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早报网讯)台湾中时电子报报道,中国大陆游客到台湾,最惊叹台湾人搭捷运礼让年长者,因为大陆让座的情况并不多见。在大陆深耕多年的台湾礼仪顾问石咏琦分析,两岸社会文明程度大约有20年的差距;尽管大陆近年力推提升民众文明素养工程,然而文明程度提高需要时间涵养,无法一蹴可几。
新世纪形象管理学院创办人、北京清华大学访问学者石咏琦是台湾知名礼仪顾问,曾任亚洲秘书协会理事长,着作等身;早期她曾担任台湾大型企业行政总监,以及《中国时报》创办人余纪忠的秘书。近年,她主要在大陆为企业授课,也在多所大学任教并撰写专栏。
服务业发达 带动礼仪
以礼仪专业见长的石咏琦,如何观察两岸社会的文化差异与文明程度?首先,她以搭地铁为例,在台北捷运看到让座并不稀奇,但在北京地铁就不常见,更多的是,车厢门一开,年轻乘客就争先恐后抢座位,无论车厢人多或少,让座都少见。
其次,台湾人常把“谢谢”、“不好意思”和“感恩”挂在嘴上,实际上心里也是这么想,是真心表现出内心的感受;大陆人则多以本位主义出发,不习惯换位思考,设想别人的感受。
她举例说,到超市买一袋装好的柑橘,回家打开来一定会有好几颗是烂掉的,拿回卖场理论,通常只会换来对方瞎扯一堆理由,有时连句道歉也没有。第3是两岸服务业比重的落差,台湾服务业占比超过7成,大陆相对较低。服务业是讲求善待人群的业别,越发达就越能带动礼仪文明;大陆在机场、银行等服务业项目已有进步,是未来推动文明社会的助力。
第4是文革留下的伤害。大陆经历文化大革命,曾经彻底否定儒家思想,在中华传统文化的承接上有过断层;台湾没有经历这段黑暗岁月,礼教文化的传承较为完整,是不争的事实。
爱和包容 文明指标
最后是两岸民间志工组织的差异。台湾志工文化发达,不少退休的台湾人都加入环保志工的行列,无形中成为文明社会中坚力量;大陆人退休后,多想着含饴弄孙,志工组织也没力量和号召力,这部分可多向台湾取经。她认为,两岸社会文明程度差距约有20年,而教育只是最基本的因素,时间仍是主要关键。一个社会的文明指标,不是依靠口号或建设项目,而往往是在极细
微之处显现,例如捷运或公车上的让座,就充满爱和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