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7-10-20 10:18:55
|
管理新思路:调整列车运行图,就是力求新速度下路网运输能力的最大化
' B1 ]) }1 M& h, a8 S- Y) w
8 V( m) V8 B7 x2 n+ N9 q; c" j 技术装备水平的提升,必然带来管理上的变化:全路客运机车交路达到583.5公里,这一数值比第一次大提速前延长了357.5公里,延长近1.6倍;全路货运机车交路达到318公里,比第一次大提速前延长了151公里,延长近1倍;全路列检平均安全保证距离达到352公里,比第一次大提速前延长了238公里,延长2倍多。! ?9 S! L5 s# Y$ Y- C4 p7 ^
机车交路的延长不仅意味着机车单机作业效率的提高,更意味着铁路在更大范围调整运输生产力能力的提高。在第六次大提速新图中,各主要干线全面推行机车长交路、轮乘制,交路距离大幅度延长,采用长交路的列车数量大幅度增加。通过调整机车交路,优化生产组织,改革乘务制度,提高了机车运用效率。通过运行图的优化,全路节省机车600台、货车5000辆。7 r9 t& }2 {( X7 d% C
新图在列车速度提高的基础上,不仅延长了机车交路,还缩短了列车追踪间隔,提速干线动车组列车追踪间隔缩短至5分钟,其他客运列车缩短至6分钟,货物列车缩短至7分钟,从而增加了干线列车密度,增加了货物列车开行数量;同时,提高了重载货物列车比重,在大秦线等煤运通道和主要干线大力开行重载列车。# C, Z. p" K5 a: X% z5 W* F
新图发挥路网整体优势,按照“一主两翼、两线三区域”的思路,重新规划了华东区域铁路车流,还全面梳理了东北、西北、西南三大区域的车流,加大了区域内直达运输的组织力度。2007年1月至9月,东北两个铁路局货运量同比增长7.8%,西北四个铁路局(公司)货运量同比增长10.1%,西南三个铁路局货运量同比增长6.7%。6 P- M# Y0 X; Q! T
新图的铺画,充分利用了既有线提速资源,深入挖掘路网整体潜力。铁路旅客列车最高时速达到200公里及以上,每小时40公里及以上速度值的提升,密度增加,每天开行1312.5对旅客列车,带来铁路客运能力18%以上的提升;铁路货物列车时速由80公里向120公里挺进,密度增加,每天16656对货物列车的开行,带来了铁路货运能力12%以上的增长。* o. k( Y/ ?: R# ~, u! }0 _
世界铁路最先进的列车运行图、世界铁路最高的运输效率与效益、世界铁路最先进的运营---这就是六次大提速给予中国铁路的成就和骄傲,同样也给予中国铁路实实在在的能力提升。
, n* G* U6 ^/ Y% x, O' s
$ a+ e) m5 L# c3 D 旅行新时速:提速带来运输能力的提高,呈现给旅客、货主的就是可供其选择的运输产品的多样化
2 R9 p# L& q7 K) c4 p |- J7 {: }# D5 h- l
北京某公司小王最近要去上海,正在犹豫是坐朝发夕至的“D”字头列车,还是坐夕发朝至、一站直达的“Z”字头列车。+ S6 c9 \% F& q- [3 Z
小王的犹豫在第一次大提速前的1996年是不可想象的。大提速前,北京到上海乘火车需要17个多小时,没法选择,也没有选择,白天晚上都要在车上,而今天用不了10个小时。
! {1 q% a- u8 @' q/ Q 第六次大提速后与第一次大提速前相比,主要城市间的旅行时间普遍压缩了一半以上,而动车组列车的大量开行使环渤海、珠三角、长三角出现了“同城效应”。0 x3 w- b) ^, [3 p' C8 e) A' b
从第一次大提速到第六次大提速,铁路在技术装备水平提升的同时,也在体制上向市场经济转变,按照市场需求,按照旅客、货主需求推出运输服务新产品:
4 p8 G1 t/ R. e% u' k4 V ---客运产品方面。一是夕发朝至列车。第一次大提速时,全路首次推出78列夕发朝至列车。到第六次大提速时,夕发朝至列车总数达到337列,较第一次大提速时增加了259列,增长3.3倍。二是一站直达列车,第六次大提速后达到52列。三是动车组列车,第六次大提速首次大量开行。四是普通旅客列车。目前,全路共开行普通旅客列车1081列,比第一次大提速前增加129列,增长13.6%。- j$ Z% k8 z' k1 b" j' R3 K
---货运产品方面。一是大宗货物直达列车。1998年第二次大提速时开始运行,第六次大提速后运行线增加到406条,覆盖全国主要煤矿、电厂、钢厂、炼油厂以及港口。二是“五定”班列。第一次大提速时开始运行,第六次大提速后运行线增加到121条,覆盖全国约90个城市及沿海8大港口。三是行包专列。1998年第二次大提速时开始开行行包专列,第六次大提速后增加到28列。四是第六次大提速,新增“一站装、一站卸”的快运直达班列线45条,增加了双层集装箱、海铁联运集装箱、小汽车物流班列的数量,基本形成了铁路快捷货运网络。
1 \4 f7 N- `8 Y% s! x( Y! O0 f 产品与服务是人民群众感受铁路运输能力提升的第一界面,将能力转化成产品,围绕产品提升铁路服务,通过服务提高产品价值,进而促进运输能力的进一步释放。产品与服务是铁路运输能力提升的“临门一脚”,好与不好,至关重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