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广铁广段 于 2013-1-6 17:30 编辑
抢救性保护并不晚 辉煌30年后醴浏铁路正在消失
红网10月13日讯(潇湘晨报记者 胡远志 实习生 郑光晔)辉煌过30多年的醴浏铁路正在消失。
昨日,本报记者来到醴陵市南桥镇凤形村长塘组南桥车站,试图从这座中间站寻找醴浏铁路的蛛丝马迹。然而,夕阳下,野草正在站台上疯长,铁轨枕木失去踪影,机车被解体殆尽,只有“南桥车站”四个字告诉来访的客人,这里曾经辉煌过。
现状:一个人的火车站
以前有火车时,住在车站附近的宋福生常来车站当搬运工,“最好的时候,一天可以挣30多元,那时候的稻谷才2角一斤。”他似乎有些怀念往昔的快乐时光。
推开虚掩的木门,43岁的瞿孝忠穿着拖鞋迎了出来,作为留守人员,他在这里守护着车站的18间房。1980年就来醴浏铁路工作的瞿孝忠,几乎干过了这条铁路上的每一个岗位,“拆铁轨的时候,我心情很复杂,现在我都不允许别人动我们的路基。”
历史:曾经辉煌过30多年
省交通厅的资料显示,醴浏铁路成立于1966年7月,是浏阳磷矿矿石外运的窄轨铁路专用线,总投资2400万元,全长138.1公里。建成通车后,最高年货运量达103万吨,建路40年累计上缴国家利税1.2亿元。
在瞿孝忠的记忆里,1980年代是最辉煌的时代,而《湖南省醴浏铁路志》记载,1983年完成客运量131万人次,创历史客运高产年。
“大家都想来铁路工作,货运一度忙不过来。”1980年,从新疆某部退伍的朱惠平本来可以去其他单位,但他想也没想就选择了醴浏铁路。如今是醴浏铁路管理处物业管理部副部长的他没有想到企业会这么快陷入困境,“还没能赶上退休的末班车,现在50岁了,还得出去再谋生路”。
呼吁:抢救性保护并不晚
省交通厅的资料显示,随着浏阳磷矿等矿产的逐步枯竭和公路运输的发展,醴浏铁路从1992年开始亏损,1997年被省政府列为特困企业,2003年3月被迫终止营运。2004年,经省政府批准同意铁路全线拆除。
“这段铁路见证着两个地方近40年的发展,几代人都对它有深厚感情,应该作为工业遗产保护一段铁路或一个小站,可惜我们错过了最佳保护时间,现在连一根铁轨也没剩下。”浏阳市文物管理局局长赵游忧心忡忡。
“如果现在作为工业遗产抢救性保护,可能并不晚,因为企业还没有最终破产,有关资料都还存在,相关的人也能找到。”醴陵市文物局局长张晓根认为现在是最好的保护时间,“可惜我们基层局没有这个实力和财力”。
[稿源:红网综合]
[作者:胡远志 郑光晔]
[编辑:刘松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