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子铁路网

 找回密码
 注册进站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2289|回复: 64

为何中国的地铁车辆都是6节?钓鱼工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5-17 14:53:24 | |阅读模式
为何中国的地铁车辆都是6节?不发展10/12节?

我知道上海1/2号线6改8了,但费了老鼻子劲了。中国这种人口密集程度,在2列车间隔时间没能提高下,不得靠提高车厢节数吗?

像上海6号线,站台限制住如果想改8节就得大动

中国的地铁设计感觉都像钓鱼工程?
发表于 2009-5-17 17:02:35 |
真正的地铁应该是尽量用地面,其次用高架,实在不行走地下。中国恰好反过来。这就导致大编组确实困难,如果想降低成本,还要大编组,那就得是北京1线西边那样,采用无站厅侧式站台,还得修的很简朴。如此不好看,这是喜好面子的中国各级领导人不愿意见到的。
于是,反正他们不乘坐公共交通,那么当然就要以好看,气派为第一要务,至于编组不够拥挤,换乘距离极长,也影响不到他们什么。那就小编组吧,面子很重要。
发表于 2009-5-17 18:12:46 |
很多不是6节的啊...还有3节的..也有更长的哦
发表于 2009-5-17 20:02:54 |
囧,修豪华车站的钱足够修个8编组甚至10编组的站台了。
我跟一个北京哥们聊天,说到北京9.28开的4#,那哥们就说了那么一句话:3天之内必暴,NC的编组。;P
我们天津的也认为天津3#也很危险,明摆着N个超大居民区、新西站、华苑产业园,居然6编组的站台:L
发表于 2009-5-17 20:54:40 |
以中国中高层公寓房的密度而言,6编B车除了放庄稼地里,放哪都必定会被挤爆,毫无疑问
发表于 2009-5-18 00:18:15 |
上海地铁的站台设计能停八节车,北京、广州、深圳设计就只有六节。
 楼主| 发表于 2009-5-18 01:32:42 |
看来本站元老都知,就领导不知阿:) 都出国考什么察去了,

我是很恨奢华的地铁站,大理石地面 :(
发表于 2009-5-18 02:03:09 |
这个问题怎么说呢,就上海来说把。最早的1.2号线都是预留8编组的能力先上6节的车。因为在当时情况下是车太少了,而且客流也少啊。2号线有过在过了黄浦江后只有一个乘客的尴尬。在客流大了以后就全部改8了。所以说最关键的问题还是在车辆的生产速度上。如果在车辆不增加的情况下让你选你是愿意每3分钟来趟6编组的车还是愿意6分钟间隔的8编组的车呢?
现在的情况就是造车速度慢啊,在没车的情况下只能用小编组来开行咯。
我不是帮领导说话,但是只要有车的话上海6号线用CBTC保证120秒的间隔的话现在的拥挤将完全缓解
发表于 2009-5-18 06:29:55 |
原帖由 jiancuan 于 2009-5-18 02:03 发表
这个问题怎么说呢,就上海来说把。最早的1.2号线都是预留8编组的能力先上6节的车。因为在当时情况下是车太少了,而且客流也少啊。2号线有过在过了黄浦江后只有一个乘客的尴尬。在客流大了以后就全部改8了。所以 ...

这个话很多毛病。

第一,基础设施是百年工程,你预先修15辆的长度,开通初期车不够客流少(如果真少的话)你用1辆编组都可以!但是显然如果你修短了,以后再扩就不容易了,特别是如果地下线路比例大的话。
第二,CBTC之类不是什么密度保障我看只是高造价的保障,密度是把双刃剑,太高了,系统速度和可靠性必然急剧降低。如果能够从“对应”的思路出发,即使传统廉价固定闭塞,保证2分间隔毫无问题。
第三,不要指望什么高密度或者增加线路分流能成为救星。事实证明,东京线路多不多?编组大不大?那么多10-15编组的线路,那么密集的线路,怎么样,分流了么?!怎么乘客率还200%呢?!中国特大城市人是少啊还是多啊,多动脑子想一想再作结论就那么难么!
发表于 2009-5-18 09:05:21 |
设计的时候就是六节编组,现在如果想改八节或者更多,站台需要改建,很大的工程,不可能的
发表于 2009-5-18 12:45:18 |
原帖由 hakutaka 于 2009-5-17 17:02 发表
真正的地铁应该是尽量用地面,其次用高架,实在不行走地下。中国恰好反过来。这就导致大编组确实困难,如果想降低成本,还要大编组,那就得是北京1线西边那样,采用无站厅侧式站台,还得修的很简朴。如此不好看 ...

现在大城市修地铁都是在市区修,哪有地方可以走地面?高架也只有在条件适合的情况下才可以,比如上海1号线北延伸段高架是和高架路结合修的,而3号线则是在原国铁的占地上修的。

无基础市区走高架甚至走地面,你就等着动迁20年都迁不完吧。
发表于 2009-5-18 12:48:19 |
原帖由 hakutaka 于 2009-5-18 06:29 发表

这个话很多毛病。

第一,基础设施是百年工程,你预先修15辆的长度,开通初期车不够客流少(如果真少的话)你用1辆编组都可以!但是显然如果你修短了,以后再扩就不容易了,特别是如果地下线路比例大的话。 ...

第一句话就错了。和被那么多人批驳的淮安站“百年不落伍”是一个道理。
发表于 2009-5-18 15:23:58 |
现在某些专家就是看中 小编组 大密度。。。。

实际呢。。。

诶。。
发表于 2009-5-18 16:32:57 |
原帖由 mengkai15 于 2009-5-18 12:45 发表

现在大城市修地铁都是在市区修,哪有地方可以走地面?高架也只有在条件适合的情况下才可以,比如上海1号线北延伸段高架是和高架路结合修的,而3号线则是在原国铁的占地上修的。

无基础市区走高架甚至走地面 ...

市区照样存在很多闲散既有线,特别是枢纽城市,但是几乎都没有充分去利用。
我说的所谓尽可能走地面,就是主要在说这部分,不是说过度拆迁。
中国号称了半天中央集权,铁路和地铁(=服务于城市地方的铁路)就是统一不起来,丝毫看不出集权的优势,这点上反而比资本主义社会糟糕一万倍(事实是,有利用价值的,在资本主义国家往往国铁地铁十分统一)。
发表于 2009-5-18 16:37:15 |
原帖由 mengkai15 于 2009-5-18 12:48 发表

第一句话就错了。和被那么多人批驳的淮安站“百年不落伍”是一个道理。

没有错,是你错了~!
帖子说得很清楚,6辆,不要说长远,就说当前,就是不够的,拿脚丫子都想得出来的。
15辆B和6辆B的长度上仅仅是多了1倍多而已,以北京为例如果你在开业当初开行15辆编组10-15分间隔,按5号线开通即饱和去推算,一样不空的,乘客率得有90%以上。
这里谁也没说犄角旮旯儿的城市都要预留15编组长度,而是说特大城市只做6-8辆是鼠目寸光工程,甚至连鼠目寸光都说不上!(开通即饱和就是连鼠目寸光都不如,因为这是连眼前都没看清楚)
发表于 2009-5-18 18:22:44 |
原帖由 hakutaka 于 2009-5-18 16:37 发表

没有错,是你错了~!
帖子说得很清楚,6辆,不要说长远,就说当前,就是不够的,拿脚丫子都想得出来的。
15辆B和6辆B的长度上仅仅是多了1倍多而已,以北京为例如果你在开业当初开行15辆编组10-15分间隔,按 ...



国内砖家 叫兽  总拿 大密度说事。。

称如果编组不够 就加大密度就行了。。。

可结果。。。 该挤的还是挤。。。
发表于 2009-5-18 18:32:00 |
广州三号线 三届
发表于 2009-5-18 18:39:39 |
LS:handshake ,天津的津滨高峰时的四编组相当恐怖,你要是背个大点的包包,一车人都用恶狠狠地目光瞪你,因为你的包占了大伙的地儿;P
发表于 2009-5-18 19:39:06 |
原帖由 hakutaka 于 2009-5-18 06:29 发表

这个话很多毛病。

第一,基础设施是百年工程,你预先修15辆的长度,开通初期车不够客流少(如果真少的话)你用1辆编组都可以!但是显然如果你修短了,以后再扩就不容易了,特别是如果地下线路比例大的话。 ...

嗯,我承认我的话有很多毛病,你是这个方面的专家。我在专业上没办法和你做辩解。
但是就我现在工作的行业来看你说的百年工程要有一定的余量。说实话有难度、其实在设计的时候很多设计师都是把运量设计的很大的,我同济的同学以前也参与过上海地铁的设计,当初也是把计划做的很完美甚至出现了你说的10编组预留扩展12编组的站台了。但是最直接的否定意见就是费用上的问题,现在很多规划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费用,也就是说现在突出的问题是有没有的问题而不是好不好的问题,所以现在这个站台太小的问题是无法解决的。据我所知道的日本的站台也不是预先设计就是这么大的也是在日后逐步扩大的。只是他们是高架轨道相对地下轨道方便
发表于 2009-5-19 13:46:13 |
原帖由 jiancuan 于 2009-5-18 19:39 发表

嗯,我承认我的话有很多毛病,你是这个方面的专家。我在专业上没办法和你做辩解。
但是就我现在工作的行业来看你说的百年工程要有一定的余量。说实话有难度、其实在设计的时候很多设计师都是把运量设计的很大 ...


    那是因为你设计站台的构造,只选取最贵的方案,所以当然钱就不够用了!

    如果是侧式无站厅结构,比如说隧道盾构,车站大些半径盾构出来这种tube结构,是不会高价的。再说白一点,岛式10米宽带站厅8辆A基本一定比侧式无站厅5+5米宽15辆编组长度来的贵。

    这种侧式无站厅结构,出入口均匀直接伸向地面,300米长度上地面可扩到500米覆盖范围,如果5个口/侧的话,客流就被分开,避免过度集中。而且大小tube方式,可以充分利用隧道风进行通风换气,实质上更节能,环控成本会低廉(前提是不安装屏蔽门,但是可以安装半高安全门)。实际上东京大编组地下线路往往都是此类格局为基础,否则显然再有钱也烧不起!

    说白了,回到我开头说的了。根本上是面子。钱不是没有,修现有地铁的钱,修上述大编组地铁完全可以,但是那种结构多没面子啊!一个个都跟北京“古城路”似的,一副战备穷酸样……这就跟三轨供电一样,原本因为技术发展,三轨的优点现在只剩下地面线路美观一条了,其他不是被比下去就是缺点化,但是这个美观在中国就能被无限放大!领导的面子永远比民众的面子大,且光辉灿烂,这才本贴提出的问题的本质——地铁是为了炫耀的,老百姓算什么,反正决策者不坐。

[ 本帖最后由 hakutaka 于 2009-5-19 13:52 编辑 ]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海子铁路网 ( 京ICP证12003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1036 )

GMT+8, 2024-6-17 17:54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