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terpu 发表于 2015-4-3 17:00:02

长庆年间,开元寺僧惠澄自长安获得一枝牡丹携回寺里栽种,杭州自此始有了牡丹。现在,杭州牡丹要以花港观鱼的牡丹园最为繁盛了,有“酒醉杨妃”、“娇容三变”等品种,千姿百态,绚丽多姿,别有情趣。牡丹割成十几个各具形态的小区。 

peterpu 发表于 2015-4-3 17:00:34

牡丹是我国久负盛名的花卉,它雍容华贵,端妍富丽,是吉祥昌荣的象征。 花港观鱼的牡丹园区里面,栽种着数百株色泽艳丽的牡丹,从高处俯视,但见大大小小的花坛间红夹绿,那灿若云锦的牡丹花千姿百态,斗奇竞态妍,令人流连忘返。园内植物配置精致,四季有应时之花,八节有长青之树,发展了“花”、“港”、“鱼”这一名胜的特色。每逢4-5月间牡丹盛开之时,五彩缤纷,香艳各异,这里吸引着全国园艺工作者和无数国际游人。

peterpu 发表于 2015-4-3 17:01:08

山小林高柳梢细
  蒋庄原名小万柳堂,原为无锡廉惠卿别业,蒋国榜购得后改建,俗称蒋庄.庄园与苏堤之间,有一雕栏虹桥一架相通.庄园内,亭台楼阁隐现于竹木花草之间,倒映在湖光山色之中,可谓尽得西湖风流。

peterpu 发表于 2015-4-3 17:01:41

马一浮纪念馆在西湖花港观鱼公园内,地处苏堤映波桥畔,濒临西南湖的蒋庄,为秀美的花港增添了浓厚的文化色彩。
花港观鱼
  他赞同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常撰文宣传西方进步思想。辛亥革命后,潜心研究学术,于古代哲学、文学、佛学,无不造诣精深,又精于书法,合章草、汉隶于一体,自成一家。应蔡元培邀赴北京大学任教,蒋介石许以官职,均不应命。抗日战争爆发后,应竺可桢聘请,任浙江大学教授,又去江西、广西讲学。1939年夏,在四川筹设复性书院任院长兼主讲。抗战胜利后回杭。1950年,应弟子蒋国榜邀请,现代国学大师马一浮迁居蒋庄。

peterpu 发表于 2015-4-3 17:02:14

1953年任浙江文史馆馆长。1964年任中央文史馆副馆长。是第二、第三届全国政协委员会特邀代表。
  马老精诗词,书法多山林气,篆刻篆刻崇尚汉印。一生著述宏富,有“儒释哲一代宗师”之称,主要有《太和会语》、《宜山会语》、《复性书院讲录》、《尔雅台答问》、《尔雅台答问继编》、《朱子读书法》、《老子道德经注》、《蠲戏斋佛学论著》、《马一浮篆刻》、《蠲戏斋诗集》等。所著后人辑为《马一浮集》。 陈毅元帅、周恩来总理等均曾来杭访问、合影.现已将主楼,建成马一浮纪念馆.馆内分生平、诗学、书法和书房四部分,以实物、图片、手稿和文献资料,介绍马一浮的生平事迹。

peterpu 发表于 2015-4-3 17:18:38

水阔湾浅月影迟
  1.花港; 
  花港乃是得用原有零星水稻田和水塘疏挖而成,大部分是人工挖掘的,它是沟通小南湖和西里湖的游览河道,把整个花港观鱼公园环抱在水中央。
  2.大草坪:
  穿过竹院,绕过雪松,前面是一片大草坪。草坪周围种填了高大挺拔的雪松和浓密常绿的广玉兰林带,使之同周围的景区分开,隔离噪声。这种用植物来分隔空间的处理手法,突破了中国传统的以墙、篱等建筑划分空间格局的形式。草坪北临西里湖,从这里可远望苏堤烟柳、西山层林。运用借景手法,突破了有限的园界,伸展了园林景色。草坪西侧,种植了一棵红杉树,红杉是美国前总统尼克松于1972年访华时赠给我国的礼物,周总理决定把红杉树苗种在杭州,花港的这一棵,是经培育后为纪念周总理而栽种的。

peterpu 发表于 2015-4-3 17:19:11

3.密林地:
  牡丹园西行,山回路转就是密林区,从位置上来讲,它们都位于公园的西部。密林区得用原来的土丘,种植常绿阔叶的丛林,并结合地形,修建林间小道,环境宁静,宜于休息,更是净慈寺僧侣们每晚散步的最佳去处。 自牡丹亭中眺望,公园东、南、北三面景色尽收眼底。

peterpu 发表于 2015-4-3 17:19:45

东面,绿树婆娑,遥接湖波堤痕;南面,南屏山葱茏山色被“借”入公园内,密林浓阴后,一湾绿水萦绕,拱桥飞架,港汊连通了西里湖和小南湖,全园水景因此更显灵动,沿水竹树繁茂,禽喧枝头,透露着山野风情;北面,大草坪视野开阔,西里湖波光山影引人遐想绵绵。草坪上,间以大乔木为主的树丛、树林,既增加了空间林缘线的层次变化,又为游人提供了庇荫,休憩场所。

peterpu 发表于 2015-4-3 17:26:29

杨公堤

peterpu 发表于 2015-4-3 17:27:27

杨公堤杨公堤是与白堤、苏堤齐名的“西湖三堤”之一,因由杨孟瑛主持开挖而成,故名杨公堤。杨公堤位于西湖以西,堤上有六桥,自北向南名为:环璧、流金、卧龙、隐秀、景行、浚源。

peterpu 发表于 2015-4-3 17:28:11

杨堤(Yang Gong causeway)西湖杨公堤位于西湖以西,堤上有六桥,自北向南名为:环璧、流金、卧龙、隐秀、景行、浚源。与西面的苏堤六桥前后呼应,合称为“西湖十二桥”。杨公堤全长3.4公里,北起灵隐路,南至虎跑路,串联起曲院风荷、金沙港、杭州花圃、茅家埠、乌龟潭、浴鹄湾和花港观鱼等著名景点,杨公堤 附近还有黄蔑楼、环湖碧舍、兰苑、景行古桥、赵公堤等23处历史文化景观也,堤上由北向南环碧、流金、卧龙、隐秀、景行、浚源六座石拱桥端庄秀丽.其中隐秀桥、景行桥可供游船通行。

peterpu 发表于 2015-4-3 17:28:47

西湖杨公堤与西面的苏堤六
   堤上六桥(20张)桥前后呼应,合称为“西湖十二桥”。杨公堤全长3.4公里,北起灵隐路,南至虎跑路,串联起曲院风荷、金沙港、杭州花圃、茅家埠、乌龟潭、浴鹄湾和花港观鱼等著名景点,杨公堤 附近还有黄蔑楼、环湖碧舍、兰苑、景行古桥、赵公堤等23处历史文化景观也,堤上由北向南环碧、流金、卧龙、隐秀、景行、浚源六座石拱桥端庄秀丽.其中隐秀桥、景行桥可供游船通行。

peterpu 发表于 2015-4-3 17:29:30

由来杨公堤
   “杨公”指杨孟瑛,宇温甫,重庆丰都人。明弘治十六年(1503年)出任杭州知州。其时西湖淤塞,杨孟瑛实施疏浚,清除侵占西湖水面形成的田荡近3500亩 ,并以疏浚产生的淤泥、葑草在西里湖上筑成一条呈南北走向,北起仁寿山、马岭山脚,南至赤山埠、钱粮司岭东麓,连接丁家山、眠牛山等的长堤,堤上建六桥。后人为纪念杨孟瑛 ,称此堤为“杨公堤”,堤上六桥为“里六桥”。
   历史发展据了解,元灭南宋后,人们把南宋的覆灭归罪与西湖,从此官府对西湖不但废而不治,且任豪门占湖为田。此风一直到明朝中期,当时西湖已处于泯灭的危境。1503年,杨梦瑛出任杭州郡守。他不顾一切,力排众议,经朝廷批准后,于1508年2月2日开始疏浚西湖,耗时152天。当时拆毁田亩3481亩,所挖的淤泥,一部分补益苏堤,大部分的淤泥筑起一条与苏堤相对,从栖霞岭西侧起,绕丁家山直至南山的长堤。西湖始复唐宋之旧,而且方便了南北交通。人们为了纪念他,称此堤为“杨公堤”。
   清代,由于里湖淤浅,杨公堤以西多为居民田桑之地,行游者稀少。雍正二年(1724)杨公堤虽还增高增阔,但终因里湖不断淤浅、田桑扩大而废去。

peterpu 发表于 2015-4-3 17:30:32

peterpu 发表于 2015-4-3 17:31:06

嘉兴

peterpu 发表于 2015-4-3 17:31:56

peterpu 发表于 2015-4-3 17:32:29

peterpu 发表于 2015-4-3 17:33:02

peterpu 发表于 2015-4-3 17:33:33

页: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查看完整版本: 借春运品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