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huamao_zhh 于 2019-5-21 13:43 编辑
国内的早期内燃机车,为什么都采用单司机室的模式进行设计,是巧合,还是当年为了解决双机重联巡检模式而进行的设计呢?毕竟若是双驾驶室的机车,如果不是带驾驶室中门的车型,运行过程中进行巡检需要两组人员分开进行,人力成本过高。
单司机室机车如下:
建设型,二七厂制造,直直流电传动,共生产两台,未量产。
巨龙型,大连厂制造,直直流电传动,生产两台,量产后改称东风型、东风3型(东风型的客运型号)。
先行型,戚墅堰厂制造,直直流电传动,共生产一台,未量产。
卫星型,四方厂制造,液力传动,生产一台,量产后改称东方红1型。
飞龙型,大连厂制造,液力传动,共生产一台,未量产。东风增型,大连厂制造,直直流电传动,共生产一台,未量产。在东风型机车上研制。
东风2增型,戚墅堰厂制造,直直流电传动,共生产一台,未量产。是在东风2型机车上研制的单司机室内走廊机车。
红星型,四方厂制造,液力传动,共生产18台,采用双机组单驾驶室模式,柴油机同建设-0001号机车一致。
北京型3001号,二七厂制造,液力传动,采用单驾驶室模式,其后3002号机车,以及从3003号开始的量产的机车均为双驾驶室。现在二七厂内的3001号机车是否是原车改造等因素,情况不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