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子铁路网

 找回密码
 注册进站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75|回复: 13

省会\县城的百年命运,竟由一条铁路而改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31 16:11:59 | |阅读模式
  上上个世纪末,郑县(郑州)不过是生活在省会开封身影下的一个普通县城。百年之中,昔日小县城的面积和人口均增长了100多倍,逐渐成长为河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伴随着郑东新区的出现,这座城市正雄心勃勃地试图成为河南全省乃至中西部发展的“引擎”。  所谓此长彼消,过去的省会开封却在郑州日渐耀眼的光环下,黯淡为一座普通的城市,其经济发展迟缓,在河南18个省辖市中排名靠后。  
     1896年建造的京汉铁路为何没能途径开封?这是一个让我多年都找不到答案的谜。记得有一位开封人告诉我,当时的清政府怕将开封古都的龙脉惊醒,所以选择了郑州,这是开封版的解释。但又如何来解释火车都通到北京了还害怕开封的龙脉吗。我自己也曾想,是否是因为黄河的原因,在郑州花园口以西,黄河河道相对固定,而东出花园口后,黄河的河床开始不停变动,造成建铁路桥的困难,这是我自己在相当长时间内的答案,但却无法解释为何在更靠东的济南,同时却出现了京沪(津宁段)铁路。不懂,为何绕开当时的河南省会,而河南也没有反对。  
     京汉铁路当初为什么放弃了河南的省城,而选择了一座百里外的县城?有人者想当然地认为,郑州肯定是处在北京到武汉的直线上。但现实是:处在北京到武汉直线上的,是开封而不是郑州!京广线拐个弯儿到郑州,然后又拐过来继续南行,好像是刻意躲着开封似的。这是为什么?!  
      张之洞,一个小个子大胡子、“遇事敢为大言”的河北南皮人,被孙中山誉为“不言革命的大革命家”,是他改变了郑州和开封这两座城市百年的命运吗?  
  现在已经很少有人知道清江浦这个名字了,但在火车时代来临之前,这个地方可是中国最为重要的交通枢纽。清江浦坐落在南北交通主干线——京杭运河与淮河的交汇处。淮河以南是水乡,运河水深岸阔,而淮河以北的运河则水浅河窄,一般只行漕船,旅客商贩们,北上的要坐船到清江换马车起旱,南下也要到清江改走水路,因此明清时的清江是“南船北马”、“北辕南楫”的交会之所,是全国最大的水陆码头,有“九省通衢”之称。同时这里也是漕运中心,明清时的漕运总督均驻于此,是漕运的总站,南方各省的漕船都要在此投文盘验,这里又有“七省咽喉”之称。  

  由于地理位置如此重要,清江至北京的线路设想成为人们关注和争论的焦点,主张的人多,反对的人也非常多。反对者认为,清江一向不是通商口岸,铁路一开,这里会比上海、天津还热闹,洋人必定来此建房经商盖教堂,这样一个水陆要冲、南北咽喉就会被洋人所占据。而有了铁路,清江与北京间的千里之遥,变得近如咫尺,这铁路很可能被列强利用,“恐转便敌人来犯之途”,有“引敌”“资敌”之嫌疑。  面对激烈的争论,清政府于1889年2月下令沿海、沿江各省督抚发表意见,结果多数督抚反对,少数态度不明。而时任两广总督的张之洞上书主张修筑芦汉铁路,他的一道奏折使争论尘埃落定。张之洞的高明,一在从经济着眼,一在持论中正,善于调解矛盾。  

  缘何放弃开封选择郑州?  一般大臣倡言修筑铁路,多从军事角度考虑,其中以著名爱国将领刘铭传最有代表性。1880年,刘铭传上书要求大举兴建铁路,他认为,“自古敌国外患,未有如今日之多且强也”。中国幅员辽阔,仅与俄国接壤的边界就“绵亘万里”,而各通商口岸,又都有列强驻兵。中国军队虽多,但分守各地,调集极其困难。“唯铁路一开,则东西南北呼吸相通,视敌所趋,相机策应,虽万里之遥,数日可至,百万之众,一呼而集。……十八省合为一气,一兵可抵十数兵之用。”  

  张之洞则经济与军事并重。他首先从清王朝巨大的贸易逆差说起,认为每年2000万两的逆差是个大问题,如果听之任之,“以后万不可支”,只有在中国腹地修建铁路,使“机器可入,笨货可出”,山乡边郡之产大量出口,从而消解对外贸易中的巨大逆差。  

  他提出应该首先修建从芦沟桥经河南到汉口的铁路,认为“豫、鄂居天下之腹,中原绾毂,胥出其涂”,有了这条路,则可经井陉修支线到山西,经洛阳修支线沟通陕西、甘肃,还可“东引淮、吴,南通湘、蜀”。这样就可“经营全局”,既便于国防,又“内处腹地,不近海口,无引敌之虑”。  
  但郑县人或许并不知道,这条铁路其实曾经有很大的变数,能最终修到他们家门口,是各种因缘际会的结果,一个叫张之洞的人在其中起了莫大的作用。  

  张之洞则经济与军事并重。他首先从清王朝巨大的贸易逆差说起,认为每年2000万两的逆差是个大问题,如果听之任之,“以后万不可支”,只有在中国腹地修建铁路,使“机器可入,笨货可出”,山乡边郡之产大量出口,从而消解对外贸易中的巨大逆差。  

  他提出应该首先修建从芦沟桥经河南到汉口的铁路,认为“豫、鄂居天下之腹,中原绾毂,胥出其涂”,有了这条路,则可经井陉修支线到山西,经洛阳修支线沟通陕西、甘肃,还可“东引淮、吴,南通湘、蜀”。这样就可“经营全局”,既便于国防,又“内处腹地,不近海口,无引敌之虑”。  
  张之洞在奏折中批评了其他几种线路设想,认为翁同和等人主张为巩固国防在边疆修筑铁路的设想无补于全局,且人烟稀少,铁路无法赢利,“不足以自存”。而清江至北京的线路要经过黄河下游,那里“岸阔沙松”,建造黄河桥“工费太巨”。而有了芦汉铁路,东南漕米可由镇江以轮船溯江而上,抵汉口后转运京城,可完全替代清江到北京铁路的作用,而又避免了“引敌”“资敌”之虑。  

  在这道“撬动”历史铁轨的重要奏折中,张之洞甚至设计了芦汉铁路的具体线路:从保定、正定、磁州南下,经“彰(今安阳)、卫(今新乡)、怀(今焦作)等府”,在荥泽口以上,“择黄河上游滩窄岸坚经流不改之处,作桥以渡河”。过黄河后,则“由郑(今郑州)、许(今许昌)、信阳驿路以抵汉口”。  

  从张之洞设计的具体线路看,他把黄河桥看作修筑芦汉铁路最紧要的环节,整个设计思路都以此展开,大约在当时的技术和资金条件下,他不得不做这样的考虑。而这样以来,当时的河南省会开封就被他轻轻放过了。开封一带的黄河,是著名的悬河,被称为黄河的“豆腐腰”,如果选择从开封建桥,则不但建桥投资大,建成后的风险也非常大。  

  从这道奏折看,张之洞对黄河相当了解,荥泽口是当时著名的黄河渡口,位于郑州人说的“邙山头”附近。黄河在孟津县会盟镇流出峡谷之后,南岸有黄土堆积的邙山相随相伴,孟津以下,洛阳、偃师、巩义、荥阳,都有土质坚硬的邙山作为河道的天然屏障,直到郑州郊区距花园口不远的地方,邙山才戛然而止,这里就是俗称的“邙山头”,从这儿向东,是黄河南岸大堤的起始点。张之洞所说的“滩窄岸坚经流不改之处”,指的就是邙山头,正是有了邙山头,张之洞设计的芦汉铁路线路才拐了一个弯儿从郑州经过。可以说,正是邙山头的存在,才让历史再次眷顾郑州,成就了古老商都20世纪的重兴之路。  

  张之洞的奏章,既考虑周全、切实可行,又调停了保守派与洋务派的矛盾,因此一举获得批准,成为定论。如此一来,虽然“其时廷臣尚多不以卢汉(即芦汉——编者注)造路为然,但无敢昌言者”。偶尔也有人议论黄河桥难以修建、修铁路不可借洋债等,但“执政者坚持举办,久之浮议始息”。  

  在上这道奏折的当年,张之洞由两广总督改任湖广总督,督办芦汉铁路。史书上说他“益锐意兴办”铁路,确定“储材宜急,勘路宜缓,兴工宜迟,竣工宜速”的规划,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以武汉为中心,他先后创办了汉阳铁厂、湖北枪炮厂、大冶铁矿、钢轨厂、湖北织布局、缫丝局等一批近代工业化企业,迈向其一生事业的巅峰,同时也使武汉成为著名的商埠和近代工业城市。为修筑芦汉铁路,他还请求朝廷每年拨给二百万两银子备用,获得了清廷的同意。  

  虽然芦汉铁路10年后才得以开工兴建,但由比利时工程师勘测的铁路路线和黄河桥位置,基本上都是张之洞奏章中设想的。唯一的不同大概是,1900年“八国联军”占领北京时,将这条铁路从芦沟桥延伸至北京正阳门,芦汉铁路由此改称京汉铁路。  

  1906年京汉铁路全线通车后,张之洞另一个设想——修筑经洛阳沟通陕西、甘肃铁路,也得以初步实施,汴洛铁路开始兴建并延展为陇海铁路。坐落在洛阳与开封中间的郑州,自然成为两大干线交会的铁路枢纽,成为中国铁路的“心脏”,郑州由此勃兴。  

  但张之洞并不是一帆风顺的。1897年,就在芦汉铁路开工前后,容闳上书请求修建津镇铁路(由天津经清江浦到镇江),他提出招用洋股,开设公司,并已集股逾一千万两。容闳最终取得了修筑这条铁路的特许状。两条拟议中的铁路展开了激烈的竞争,为保芦汉铁路顺利兴建,张之洞出招“搅黄”了容闳的津镇铁路修筑计划。

[ 本帖最后由 惠风和畅 于 2007-2-2 11:36 编辑 ]
发表于 2007-1-31 17:08:34 |
恩  这就是铁路的力量~~~~~~~
顶起来    这是我们车迷的力量  哈哈   :lol :lol
发表于 2007-1-31 21:39:18 |
好贴,非常详实的珍贵史料。有几处段落重复。
发表于 2007-1-31 22:03:37 |
呵呵这样的例子 比如说是  石家庄 和保定的关系。。。。。
发表于 2007-1-31 22:09:42 |
好文章,又学了新知识
发表于 2007-1-31 22:58:30 |
好东西.
发表于 2007-2-1 09:43:24 |
顶一个。长见识
发表于 2007-2-1 09:54:37 |
在中国这个封闭保守的国度,向张之洞这样的“左右逢源”的开明派太少了,包括现在。
发表于 2007-2-1 10:11:02 |
写的不错,有几段描述太简单,而有几段又稍微复杂了
发表于 2007-2-1 10:46:56 |
是啊,很久以前就发现,从安阳到信阳,划条直线是必经开封的,但现在通到郑州的确象是故意绕了个弯,绕过开封.开封人真是太郁闷了.:L
发表于 2007-2-1 12:24:33 |
还有江苏的扬州,也是因为铁路而衰落的城市!
发表于 2007-2-1 17:09:19 |
开封有个,包青天
发表于 2007-2-1 17:21:13 |
在中国,即使动一张桌子都要流血,何况修铁路,其难可以想见。

[ 本帖最后由 模型飞机 于 2007-2-1 17:22 编辑 ]
发表于 2007-2-4 17:33:18 |
还是地质状况决定了走向啊。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海子铁路网 ( 京ICP证12003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1036

GMT+8, 2025-5-19 14:57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