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列车“掏粪工”:不吃蛋花 不喝果粒橙
[提要] 一名集便器维修工在入库列车上巡检,他们每天要对入库的8列144节车厢内200多个集便器的电路、风路、水路进行检查,确保其正常运转。一列刚刚入库的列车集便器堵塞,组长孙磊与工人张旭一起打开集便器进行疏通。” 为了便于将车厢底部脱落的集便器水管接通,组长孙磊为工人何文脱去棉衣,挽起衣袖。http://www.hinews.cn/news/images/d_xux.jpg
http://www.hinews.cn/pic/0/17/27/64/17276401_737565.jpg “每天下班都要洗澡、消毒。”孙磊说,“每天回家还要洗澡,不然老婆不让抱儿子。”身高1.92米的孙磊今年30岁,是西安客车车辆段车电车间集便器专修班的工班长。孙磊已干了8年的“掏粪工”,被大家戏称为“列车时传祥”。(华商报闫文青/图周沐辉/文)
http://www.hinews.cn/pic/0/17/27/64/17276402_169717.jpg 早晨,集便专修班组工人上岗前检查工具准备情况。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以往列车上传统的直排式厕所,因其污染环境、水量消耗大、效果差、不卫生等缺点,已逐渐开始退出,取而代之的是类似飞机上的集便器式厕所。
http://www.hinews.cn/pic/0/17/27/64/17276403_920962.jpg 由于集便器为进口部件,维修工具也需专门从国外购买,一个小小扳手往往价值上百元。集便器一套20多万元,列车到站厕所仍可使用。图为工作前,组长孙磊为班组青工做业务培训。
http://www.hinews.cn/pic/0/17/27/64/17276404_825478.jpg 上午9时,当班的集便器专修班全体工人按照规章列队进入工作区域,开始一天的工作。
http://www.hinews.cn/pic/0/17/27/64/17276405_028945.jpg 一名集便器维修工在入库列车上巡检,他们每天要对入库的8列144节车厢内200多个集便器的电路、风路、水路进行检查,确保其正常运转。
http://www.hinews.cn/pic/0/17/27/64/17276406_856757.jpg 一名集便器维修工在入库列车的厕所内检修设备。
http://www.hinews.cn/pic/0/17/27/64/17276407_896870.jpg 两位集便器检修工人侧身为吸污车让路。与直排式直接排粪不同,集便器式厕所是先将粪便集中到集污箱,再等列车到站后用吸污车将其转移。如果集污箱、管道内有异物,就可能发生堵塞,行驶中的列车就会暂停使用集便器式厕所,等列车到站后由专修班进行维修。运转正常时,集便器里的粪便由这种车辆吸排出车体,然后进行妥善处理。
http://www.hinews.cn/pic/0/17/27/64/17276408_112404.jpg 一列刚刚入库的列车集便器堵塞,组长孙磊与工人张旭一起打开集便器进行疏通。
http://www.hinews.cn/pic/0/17/27/64/17276409_775405.jpg “吸污车吸污相对简单。”孙磊说,“如果集便器堵塞,我们就要维修。冬天还好点,夏天维修时,由于污物会发酵,氨气很浓,味道十分难闻,加上里面有压力,一不小心就可能喷人一身。”
http://www.hinews.cn/pic/0/17/27/64/17276410_950311.jpg 为了便于将车厢底部脱落的集便器水管接通,组长孙磊为工人何文脱去棉衣,挽起衣袖。
http://www.hinews.cn/pic/0/17/27/64/17276411_251505.jpg 何文用手伸进车厢底部,费力将脱落的集便器水管接通。
http://www.hinews.cn/pic/0/17/27/64/17276412_678533.jpg 组长孙磊与工人张旭一起排除集便器故障。
http://www.hinews.cn/pic/0/17/27/64/17276413_984732.jpg 进口的设备一旦出毛病,换个小零件都要用原厂的,价格十分昂贵。一个小小的白门止回阀,就要6000元,而这种阀门由于在腐蚀性较大的环境下工作,极易产生氧化铜,影响使用。图为集便器零部件浸泡维修前后对比。
http://www.hinews.cn/pic/0/17/27/64/17276414_385572.jpg 为此,专修班的8名青工开始想办法,他们自己建立了简单的试验台,通过反复试验,摸索出一套办法,将氧化的阀门先浸泡,然后在不同的酸液里浸泡、洗刷,然后进行打磨,这样处理后的阀门仍然可以正常使用,成本600元左右。图为下午,组长孙磊带领技工在实验台上进行配置溶解性制剂。
http://www.hinews.cn/pic/0/17/27/64/17276415_568080.jpg 工人李运博与工友一起钻进地沟排除集便器故障。
http://www.hinews.cn/pic/0/17/27/64/17276416_999443.jpg 为了旅客能够正常使用厕所,工人李运博认真检测,排除故障。
http://www.hinews.cn/pic/0/17/27/64/17276417_511921.jpg 2名集便器维修工在入库列车上巡检,据了解,目前高铁、动车组都已全部使用集便器式厕所,普速列车的使用率也超过了40%。
http://www.hinews.cn/pic/0/17/27/64/17276418_446257.jpg 工人何文头戴防毒面具在车上费力疏通厕所,有旅客往便池里乱扔杂物,便池进入集便器的管道被堵死。堵塞大多都是里面的杂物引起的,例如方便面残留物、妇女用品、饮料瓶盖、牙刷、钥匙、皮带扣,甚至还有鞋子。
http://www.hinews.cn/pic/0/17/27/64/17276419_994150.jpg 火车厕所地方狭窄,干活费劲。实际上,堵塞后不仅维修起来十分麻烦,对旅客而言,堵塞后不能使用也同样不便。
http://www.hinews.cn/pic/0/17/27/64/17276420_628025.jpg 下午,完成工作的集便工用消毒液洗手,因为接触污物,他们下班前总会用消毒液反复洗几遍手。
http://www.hinews.cn/pic/0/17/27/64/17276421_315503.jpg 完成工作的两位工人收工返回休息室。这样恶劣的工作环境,让专修班的人有了很多“怪癖”:很多职工永远不吃蛋花、不喝果粒橙,因为太容易联想;所有的职工中午不吃饭,只在早上上班前、晚上下班后吃饭;下班后洗澡、消毒,回家后还得再洗一次澡。集便专修工自称是列车上的“掏粪工”,为保证集便器正常使用,他们也是“蛮拼的”。
来源: 中国青年网
火车的厕所太小了,乘客不方便,维护也不方便 我正喝国力城 一线的工作人员是最辛苦的啊{:4_86:} 若大一个中国,造不出集便器,想说脏话 集便器是高科技吗?一个20多万,有关科研院所是干嘛的,多少年了。怪不得铁路票价一直涨,成本啊。
不是说高曙光的老婆就专门供集便器吗? 一万元一个月。 一线工人,好样的。
现在普通列车用集便器的确实多了,T95,T124都装集便器了。车厢味道好多了。 真不容易。点个赞吧 武深3T 发表于 2015-5-9 11:1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一线工人,好样的。
现在普通列车用集便器的确实多了,T95,T124都装集便器了。车厢味道好多了。
说反话吗, 有集便 器的如果同样上侧所人次要比直排式车厢味道难闻吧。
上局林段 发表于 2015-5-9 19:4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说反话吗, 有集便 器的如果同样上侧所人次要比直排式车厢味道难闻吧。
正话,不知道是因为控制超员了还是因为装了集便器怎么的,反正觉得车厢没以前那么难闻了,厕所里的味也没那么重了。下车身上没有“火车味”了。
感谢他们。 确实有点不明白,为什么这么集便器中国没法生产,那么多科研院所单位都干嘛的呢? 大鱼 发表于 2015-5-10 08:2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确实有点不明白,为什么这么集便器中国没法生产,那么多科研院所单位都干嘛的呢?
现在中国确实可以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但有的小玩样却要完全依赖进口。等中国制造2025的到来吧。{:4_87:}
我能理解中国当前技术无法制造芯片!但无法容忍造不了集便器!
——没有了刘志军、张曙光等中国高铁的先驱者,连集便器这类简单机械都无法研造!
——中国的各级科学院的院士和研究员们都是吃“蛋花”喝“果粒橙”的! 宜宾东站 发表于 2015-5-10 22:0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能理解中国当前技术无法制造芯片!但无法容忍造不了集便器!
——没有了刘志军、张曙光等中国高铁的先驱 ...
我的理解是集便器太低端,无法申报科研课题也没法写出SCI的文章,所以就没人研究了
辛苦的劳动者! 为一线工人的辛劳工作点赞!{:4_83:} 中国和谐号 发表于 2015-5-10 18:5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现在中国确实可以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但有的小玩样却要完全依赖进口。等中国制造2025的到来吧。{:4_ ...
南车宁波去年已经制造出国产的集便器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