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terpu 发表于 2015-4-3 13:27:49

peterpu 发表于 2015-4-3 13:36:59

peterpu 发表于 2015-4-3 13:38:04

peterpu 发表于 2015-4-3 13:38:36

peterpu 发表于 2015-4-3 13:39:12

peterpu 发表于 2015-4-3 13:39:59

peterpu 发表于 2015-4-3 13:40:36

peterpu 发表于 2015-4-3 13:41:10

peterpu 发表于 2015-4-3 13:41:46

peterpu 发表于 2015-4-3 13:43:08

远处的保俶塔

peterpu 发表于 2015-4-3 13:43:46

保叔塔,又名保俶塔。

peterpu 发表于 2015-4-3 13:44:23

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北线宝石山上,始建于北宋年间,后屡毁屡建,现塔为六面七级实心砖塔,高45.3米,为1933年按明末以后的原式样重建。 保俶塔——在葛岭之北宝石山上,吴越王钱俶当朝,深得民心,百姓虑其不永,筑塔于宝石山上以保之,塔名因此而得。另有讹传此塔系寡嫂祈叔平安而建,因此讹称为“保叔塔”,也有误称之为“宝所塔”。   还有一说,此塔为吴越王时,吴延爽所建,凡九级,屡建屡废。晴时浮屠撑云,金碧排空,七宝玲珑,足可观赏。素有雷峰似老衲,保俶如美人之说。为西湖之标志。有文曾经如此写到:宝石山高六十三丈,周一十三里。钱武肃王封寿星宝石山,罗隐为之记。其绝顶为宝峰,有保俶塔,一名宝所塔,盖保俶塔也……

peterpu 发表于 2015-4-3 13:45:05

历史
     保俶塔位于宝石山顶,始建时代不考,一般认为在吴越国王钱镠时所建。元延祐间(1314-1320)至明嘉靖间(1522-1566)塔屡毁屡建。明万历七年(1579年)重修。为七层楼阁式,可登高远眺。民国十三年(1924年)塔倾斜,重修。重修以后之保俶塔为八面七级砖砌实心塔,高45.3米,底层边长3.26米,塔刹铁构件为明代旧物。1996年更换朽坏塔刹。   保俶塔初建于宋开宝元年(公元968年)。 相传吴越国王钱弘俶奉宋太祖之召进京,久留未返,他的宰相吴延爽为祝福其平安而建九层高塔。历代曾多次修建,并改为七级。现在的实心塔是1933年照原样修葺的。

peterpu 发表于 2015-4-3 13:45:42

peterpu 发表于 2015-4-3 13:53:07

peterpu 发表于 2015-4-3 13:53:43

前方断桥

peterpu 发表于 2015-4-3 13:54:22

到断桥

peterpu 发表于 2015-4-3 13:55:00

在断桥上

peterpu 发表于 2015-4-3 13:55:38

断桥残雪是西湖上著名的景色,以冬雪时远观桥面若隐若现于湖面而称著。
   每当瑞雪初霁,站在宝石山上向南眺望,西湖银装素裹,白堤横亘雪柳霜桃。断桥的石桥拱面无遮无拦,在阳光下冰雪消融,露出了斑驳的桥栏,而桥的两端还在皑皑白雪的覆盖下。依稀可辩的石桥身似隐似现,而涵洞中的白雪奕奕生光,桥面灰褐形成反差,远望去似断非断,故称断桥。

peterpu 发表于 2015-4-3 13:56:26

一、宝石山高祥云纷
   断桥位于杭州市西湖白堤的东端,背靠宝石山,面向杭州城,是外湖和北里湖的分水点。断桥势较高视野开阔。是冬天观赏西湖雪景的最佳去处。
   白堤全长1千米,东起断桥,经锦带桥而止于平湖秋月。白堤横亘湖上,把西湖划分为外湖和里湖,并将孤山和北山连接在一起。白堤在唐代原名白沙堤,宋代又叫孤山路。明代堤上广植桃柳,又称十锦塘。堤上内层是垂柳,外层是碧桃。
   最早记载“断桥残雪”的是唐朝的张祜,他的《题杭州孤山寺》云:
   楼台耸碧岑,一径入湖心, 不雨山长润,无云水自阴;断桥荒藓涩,空院落花深,犹忆西窗月,钟声在北林。诗中的一句“断桥荒藓涩”,从中可知断桥原是一座苔藓斑驳的古老平板石桥。大雪初霁,原来苔藓斑驳的古石桥上,雪残未消,似有些残山剩水的荒涩感觉,这也就潜埋下了断桥残雪这西湖上独特景观的伏笔。 在白堤东端断桥。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查看完整版本: 借春运品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