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深3T 发表于 2018-9-21 15:27:36

全碳纤维车身,哎买葛,那得多少钱一节?

铁道游击队长 发表于 2018-9-21 15:30:06

武深3T 发表于 2018-9-21 15:27
全碳纤维车身,哎买葛,那得多少钱一节?

不计成本,非卖品,就酱

武深3T 发表于 2018-9-21 16:42:05

铁道游击队长 发表于 2018-9-21 15:30
不计成本,非卖品,就酱

那就又是个面子货?

铁道游击队长 发表于 2018-9-22 11:47:07

武深3T 发表于 2018-9-21 16:42
那就又是个面子货?

我觉得不算吧,按照介绍来看,的确算得上概念车
概念车跟面子货应该没啥直接关系吧
是一种技术储备

酒后胡言 发表于 2018-9-22 12:42:52

不要告诉我说是开放式司机室哈!

铁道游击队长 发表于 2019-7-30 16:22:52

CRS 发表于 2018-7-26 19:51
不是,8个门哪儿放窗户啊,再说车体强度够嘛
不载客试验的话倒不用考虑开门撞墙的问题

呃,看来还是4个门,只不过是分开控制了?不懂
当时只顾拍了,忘了这码事儿了,自然也没注意到这一细节



铁道游击队长 发表于 2019-7-30 16:26:45

另外经实地观摩以及询问厂家人员,这车应该不是碳纤维车体,而是铝合金
之前的新闻稿明显有误

CRS 发表于 2019-7-30 22:26:06

铁道游击队长 发表于 2019-7-30 16:22
呃,看来还是4个门,只不过是分开控制了?不懂
当时只顾拍了,忘了这码事儿了,自然也没注意到这一细节
...

意义何在?
半个门关不上和整个门关不上不都得重新开门,关不上也一样没法开车
半个门独立控制省这点电也够不回来控制器的成本啊

CRS 发表于 2019-7-30 22:26:51

铁道游击队长 发表于 2019-7-30 16:26
另外经实地观摩以及询问厂家人员,这车应该不是碳纤维车体,而是铝合金
之前的新闻稿明显有误

不是说长春这个是铝合金的,四方那个是碳纤维的
现场总共有两节车,一个黑的一个绿的

铁道游击队长 发表于 2019-7-31 10:33:24

CRS 发表于 2019-7-30 22:26
意义何在?
半个门关不上和整个门关不上不都得重新开门,关不上也一样没法开车
半个门独立控制省这点电 ...

控制半个门肯定不省电
但如果需要再开闭,单独控制关不上那半扇肯定就省电了{:5_134:}
当然这么做的初衷肯定不是为了省电,实际上刨除成本,关好的那半扇确实没必要参与再开闭动作——我天天传媒大学挤早高峰,太特么有体会了
而且这车都这么智能了,肯定是自主控制(实际上很多司机都特么不知道用再开闭)


铁道游击队长 发表于 2019-7-31 10:45:09

CRS 发表于 2019-7-30 22:26
不是说长春这个是铝合金的,四方那个是碳纤维的
现场总共有两节车,一个黑的一个绿的
是的,但您本帖18楼发的官宣可不是这么说的{:5_113:}
四方那个转向架确实没看出径向机构,但人家说的是主动径向,看这意思是直接上电控了(貌似也没看到液压装置),不过有ND5的76米,这个最小半径80也实在没啥好吹的(除非可以不限速通过(抛开线路限速))
另外参展那车是动车吧?但厂家告诉我是拖车{:5_126:}那哥们也是逗,我问他黏着,他跟我说气动{:5_134:}

CRS 发表于 2019-7-31 21:22:33

铁道游击队长 发表于 2019-7-31 10:45
是的,但您本帖18楼发的官宣可不是这么说的
四方那个转向架确实没看出径向机构,但人家说的是 ...

真·挖坟
我完全不记得我还发过18楼,发了也不可能记得具体内容了
但是即使是中车的宣传部门,它毕竟也是干宣传口的,想懂技术很难
但是我不太清楚其他国家的人才培养机制能不能避免这个问题

这个车,没去现场不知道啥情况
但是我觉得,径向的主要目的是提高运行品质和减小损耗,不是拼极限

铁道游击队长 发表于 2019-8-1 13:50:28

CRS 发表于 2019-7-31 21:22
真·挖坟
我完全不记得我还发过18楼,发了也不可能记得具体内容了
但是即使是中车的宣传部门,它毕竟也 ...
国外大概就没“宣传口”这一说吧?人家只有销售人员(包括市场营销),这你多少得懂点技术吧
至于所谓的宣传口,技术上的事儿也都是相关人员供稿,他们也不可能自己胡编乱造出一个碳纤维来
所以这事儿就有点蹊跷了,刚巧找到这样一段网文:
下一代地铁是国际上首次采用全碳纤维车体结构的列车。车体成功“瘦身”5吨,不仅节约了电能,也减轻了对轨道的冲击。新材料与新技术的应用也使下一代地铁列车节能15.38%。
“作为非金属材料,碳纤维材料的连接部位是其最薄弱的地方,针对它的特殊工艺,我们改变了许多车体上的其它结构。”齐玉文举例,仅改变牵引梁结构就论证了一个月,出了8套方案,“我们攻克碳纤维材料的连接弱点,将车辆连接处的车钩尾座结构由原来的垂直面安装改为顶部吊装。”
这个齐玉文就是该车项目经理,他不可能不懂吧?除非是生胡说八道
可是现场看了长客车和四方车车体的确完全不同,难道仅仅是工艺不同??再就是长客厂家人员亲口说这车不是碳纤维的,他们计划后面会生产两节(列?)碳纤维车体
这回彻底凌乱了哦

径向架拼极限也没错,毕竟很多时候地铁设计对于曲线半径是很苛刻的,所以所谓的直线电机才有市场,而且这个宣传口气很明显就是在拼极限
话说您这么“闲”怎么都不去看下展览的{:5_134:}我觉得这俩车还是完全值得一看的{:5_113:}我一直在找这个车,也一直盼着能来京参展,果然如愿了,不过还是想去看看全列……

铁道游击队长 发表于 2019-8-1 14:07:11

“这列地铁可不一般!”地铁设计师齐玉文告诉记者,“这列无人驾驶+全碳钢车体的地铁车是中车长客股份公司为国家科技部《下一代地铁车辆技术研究及示范应用》项目所研制的最新列车。
完了,这又成碳钢车体了,碳钢是碳纤维+不锈钢还是指耐候钢呢?{:5_134:}

铁道游击队长 发表于 2019-8-2 11:43:11

我觉得唯一能说得通的解释就是,这列4编地铁,各个车厢分别用了不同的材料,不过这个得看过全列才能下定论了

铁道游击队长 发表于 2019-8-2 11:46:57

话说这车空调(传说中的高压直进)还是挺猛的,参展的时候应该是开的半冷,因为后边那架空调机组压根没淌水,而且开着一扇车门,大太阳暴晒,车内还是比较凉快的,不过没四方那个凉快,然而四方车开的是全冷,虽然开了两扇车门{:5_134:}另外黑车更吸热哦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国内地铁还有比这个更炫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