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09-8-26 18:53:31
|
冷水江市2007年95.7亿元GDP中,冷钢占了64.5个亿。这样的GDP也能代表经济?
冷水江是托锑、煤等地下资源发展,随着资源的日益消耗和枯竭 现是国家第二批资源枯竭城市名单
邵阳人穷??说真的西南确实落后,西南的旅游发展潜力巨大,现在邵阳提出了旅游资源及其开发条件,邵阳市域旅游经济开发的构想,即搞好整体规划,崀山申报世界自然遗产,还有城步南山等等旅游资源,还有东部的人 ,新化人一家人一年的收入能不能比得上邵东人一个人一个月的收入
而邵阳人大多数是经商 你知道有邵商多少吗?可以说邵商在全国活跃的 就说怀化我知道的几个吧!
怀化的德天集团(董事长邵东人)、湖南天龙集团(董事长邵东人)、怀化华团房产集团(董事长武冈人)、金大地建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怀化金帝集团,怀化宝鑫集团,湖南佳惠集团,怀化明珠集团老总都是邵阳地区的
当年娄邵没分家 湘黔的错失,靠着转车的命运,已成为半个世纪邵阳人的痛,邵阳是湖南第一人口大市,每年有多少劳动人口在外务工,有时候在某地为了转车,等待xx班次列车。就在大街睡一晚。
说直了,新化,娄底客流是那的???你们怕的是什么??
客运专线的对象是省城、地级市,连接50万人口,是中高端旅客。新化,是娄底市下面一个县,你们娄底市不到20万人不是有站了吗?新化完全在邵阳、娄底的辐射范围之内
另外新化北线方案是“W”形,是典型的谬误。由于地理条件的限制,溆浦和新化的交界之地,连一条等外公路都没有,湘黔铁路还是经安化转至溆浦的,可见其地形之恶劣.另为避冷江采空区,所以有了几公里的邵阳北,坪上!
摘自《湖南省娄底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基础研究专题之四:娄底市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研究》(湖南省娄底市国土资源局二○○二年十月编)
不是我诋毁冷新,娄邵本一家,区位好了,还怕兵不强 民不富 娄底,邵阳就业都可以。为了13公里自断右臂。怎么发力?
邵阳是一座历史古城,西周召伯,甘棠布政;春秋白善,垒土筑城,距今已有2500余年了,宝庆府,湖南省邵阳市旧称,其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
历史上的“宝庆”和“重庆”齐名。“宝庆”和“重庆”有着如出一辙的历史故事。重庆,隋唐时名渝州故简称“渝”。宋代名恭州,是宋光宗赵淳未登位时的驻地,赵淳登位后将恭州改名“重庆”。 宝庆,(1225年-1928年),历时700余年。宋代名邵州,是宋理宗赵昀未登位时的驻地,其登位后将邵州改名“宝庆”。如今的“重庆”在中国西南强势崛起,而“邵阳”在湘中、湘西南却一蹶不振,历史地位江河日下!
历史上的“宝庆”和“长沙”齐名。当年太平天国天京内乱,石达开率部出走,意欲轻取湖南腹地“宝庆府”,无奈宝庆府城墙修的高大坚固,固若金汤,又有堂堂资江做它的护城河,致其率领的太平军驻守宝庆城下数月,虽损兵折将仍攻打不下,终于退走广西,而留下“铁打的宝庆”的慨叹。相对于长沙的易攻难守便有“铁打的宝庆,纸糊的长沙”的民谚。
历史上的“宝庆”上制长衡,下控云贵,交通通达,工商业发达,区位优势独特!
历史上的“衡宝战役”,共产党的军队因消灭了白崇禧的精锐部队近4个师,解放了湘南、湘西大部地区和为尔后在广西全歼桂系主力,以及第二野战军经湘西进军西南创造了有利条件的战功而载入史册。
历史上的“宝庆”的旅游景点有“宝庆十二景”等自然、人文景观,如今的邵阳人在深圳开办的“宝庆府”湘菜馆生意红火,吸引着宝庆人和宝庆人以外的八方来客。人们在现代的生活中为何仍然喜用“宝庆”一词?因为她唤醒着人们对这座城市辉煌历史的记忆和美好远景的憧憬!
[ 本帖最后由 5223330 于 2009-8-26 21:39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