩通铁路;现在的地图上只有薛城至枣庄。哪位车友能详细介绍?
发表于 2004-3-5 13:33:42 |

薛赵铁路

1912年,枣庄中兴煤炭公司投资40万两白银修建了台枣支线铁路,连接陇海线,俗称“小陇海”,在台儿庄设有南北两站。后被拆除,原因不知。
发表于 2004-3-5 18:51:18 |

薛赵铁路


    〖台枣铁路〗
  台枣铁路 台儿庄至枣庄铁路位于山东省峄县境内,是1912年由商办山东峄县中兴煤
矿股份有限公司为运煤而建。1908年开工,1912年竣工通车,全长41.500公里。设
台儿庄、泯沟、峄县、枣庄4站,并安装有相应的机务、电务设备。主要技术标准
和条件为:线路轨距为1.435米,最大坡度为4‰,最小曲线半径为400米;路基宽
度为6米;钢轨为30公斤/米,正线、站线均用钢枕,矿区用木枕,每公里铺1200至
1300根;道床为碎石道碴,厚10至15厘米;有铁桥25座、涵洞有31座;造价为213
.640万元。1912年与临城至枣庄的支线相接,1935年2月又与台儿庄至赵墩的支线
相联,合称临赵支线,成为津浦、陇海两铁路的联络线。1946年,八路军所属鲁南
军区,为阻止国民党军利用台枣铁路运送兵员进攻解放区,组织群众将台枣铁路全
部拆除,后未再修复。
    
发表于 2004-3-5 21:22:42 |

薛赵铁路

遗憾,但为了革命损失就损失了吧
发表于 2004-3-5 21:39:58 |

薛赵铁路

有没有临枣支线的资料????????、
发表于 2004-3-6 01:13:00 |

薛赵铁路

[这个贴子最后由铁路发烧友在 2004/03/06 02:06am 第 4 次编辑]
下面引用由无敌的东风42004/03/05 06:51pm 发表的内容:1946年,八路军所属鲁南军区,为阻止国民党军利用台枣铁路运送兵员进攻解放区,组织群众将台枣铁路全部拆除,后未再修复。
    
东风所说的情况较为细致和翔实。我补充一点:
1946年,八路军所属鲁南军区,为阻止国民党军利用铁路运送兵员进攻解放区,组织群众将整条薛赵线全部拆除。解放后,枣庄煤矿经过八年时间将资本家打通地下水淹没矿井的水排干,恢复生产。为了生产后煤炭运输的需要,于1957年将薛赵线枣庄站--临城站(1963年改名薛城站,1993年改名枣庄西站,很快将改名为枣庄站,现枣庄站改为枣庄东站)段修复。因通过该段线路入津浦线已能满足运输需要,故没再投入资金修复枣庄--赵墩一段。不过铁路系统直到90年代前,一直沿用薛赵线的名称,90年代初期才改名为枣庄线。
这条铁路建设有具体过程如下:
枣庄的煤炭开采至今已有四百多年历史,最早都是人工开采的土煤窑。所产的煤炭,人拉马驮运至40公里外的大运河台儿庄港装船外运。1887年,国家为发展民族工业,派李鸿章来枣,由国家部分出资,小煤窑的各矿主参股,兴办了官商合资的近代工业化矿井--中兴煤矿公司。工业化生产的煤炭,不是人力运输能胜任的。因此,在建矿井的同时,建设了发电厂和枣台铁路(当时没有津浦和陇海铁路,该线是中国人自建的第一条铁路),枣台铁路于1892年通车。
1903年,满清政府与八国联军停战时。德国人取得了在山东的采矿和筑路权,中兴公司改名为华德中兴公司,名为中外合资。当年修建的华德公司办公大楼现仍为枣庄煤矿(现煤已采尽,转产改名为新中兴公司)办公大楼。
1912年津浦铁路通车时,为争取运输市场,同时修建了临城(1962年改名为薛城)--枣庄32公里支线,并与枣台铁路接轨。
191?年,国家从八国手中收回采矿权,枣庄煤矿又回到了民族资本家的手中。
1931年9.18事变后,日本人以商人的名义参股渗透进入中兴公司,间接取得了采矿权。适逢东陇海线正在修筑,为了把煤炭经东陇海线从连云港装船运往日本,遂出资修建了台儿庄--陇海线赵墩站的50公里铁路。至此形成了约120公里完整的临赵线(1963年改称薛赵线)。(附图如下)
http://www.hasea.com/non-cgi/usr/33/33_195.jpg
发表于 2004-3-10 20:52:57 |

薛赵铁路

  〖薛枣〗〖支线〗〖概况〗
  (一)概况
  薛枣支线自津浦铁路薛城(原临城)站起,东行经山家林、邹坞至枣庄站,正线
全长31.121公里。此线系津浦铁路北段总局为运中兴煤矿有限公司煤炭,于1911年
始建,1912年完工。
  全线地处山间盆地,有低缓丘陵起伏,东北高西南低,为第四纪黄土层所覆盖,
土质尚坚,厚3米至15米不等;属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兼受海洋气候影响,春秋有
季风,冬季干冷,夏季湿热;极端最高气温40℃,极端最低气温-21.8℃;年均降
雨量673.6~765毫米;无霜期200天以上,年均风速3.54米/秒。
    〖建设〗〖历史〗
  (二)线路建设
  1908年清政府二品衔直隶候补道张莲芳呈报山东巡抚,拟自修临城至枣庄铁路
与津浦铁路干线接轨,以运中兴公司之煤。1910年津浦铁路督办大臣徐世昌,命津
浦铁路北段总局建设临枣支线。1911年5月北段总局总办朱启钤命工程司米乐查勘
并组织施工,1912年1月完工。线路在枣庄与中兴公司自建的台(儿庄)枣(庄)铁路
相接。初建时设邹坞、刘村、枣庄3站,1917年11月增设山家林站,1932年撤销齐
村站;枣庄站建2股道矩形车库,20米长人力转盘,25吨水柜,灰坑、水鹤各1座和
上煤设备;初无信号机,至1932年临城、邹坞站增设电气路签。1937年主要技术标
准和条件为:最大坡度2.5‰,最小曲线半径1000米,钢轨33公斤/米,木枕每公里
1400根,共建桥涵71座,除一座钢桥外,余多为板梁或盖板涵。
    〖技术改造〗
  (三)技术改造
  1938年5月,日军侵占临城,为掠运煤炭立即进行修复受到战争破坏的薛枣支
线。1939年各站设路牌机和臂板信号机,1941年增日制大型机车,1942年建山家林
至陶庄的煤矿专用线。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铁道游击队,坚持抗日,炸桥破路,迫使
线路时有中断。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军民曾破袭国民党政府一度修通的临枣支线。
1948年11月临城解放,华东区铁路管理总局立即修复临城至山家林段遭战争破坏的
线路。1955年煤炭工业部投资修复损坏较严重的山家林至枣庄段,由北京煤炭设计
院设计,济南局工程处施工,1955年12月开工,次年9月14日竣工。修复后线路等
级达到专用线标准,到发线有效长为650米,钢轨重43公斤/米,桥涵载重按中-22
级。修复的主要工程量为正线16.820公里,站线4.280公里,桥梁35座,另外对给
水、信号、电力等设备也进行了修复增设。1958年、1973年和1985年曾进行三次线
路中修和桥梁大修。截至1985年底全线主要技术标准和条件为:Ⅱ级干线标准,最
大坡度4‰;最小曲线半径290米;牵引类型为“前进”型蒸汽机车;到发线有效长
为850米;闭塞方式区间为64D型半自动闭塞;钢轨正线用50及43公斤/米;轨枕由
1956年的正线每公里1440根增至1760根;道床道碴厚度正线由25厘米增为30厘米;
信号采用8505色灯电锁器联锁。线路容许速度已由建国初每小时30公里,提高到每
小时70公里。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海子铁路网 ( 京ICP证12003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1036 )

GMT+8, 2024-6-18 04:5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