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子铁路网

 找回密码
 注册进站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cdzhx

转贴自DS:ddaa2科普大作——为什么要引进CRH~(全文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2-3 00:03:18 |
无论是学科还是工业应用,的确有基础和应用的区分。制造业的水准自然体现了国家的实力,而这一点确实是多年扎实基础累积起来的,无论电子行业还是机械制造,我们可能在设计方面很快追赶上来缩小差距,比如软硬件方面,控制方面,只是那些比较高精的芯片制造,机械加工等并不是简单引进就马上能够提高水准的,我们发现即使做出了很好的东西,结果设备全是国外的。

      不知道哪位朋友说了句话,我觉得蛮有道理:国人并不笨,但现在研发新东西没有动力,但仿造盗版一个比一个厉害,以假乱真的都有,什么赚钱做什么。铁路消化技术需要人,但现在的体制走的人太多,进入铁路的门槛还老高,非铁路交通的还挑这挑那,如不加大人才培养和待遇提升,我对技术消化和创新充满担心。
发表于 2007-2-3 05:20:01 |
原帖由 dkman 于 2007-2-2 23:27 发表


Su-27并不老!对于电子设备完全可以采用改进升级的办法使其达到更高的水平,F16就不升级不改进吗?


改了。雷达,火控,咱自己都改了,J11现在飞得好着呢:lol
发表于 2007-2-3 05:30:47 |

回复 #61 asoya 的帖子

中国之所以喜欢模仿制造,也是有历史原因的。以前没那么多钱搞研发,不可能一个项目搞几十个方案,最后出一两个(美国就能这么干,也就是这么干出来的)。所以只能集中财力,物力搞一个,而且要求搞一个就能成一个。没办法,当时就这么多银子,要少花钱多办事儿,仿制,搞逆推研的确是条捷径。而且这个方法在当时的国情下也的确事半功倍。(我们省去了很多试探死路的费用和精力) 但是,由此国内的研发也就产生了这种惯性。什么东西拿来一点就透,但要让自己做就头疼,没这个习惯。

现在经济情况好些了,研发的方向也要转过来,老是技术跟踪,搞逆推研,永远搞不出自己的强项来。至于研发从被动到主动的转化过程还需要时间。但慢慢在变化。:)
发表于 2007-2-3 09:03:27 |
原帖由 2000song 于 2007-2-2 14:35 发表
"官不与民争利",我们的政府就是即要当裁判,又要当运动员。国企应该全部退出市场竞争性行业,让民营企业成为市场的主体。

铁路装备制造、汽车制造企业都不应该成为某些政府部门的附属企业,中国汽 ...

汽车制造业就死在地方政府的政绩观上。不过铁路企业好一些,选择权不在地方政府,而在铁道部。不过在城市轨道交通这一块,地方政府有在汽车行业上的那种不良冲动,比如上海又开了个极其恶劣的头,重复引进alstom,搞地方保护主义,需要警惕。

[ 本帖最后由 QQme 于 2007-2-3 09:08 编辑 ]
发表于 2007-2-3 12:07:05 |
原帖由 yehorse_temp 于 2007-2-2 13:35 发表
迷,爱好者,火车模型,铁路摄影,火车,铁路,railfan,train,railwayY1BxT4ed
你的评论极其不负责任。产品若是很烂,难道大家都是傻子?让这么烂的产品卖给一流运营商,取得如此大的市场份额,连思科都害怕的要去告它?说管理,你在国内找一个员工超过5万人的比华为管理更好的企业出来看看?火车迷,铁路迷,爱好者,火车模型,铁路摄影,火车,铁路,railfan,train,railway:b2W*~z0A0M
海子铁路网社区s
k(my4S'^


O@1Nv

起码电子工业也分为设计、制造。英国的芯片制造业也一般,但人家的ARM设计的确是一流,人家卖的就是设计,自己连工厂都没有。什么叫空中楼阁?难道机车上每一个原子都必须产自国内才算实在?知道分工不?


华为的事我以为大家都知道的,矮子里的长子。其各条战线都有偶得同学。利润低,人在里面不爽,代码管理差,代码质量差等等。

设计是利润比较高,但是生产是基础撒,底层都不通,也做不好上层设计撒。国内有不少设计公司,但是只能做低端的产品。
我个人认为其实中国人创新力奇差,所以只能跟着小打小闹,瞎吹成就导致盲目自大。。

还是不扯电子了,回到铁路吧。帖子走题了。

前几天我坐了一下CRH2(8车8座哈),位子前后太空,左右太窄,极其不爽,非常累。车晃得厉害,路人甲说,不如以前的。
另外厕所用了不冲,针对中国人要搞个自动的。
发表于 2007-2-3 23:56:46 |
原帖由 yehorse_temp 于 2007-2-2 12:39 发表
你是不是想搞人身攻击?我高级站友关你屁事,我还有一个号yehorse注册的更早,你要不要调查一下啊,我2003年就来过海子你那时候在哪儿啊。...



就你这张牙舞爪舞舞喳喳的小样儿 , 也吐不出个啥牙来 , :lol

的确不关我屁事, 而是关你屁事,ok?  再次感到羞愧 。   :)
发表于 2007-2-4 00:33:29 |
原帖由 xjun_0 于 2007-2-3 05:30 发表
中国之所以喜欢模仿制造,也是有历史原因的。以前没那么多钱搞研发,不可能一个项目搞几十个方案,最后出一两个(美国就能这么干,也就是这么干出来的)。所以只能集中财力,物力搞一个,而且要求搞一个就能成一 ...

仿制的习惯主要是当时从引进苏联技术开始的吧。
发表于 2007-2-4 01:05:42 |
原帖由 dkman 于 2007-2-2 23:27 发表
Su-27并不老!对于电子设备完全可以采用改进升级的办法使其达到更高的水平,F16就不升级不改进吗?


凡是1985年以前出现的东西,对于yehorse_temp来说都叫老,:lol

ps:想看的东西太多,小嫩伢子的拙著暂时还排不上号,:lol
发表于 2007-2-4 02:10:34 |
原帖由 hoda 于 2007-2-3 12:07 发表


前几天我坐了一下CRH2(8车8座哈),位子前后太空,左右太窄,极其不爽,非常累。车晃得厉害,路人甲说,不如以前的。
另外厕所用了不冲,针对中国人要搞个自动的。


这几天刚听一个德国朋友和我说关于他在中国做火车的感受。车可以开的很快,甚至nonstop,但是左右晃得太厉害,迟早出事故。
发表于 2007-2-4 10:09:14 |
原帖由 asoya 于 2007-2-3 00:03 发表
无论是学科还是工业应用,的确有基础和应用的区分。制造业的水准自然体现了国家的实力,而这一点确实是多年扎实基础累积起来的,无论电子行业还是机械制造,我们可能在设计方面很快追赶上来缩小差距,比如软硬件 ...


“我们发现即使做出了很好的东西,结果设备全是国外的”——这没什么关系,按照这个做法,我们也可以用“国外的设备”做出“国内的设备”,再做出很好的东西。“设备”不也是工业产品之一么?基础和应用也是相对的,由铁矿石冶炼锻造钢制品零件,冶金就是基础;由钢制品零件集成制造车床,锻造就是基础;由车床加工出机车零部件,车床工业就是基础;由机车零部件集成制造机车,零部件的生产就是基础。在产业链条上,每一个环节都能创造价值,切不可认为“基础”必须自己做,不是自己做的,自己做应用就没有什么价值。

国人并不笨,当然外国人也不笨,就看谁更勤奋。国内为什么对研发新东西没有动力?体制问题——不注重保护知识产权、放任盗版的结果。就拿机车工业来说,一个厂做出来的图纸,N个厂免费使用生产。国人对于专利这个东西概念还浅得很,为什么?观念造成的。不愿意与发达国家接轨,认为实行专利制度是保护外国的利益,对自己无利可图,这样以来谁还敢投入重金搞研发?到头来害了自己。

[ 本帖最后由 yehorse_temp 于 2007-2-4 10:11 编辑 ]
发表于 2007-2-4 10:36:45 |
原帖由 雪域神舟 于 2007-2-4 01:05 发表


凡是1985年以前出现的东西,对于yehorse_temp来说都叫老,:lol

ps:想看的东西太多,小嫩伢子的拙著暂时还排不上号,:lol


你还不如说莱氏兄弟发明的飞机也不老,完全可以通过各种改进,改进成A380。

ps:有本事我的贴你别看,也别回。你以为戴副墨镜你就能冒充老大啊。
发表于 2007-2-4 10:41:43 |
原帖由 bahn.comfort 于 2007-2-4 02:10 发表


这几天刚听一个德国朋友和我说关于他在中国做火车的感受。车可以开的很快,甚至nonstop,但是左右晃得太厉害,迟早出事故。


太不了解中国国情了。
发表于 2007-2-4 10:44:24 |
原帖由 hoda 于 2007-2-3 12:07 发表
前几天我坐了一下CRH2(8车8座哈),位子前后太空,左右太窄,极其不爽,非常累。车晃得厉害,路人甲说,不如以前的。海子铁路网社区&K)t;^3Jp#kDTV
另外厕所用了不冲,针对中国人要搞个自动的。


前后空间是可以放行李的,行李架太小。晃车主要是路的原因,跟车无关。厕所确实需要针对部分国人的劣习重新设计。
发表于 2007-2-4 13:14:55 |
原帖由 yehorse_temp 于 2007-2-4 10:44 发表


前后空间是可以放行李的,行李架太小。晃车主要是路的原因,跟车无关。厕所确实需要针对部分国人的劣习重新设计。


我也觉得是路的问题。
发表于 2007-2-12 21:27:49 |
59楼说的有一定道理,动力分散的直流车可以搞,像日本的老新干线那样。

不过反过来说,除了传动之外的整套系统要搞到新干线的程度也需要时间和钱,说不定还不如买现成的;既然买现成的干脆买个先进点的,省得花两次钱从小日本手里买技术。

如果要用直流机组省钱,现在还来得及:可以消化吸收新干线的车身技术之后出一个直流传动缩水版。至于座位增加,恐怕是迟早的事(期待CRH也严重超员的那一天)
发表于 2007-2-12 21:40:40 |
不是什么东西都能自己搞设计把生产外包,功率半导体玩的就是工艺,跟钢铁行业一样。
不过你下边对计划经济导致企业缺乏竞争力的批评倒是比较正点
发表于 2007-2-12 21:42:35 |
原帖由 yehorse_temp 于 2007-2-4 10:44 发表


前后空间是可以放行李的,行李架太小。晃车主要是路的原因,跟车无关。厕所确实需要针对部分国人的劣习重新设计。

前后放行李觉得很不安全,如果不能在车的设计上进行改进,只能在乘务安全管理上下功夫!
发表于 2007-2-12 21:51:09 |
原帖由 yehorse_temp 于 2007-2-4 10:41 发表


太不了解中国国情了。

他的意思也是说中国的路问题太多。
发表于 2007-2-22 22:55:36 |
不错不错,大长知识啊!
发表于 2007-2-23 10:25:12 |
原帖由 yehorse_temp 于 2007-2-4 10:36 发表
你还不如说莱氏兄弟发明的飞机也不老,完全可以通过各种改进,改进成A380。
ps:有本事我的贴你别看,也别回。你以为戴副墨镜你就能冒充老大啊。


说话这么没有逻辑,:o

还真有装大瓣蒜的,觉着自己是武林盟主啊,:lol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海子铁路网 ( 京ICP证12003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1036

GMT+8, 2025-5-16 13:53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