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郑州机务段当年使用的老“东风”机车,是我国第一代内燃机车,运行途中经常出现故障停摆。可是“三八”包乘组使用的这两台车从未没出过事,诀窍就在于心细。女司机唐艳芬当时只是初中文化水平,不仅机车电路图记得滚瓜烂熟,那些电器部件在机车上的位置也是清清楚楚,运行中一旦出现异常她立即都能想到故障出在哪里,很快就能消除掉。有一次,她拉一趟车到安阳在折返段里,石家庄机务段有一台车因临时故障出不了段,司机师傅到“三八”组上请教。唐艳芬二话没说登上石家庄机务段的机车,只用了几分钟就排除了故障,这件事很快被传为佳话。唐艳芬心细胆大,防止了不少事故。有一天早上,她拉一趟车从郑州开车不久,突然发现制动失灵,这可是要命的大事。唐艳芬断定是“折角塞门”被人关闭,立即叮嘱的伙伴注意瞭望,自己赶快穿过机械间,到机车和车厢连接的地方检查。当她看到紧挨着机车的第一位车厢的折角塞门呈关闭状态,一下子惊呆了,若不赶快排除前方如有停车就会停不下来,就有可能导致车毁人亡。她急中生智把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在列车疾驰的情况下趴在车钩上,左手紧紧抓住列车风档的一角,右手去用力地扳动折角塞门,一秒、两秒、三秒……。成功了,唐艳芬在这千钧一发的紧急关头,用了不到3分钟的时间排除了险情,保证了这趟列车安全正点到达安阳车站。那年,当车队的领导告诉我这件事的时候,我找唐艳芬采访问道:“车速那么快,你去开通折角塞门万一掉下去怎么办?”这位女司机笑着说:“我没有考虑那么多,时间也不允许我想这想那,我只想到了一点,那就是不赶快处理好后面上千名旅客的生命安全怎么办。”她这种忘我的精神深深打动了我,于是一篇《化险为夷保安全》的通讯很快见诸于报端。唐艳芬对工作高度负责,对技术精益求精,对同志满腔热情,离开司机岗位后从事技术教育工作,现在担任郑州机务段职工教育科的科长。
当年火车女司机们都有一种不怕吃苦的精神,她们付出的要比一般人多的多。她们每次开车回到机务段,检查机车非常仔细,关键的部位看了一边又一边,惟恐病害漏网。擦拭保养机车一干就是五、六个小时,有时干得时间还长,她们包用的车总是擦得油光发亮,惹人喜欢。有人说这是女人的特点,她们爱干净。其实这是体现了一种敬业爱岗的精神,正是这种精神激励她们处处展示火车女司机的风采。当年的火车女司机满眼都是活儿,有活总是抢着干,干得再苦再累没有人说过。老“东风”机车的闸瓦一块是22.5公斤,更换闸瓦非常累人,别说一个女司机就是男司机扛起来也费劲,一般的车闸瓦用的溜薄儿溜薄儿,到了实在不换不行的时候再换。女司机包的车闸瓦从未到限过,及早就把旧闸瓦换下来,她们深知这是保证行车安全的关键,绝对不能偷懒,至今她们还记得当年换闸瓦的滋味儿。座谈会上,赵淑菊说现在一提起换闸瓦心里都不是味儿,那时换一次闸瓦胳膊腿几天都过不来劲。
在老“东风”机车上干活脏活累活多着呢。更换牵引电机的碳刷不容易,更换主发电机的碳刷更难。座谈会上刘宝荣动情的说,王毅峰当年来到“三八”组才20岁,个子又瘦又小,她把更换碳刷的活全给包了。王毅峰当时是个非常能吃苦的小姑娘,瘦小精干,她把自己的身材劣势看成工作的优势,干活哪个地方狭窄那个地方就有她的身影。更换牵引电机的碳刷需要钻到车底下,弄得脸上身上都是油泥。更换主发电机的碳刷,需要斜着身子趟在机体仰着脸干活,每次换完碳刷王毅峰都是一身脏,让姐妹们心疼的不得了,刘宝荣说得大家眼睛都湿润了。
1984年11月,郑州机务段机车乘务体制改革,由包乘改为轮乘制,女司机已不能适应新的乘务方式,那些女司机们怀着依依不舍的心情只好改做其它工作。郑州机务段“三八”女子包乘组,从1974年组建到1984年11月解散整整10年,不仅没有发生过任何事故还多次防止事故发生,在中国铁路历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页。
30多年过去了,姐妹们重返郑州机务段,看到今天火车头翻天覆地的变化,思绪万千,心情无比激动。当她们登上久别的火车头时,当年驾驶钢铁巨龙飞驰在千里铁道线的情景仿佛就在眼前……。(作者为郑州铁路局局长)
[ 本帖最后由 领航员018 于 2007-7-3 15:02 编辑 ] |
-
三八包乘组。
-
当时的郑局南段。
-
好象在试闸?
-
看那个锦旗“妇女的火车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