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闻乍听之下,或许有些看客很是不屑那位“蹭座”旅客的占便宜心理:既然你舍不得多花些钱买张一等车厢的票子,又有什么理由为被乘务员“请”回二等车厢而不满?这也正好跟高铁有关人士的回应不谋而合:倘若无视“蹭座者”的越席乘车,“这对花高价买了一等座的旅客明显不公平。”就事论事,以上看法当然没错;可我却想到了问题的另一面:高铁一等车厢偏空也是“不公”。
正如乘坐民航班机可以选择经济舱或商务舱,高铁车厢自然也能存在一二等之分。但这并不等于说,飞机上旅客座位的不可擅自“越席”,到了高铁那儿,也只能毫不走样地照搬照抄。机舱之内,容量相对有限,且因安全保障要求更高,乘客的随意“蹭座”必须严格杜绝;而相比之下,高铁列车“有容乃大”,完全有条件根据广大乘客的具体需求情况,务实改变一二等车厢的提供数量设置。作为具有“垄断性质”的铁路运营部门,如果总是任凭高铁二等车厢人满为患,而一等车厢却经常“空置大半”,就显然有着一种资源集权下的管理“不公”之嫌。
“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的成见,也许不宜直接用在高铁运营部门身上。不过,上网查看一下高铁一等座与二等座的票价区别,便不难发现,如果把车厢空间尽可能多地划作“高价用地”,按着武广高铁、汉沪动车、郑武高铁等所列票价,一二等车厢间动辄上百元、甚至数百元的不菲差价,又岂能让某些决策者“视若粪土”、不为所动?而事实上,高铁出现以来的社会呼声,基本都是觉得“低价座偏紧,高价席太空”,这难道真的嗅不出一丝“经济利益至上”的气息么?
高铁车厢里的“蹭座现象”,确实是对高价坐车旅客的不公。然而,反过来说,一等座位的长期“闲置”大量车厢资源,同样也是对众多普通乘客的一种“不公”,或者干脆可说是一种漠视社会效益的“不公”。一个真正重视大多数群体利益的资源合理配置模式,应该是努力让“中下者”享有更多实惠和福利,而对“居上者”的过高享受则予以适度抑制。
从这个意义上说,高铁为什么一定要让“二等坐席”总是挤挤挨挨,却似乎从没想着尽量把“一等车厢”压缩到最少;若是通过刻意让高价车厢“一票难求”,来倒逼展现低价空间的更多欢颜,那才会让公众在温暖之余,不由自主地想到铁路前面的“人民”两字。
来源:西安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