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子铁路网

 找回密码
 注册进站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375|回复: 11

请教一下武汉的车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3-6-20 00:06:03 | |阅读模式
1、为什么没有武汉火车站啊?只是有武昌站和汉口站
2、武昌到汉口还有多远呢?
3、武昌北属于哪个局的?有机务段吗?
4、武汉长江大桥的限速是多少?
谢谢!!!!!!!!!!!!!!!!!!!!!!
发表于 2003-6-20 00:21:54 |

请教一下武汉的车迷

下面引用由成成2003/06/20 00:06am 发表的内容:
1、为什么没有武汉火车站啊?只是有武昌站和汉口站
2、武昌到汉口还有多远呢?                 19KM
3、武昌北属于哪个局的?有机务段吗?
4、武汉长江大桥的限速是多少?
...
发表于 2003-6-20 09:35:22 |

请教一下武汉的车迷

由于历史原因!以前有武昌市  汉口这个地名解放后不久就取消了 现在的武汉市行政区上没有汉口  人们一般说汉口就是指长江北岸
  汉口站附近 有江岸机务段  武昌站附近 有武昌机务段 武昌南机务段
  全部是武汉铁路分局的!!!

从湖北  武九线 东起东龙     京广 南埔祈  北到 河南的  骡河 (平顶山)
横麻线 宋埠   都是武汉铁路局的
发表于 2003-6-20 20:34:03 |

请教一下武汉的车迷

武汉市市区是由隔江鼎立的武昌,汉口,汉阳三镇组成的,所以叫武汉。
每个镇都有自己独立的车站,分别是武昌站,汉口站,汉阳站,所以一直就没有武汉站这样的说法。要么就是武昌站,要么就是汉阳站,要么就是汉口站!
武昌站到汉口站的铁路线距离是20公里,区间运行需要19分。
发表于 2003-6-20 20:34:41 |

请教一下武汉的车迷

下面引用由傲天2003/06/20 09:35am 发表的内容:
从湖北  武九线 东起东龙     京广 南埔祈  北到 河南的  骡河 (平顶山)
横麻线 宋埠   都是武汉铁路局的
“宋埠”线是哪里到哪里?
发表于 2003-6-21 06:58:33 |

请教一下武汉的车迷

武汉铁路分局隶属郑州铁路局吗?:em14:
发表于 2003-6-21 09:01:03 |

请教一下武汉的车迷

下面引用由kelvin2003/06/21 06:58am 发表的内容:
武汉铁路分局隶属郑州铁路局吗?
对!
发表于 2003-6-21 10:15:44 |

请教一下武汉的车迷

下面引用由Amazon2003/06/20 08:34pm 发表的内容:
“宋埠”线是哪里到哪里?
横麻线上的一个站,过了那就是南局地盘了。
发表于 2003-6-21 10:22:27 |

请教一下武汉的车迷

下面引用由yujiegang12003/06/21 10:15am 发表的内容:
横麻线上的一个站,过了那就是南局地盘了。
哦,你这一说,我就在地图上找到了:麻城市宋埠镇宋埠站。:)
发表于 2003-6-26 01:19:47 |

请教一下武汉的车迷

这确实是历史原因!要知道,当时没有京广铁路,只有粤汉(广州-武汉)和平汉(北京-武汉),因为没有长江大桥啊?哈哈,所以我估计一直都被分割成两条线的京广线,设立车站的时候也就只有武昌和汉口了。武昌和汉口也是我所知全国不是一个以城市命名的火车站。
至于武昌到汉口的距离,大概是20KM。
武昌机务段(惯称武北机务段)是武汉分局4个机务段里头最小的,也是配属机车最少,车型最落后的一个机务段,在武昌二桥的底下,现在负责非干线铁路的旅客列车货物列车牵引任务。
还有长江大桥的限速,重要的不是最高限速,因该是最低限速,因为上长江大桥是一个很大的坡道,必须有足够的动能来冲上坡道(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动能闯坡”)。如果低于这个速度,就会产生破停事故,如果把车停在大桥上,那是很危险的,也严重的限制了长江大桥的通过能力。至于这个速度是多少,我也不知道,只要有主要参数,通过“牵引计算”是可以算出来的!
发表于 2003-9-10 18:16:51 |

请教一下武汉的车迷

下面引用由傲天2003/06/20 09:35am 发表的内容:
由于历史原因!以前有武昌市  汉口这个地名解放后不久就取消了 现在的武汉市行政区上没有汉口  人们一般说汉口就是指长江北岸
  汉口站附近 有江岸机务段  武昌站附近 有武昌机务段 武昌南机务段
  全部是武汉铁 ...
在清代,武昌和汉阳都是府级,武昌是湖广总督所在地,管两湖两广,到了民国,汉口是特别市,到了解放后才统一起来的,汉口不是取消了,是没有这个区了,汉口还是在武汉人心里的,比如武昌人到江汉区,或到?口区,别人问你,你般都会回答我到汉口去!
发表于 2003-9-10 23:28:45 |

请教一下武汉的车迷

                                  武汉的来由
    武汉市是湖北省省会,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华中地区和长江中游的经济、文化、信息中心,素有"九省通衢"之称。
   武汉具有悠久的历史,远在3000多年前的商代中期,在离汉口仅30里的府河北岸,就建有古城,遗址在盘龙湖畔被发掘出来。可见,自商、周以来武汉地区即是重要的古城镇。
  武汉是武昌、汉阳、汉口的合称,即"武汉三镇"的合称。武汉成为统_的大城市,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
  武汉三镇在历史上形成的时序为江北(汉阳)先于江南(武昌),而汉口在明代以前,不过是毗连汉阳的一个水曲荒洲,因此,在明代以前,所谓"武汉",乃是武昌、汉阳两地的合称。元代武昌、汉阳均属湖广行省,鄂(武昌)汉(汉阳)并称,是为双城。元代诗人余阙在诗中把武昌。汉阳称为"双城",显示了武昌、汉阳由单称到合称的趋势。
  明宪宗成化(146--1487)年初,汉水改道人江,汉口 始形成市集。但每到夏天涨水之际,江水漫溢,人们仍无 法安居。1635年(明崇侦八年)通判袁倡创筑长堤(上起硚口,下迄堤口)以障水患,此堤名曰"袁公堤",即今日 之长堤街。此后,居民日增,到清仁宗嘉庆时,汉口居民 已达 36,929户,129,183人,但汉口在很长一段时间 里,一直隶于汉阳县,因此,早期的"武汉"概念仍是武 昌、汉阳双城的合称。如 1822年(清道光二年),范锴所 著《汉口丛谈》中"遂陷武汉等郡"一句,即指武昌、汉 阳等郡(府),汉口是称不上郡(府)的。咸丰年间,湖北巡抚胡林翼在其奏章、函牍中常用"武汉"两字,如"武汉为荆襄咽喉"、"若使武汉克复"、"武汉两城对峙"等等,显然也是指武昌、汉阳(当然也包括了汉口)两地的, "武汉"实际上应读作"武、汉"。
  汉口的独立地位是在1899年(光绪二十五年)才确立的,当时湖广总督张之洞奏请阳、夏分治,改汉口同知为抚民同知,分汉阳汉水以北地段北至摄口,西至娇口,拨归同知管辖,立名曰"夏口厅"。到民国初年,改同知为知事,易厅而为县,于是便有了夏口县。当时,武昌(江夏)、汉阳、汉口(夏口)仍以各自名称为主,而且各有隶属,如清末时江夏属武昌府,汉阳、夏口属汉阳府,民初时夏口属江汉道,故未形成统一的行政建制,在历史上,亦有将汉阳、汉口联称为"阳夏",将武昌、汉阳联称为 "武阳",将武昌、汉阳、汉口联称为"武阳夏"者。
  1926年秋,国民革命军攻克武汉。次年初,国民政府将汉口市(辖汉阳县)与武昌合并,划为京兆区,作为首都,并建立统一的武汉市政府,此时,武汉才取得了作为政区、市区的称谓。此后,武昌、汉阳、汉口时分时合,直到 1949年解放前夕,汉口作为直辖市,武昌作为省辖市,汉阳作为县而分治。
  解放后,政务院将汉口、武昌、汉阳(县府所在地及邻近地区)合并为武汉市(原汉阳县治所迁至蔡甸,保留县的建制),武汉市人民政府设在汉口。至此,武汉三镇才名符其实地合三为一了。
  武汉是一座具有光荣革命斗争传统的城市。封建时代的农民起义多次在此卷起巨澜。唐代王仙芝,元末徐寿辉与陈友谅,明末李自成、张献忠,清代洪秀全等,都曾亲临武汉。在近代,一举埋葬清王朝的辛亥革命首发于武昌。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董必武、陈潭秋、恽代英等在这里留下了光辉的革命业绩。"二七"大罢工,国民革命军北伐和武汉国民政府的建立,"八七"会议的召开,抗战初期的武汉会战等,都在中国现代史册上熠熠生辉。
   1986年,国务院批准武汉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
                                                                                           (商若冰)
      摘自武汉市档案馆网站http://www.whdaj.gov.cn/lantai/lsyg-01.htm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海子铁路网 ( 京ICP证12003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1036

GMT+8, 2025-5-28 03:32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