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中铁十六局集团职工在京津城际铁路延伸线盾构隧道拼装管片。本报特约记者成海忠 摄
12月17日,由中国铁建十六局集团建设的京津城际铁路延伸线解放路隧道内,28岁的盾构司机王彪正紧紧盯着眼前屏幕上不断跳动的数字。他将驾驶这台1600吨重、直径近12米的庞然大物,挑战大直径盾构施工的一项新纪录:最小转弯半径450米。
王彪所在的中铁十六局集团京津城际铁路延伸线项目部,承担着全线控制性工程——解放路隧道的施工任务。京津城际铁路延伸线设计时速350公里,在地质条件复杂的滨海城市地下建设高铁,这在国内还是一项全新的技术。3年来,该项目部以技术创新为先导,建立起 “全员参与、全过程、全方位”的风险管理体系,破解了盾构施工中新技术、新工艺带来的安全风险难题,4项新技术获得国家专利。
据该集团地铁公司副总经理兼项目部经理李建旺介绍,该项目施工管段以淤泥质土为主,从地表下挖2米便有涌水冒出,职工们戏称盾构机是水中作业的 “潜水艇”。恶劣的地质环境,加上高铁建设的特殊要求,使盾构掘进每推进一步都险象环生。
盾构段下穿东顺旅馆,是该工程的又一高风险点。他们请清华大学专家评估后得出结论:如果盾构机直接掘进将引起路面塌陷。于是,李建旺带领他的团队经过几个昼夜的技术攻关,在设计单位和业主的大力协助下,确定了从地面往下打孔注浆的保护方案,在盾构与建筑物间形成一层水泥板,确保了两者相安无事。
下穿原天津碱厂是该项目部与地下不明障碍物的一场惊心动魄的 “遭遇战”。该地区地下桩基密布,但由于地下水位高、土层碱含量高,探测桩基的物探设备在此全部失灵。而一旦盾构机的刀盘碰撞到桩基,价值上亿元的设备将瘫痪。经过反复试验后,施工人员在地面逐段探挖,拔除了隐藏在地下的130多颗 “定时炸弹”。
此外,他们面临隧道横穿12股铁路线的安全风险,研发了明挖暗挖相结合技术。为防止隧道涌水,他们在管片拼装技术上不断改革创新,赢得了业内专家的赞誉。
日前,该项目荣获全国建筑工程优秀项目管理成果一等奖、全国科技创新成果奖,项目部经理李建旺获得全国科技创新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来源:人民铁道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