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涂露芳
昨天,南车青岛四方公司为北京至莫斯科国际列车量身定制的3列高档客车下线,其中包括高级软卧车、软卧车、硬卧车、硬卧播音残疾人车、行李车、发电车和餐车七种车型,共计43辆,满足3列编组运营的需求,列车持续运行速度仍保持在120公里/小时。
此次下线的新车在境内外进行一系列运行试验后将正式投入运营。这也意味着大名鼎鼎的K3/K4次国际联运列车将迎来16年以来的首次车型技术升级。
首设可淋浴软卧包间
一直以来,国际列车每遇夏季,车内极为闷热。与现有运营车辆相比,新车最大的变化是增设了空调,此前广受旅客诟病的夏天乘车环境将得到改善。
国际列车运营需要经受漫长的冬季低温考验,为确保车厢温度适宜,新车对列车发电系统进行了重大改进,更换了大功率发电机组,这样列车全程将有电采暖和燃煤锅炉采暖双套供暖系统运行。列车车厢采暖通常以电热锅炉温水循环和空调预热为主采暖;当发电车偶遇供电故障或遇到极端低温天气时,采用燃煤锅炉温水循环采暖,起到“双保险”的作用。
另外,新车设6个高级软卧包间,定员12人,带沙发和淋浴设施,并首次增设独立卫生间。硬卧车上设有残疾人包间,轮椅可自由出入独立卫生间。列车餐车也随之设施升级,采用电气化厨房设备,并设休闲酒吧。
防风沙苦寒用上青藏线经验
北京-乌兰巴托-莫斯科的国际列车跨越中国、蒙古、俄罗斯三个国家,运营环境极为复杂。一是在冬季气温零下50摄氏度的超低温环境中运行;二是运行距离遥远,列车单程运行7826公里,行程约132小时,往返需要13天;三是部分区段中国集宁至蒙古乔伊尔有强烈风沙,这些复杂条件对列车的稳定性可靠性提出了极高要求。
南车四方国际联运车高级主任设计师刘永刚介绍,这批新车充分借鉴了高速动车组及青藏铁路高原客车的技术创新成果,内部装饰更加高档舒适,密封式车体结构可抵御强风沙,真空集便设施的应用有利于改善乘车环境并避免对沿途自然环境的污染。
列车的转向架、车体、车下设备、电器部件均采用耐低温材料,并进行了严格的低温性能试验,给排水系统及真空集便系统也有一系列防寒、防冻措施。为抵御强烈风沙,车辆空调、通风系统还加装了滤沙装置。
两年后有望实现提速
北京至莫斯科国际列车六天五夜的漫长旅程,让不少旅客望而却步。目前,中俄双方正在商议列车提速的可能性,同时列车更换转向架和办理过境手续的时间也有望压缩。
中国、俄罗斯、蒙古三国采用两种不同轨距的列车运行,因此南车四方新下线的国际列车采用准轨和宽轨两种轨距的转向架,在中国境内行驶时采用准轨转向架,在中蒙边境的二连浩特则更换成宽轨转向架后继续在俄罗斯和蒙古境内行驶。记者了解到,每个转向架都有四个车轮,因此更换转向架在普通旅客看来就是换车轮,大概需要2小时。在“国际换轮库”里,国际列车被一节一节地吊起,中国的转向架撤掉,俄式的转向架换上,整个过程旅客无须下车,也感觉不到任何震荡。
刘永刚透露,这次国际列车升级,只是解决了列车上体部分的技术升级,要实现更高运行速度还需要对转向架进行升级。国内各种准轨转向架品种丰富,可以满足不同时速等级的需求,但针对宽轨的更高时速转向架还在研制,预计两年后国际列车将具备160公里时速条件。与此同时,这条跨境铁路建造等级并不高,要实现较高时速,还需要同时对线路本身进行改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