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停息的列车----谨以此文祭奠我逝去的青春
晚间和友人小酌,回到家中习惯性打开电脑,呆坐屏幕前,却不清楚自己想要做什么。不知哪一根隐藏在心底的神经被触动,鬼使神差搜出海子的网址,竟然惊诧的发现可以打开,依稀记得自己的账号和六位密码,竟然也没有误差。刹那间,一扇被封存了许久的记忆大门缓缓打开。我的家乡在蚌埠,我从小就喜欢火车,也许资深一点的车迷都还记得8、90年代延安路的道口,那是我记忆中见过的最繁忙的火车道口,除了京沪线上南来北往的列车,市内工厂的专用线,还有站内的调机,都经过那里,我喜欢站在道口的人行天桥上看车,特别喜欢下面的蒸汽机车经过时碰出白茫茫的雾气把我包围其中。放学后,我也喜欢拉着小伙伴顺着道口遛进车站,他们总是很不理解我为什那么爱看火车,但我总是不厌其烦的指着各式各样的车头给他们看,让他们相信火车头的两端都一样,或是像发现新大陆一样告诉他们我昨天在一号站台看见一列我以前从没见过的红色客车,而且那趟列车好高级,还带空调的......若干年以后,我才知道自己那时见到的蓝色小火车头叫小北京,绿色的叫ND2,至于那辆红色客车,它是13/14次。
2000年高考后,我去了天津,每年的寒暑假、五一和十一,我都会在这条840km长的铁路线上来回奔波,五年,33600km,我和火车有了更多的接触机会。在同学眼中,我是个神一样的人,因为我可以准确的报出京沪线上每一趟列车的到发时间。我会尝试坐每一趟经过天津和蚌埠的列车,甚至为了坐哈局的K55而放弃K33的座位票,去站上十来个小时。
当然,那些年里,陪伴我最多的还是1477,我第一次坐它的时候它还是绿皮车,477/478次,天津到浦口,2000年9月30日,人出奇的多,列车员都是天津人,操着我还听不太惯的天津话卖十八街麻花。后来,它改成了双层硬座+25G硬卧,我也渐渐觉得天津话变得亲切了。对我来说,乘坐1477最快乐的事情是,夜半时分,它缓缓停靠在泰安至枣庄西之间的某个小站,一个小时的时间,我可以贴在玻璃上看静谧的夜晚,突然,一声汽笛由远及近,一列列猪群,像流星一样从我身边呼啸而过。
我最不喜欢的车是T64,因为它代表离别和伤感。T64是我回天津最快的一趟车,预留蚌埠的票很少,很难买。我的父亲总是很心疼我,害怕我坐车辛苦,他总是会在放票那一天凌晨两三点钟早早起床,徒步40分钟去火车站帮我买T64的车票,不管是寒冷的雪夜,还是盛夏的雷雨,甚至我记得某一年的冬天,因为天黑路滑,他摔倒了,磨破了膝盖,但他帮我买到了票,我永远忘不了他像孩子一样快乐的神情。每次返校,我都尽量不带太多的行李,但即使这样,父亲还是坚持每一次都要把我送上火车,帮我把行李安顿好,我看到他略显老态和笨拙的身体举着沉重的行李在拥挤的车厢里一步一步艰难的挪动,心头总是一阵酸楚。快开车了,他会在窗外努力踮起脚尖向我挥手,示意我坐下来,列车启动的霎那间,我从他苍老的眼神中看出的是满满的不舍,我的眼泪就会不争气的流出来。
2003年,我恋爱了,她在合肥。维持一段异地恋情是一件极其辛苦的事情,但只要我一想到,她在铁轨的那一端等我,我就不会孤独。我会隔几个月去合肥看她一次。学生时代很穷,我坐不起卧铺,甚至无法享受半价优惠的空调车坐票对我来说都是奢侈的。维系我爱情的是1461,我会做一整夜的1461在凌晨4点到达蚌埠,然后在候车厅的长椅上躺上两个小时等待7点半的K841去往我梦中向往的地方。1461的夜总是漫长的,但也许是期待,我从来不觉得孤寂,直到现在我都还清楚记得夜里的会车,窗外好像划过明亮的闪电,照亮我青涩而又坚毅的脸庞。
2003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找到海子,从此一发而不可收拾,开始更加疯狂的迷恋火车,上海子成了我每天上网时唯一的正经事。那时的我一般喜欢潜水,偶尔会因为一些看不下去的地域歧视出来唠叨两句,也喜欢带着自己并不专业的卡片机去拍车,天津站的人行天桥,蚌埠的淮河路天桥都是我最喜欢去的地方。
2005年毕业,为了她,也为了父亲送别我不舍的眼神,我放弃了去北京工作的机会,选择来到合肥。那时还没有隔离网,我会在周末的下午拉着她一起去合肥站,去淮南线拍车,我的最后一个帖子发表在2006年11月5日,内容是《暴走合肥[机务段+整备场+张洼路]》,我还依稀记得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秋日下午,天气反常的暖,那时的合肥站还没有电化,那时的站台还没有无柱雨棚,那时机务段里还可以看见上局合段的猪,那时还能见到美好的双层T727,那时的空气中没有雾霾,那时的天空是湛蓝色的。
之后的之后,也许是工作越来越忙,属于自己的时间越来越少,也许是隔离网越来越多,再没法顺利的靠近铁轨,我和火车开始渐渐疏远了,也很少再上海子了。2009年,我有了属于自己的第一辆汽车,即使回蚌埠,也不会再乘火车了。再然后,出差去过北京、上海、杭州、武汉,都已经坐的是高铁和动车,虽然舒适、快捷,但再也找不到那些年坐火车的感觉了,火车好像已经离我越来越远。
离开海子7年了,离开火车却好像一个世纪了。现在的我,总是莫可名状的感到悲哀,总觉得自己的生命里缺少了什么最纯真的东西。本来不想写那么多,但一下子就收不住手,其实我也不明白我想说什么。火车,承载了我最宝贵的亲情和爱情,承载了我最美好的时光和梦想,现在,我想我该回来了。
情真意切的文章,令人感动! 赞!
我第一次坐火车也是老爸送我去上大学,站票27个小时的绿皮,从此就觉得火车非常特别了 现在的6股道(延安路道口)已经不复存在了,,,已经被我所站的这座桥取代了。。。
非常真实的文章,勾起那一年代车迷的美好回忆。 和楼主年纪相仿,2000年高考,也是蚌埠人,在长沙上大学,比楼主苦逼,2004年大学毕业前找到海子铁路网,一晃十年了~ 楼主学医的吗?天津医大? 7E美女 发表于 2014-2-5 09:2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现在的6股道(延安路道口)已经不复存在了,,,已经被我所站的这座桥取代了。。。
我说的还真不是六股道,是在大塘公园东门往北,原来机务段大门那里的道口,至少在1992年以前,那里还是平交道口,后来修了延安路下穿桥,但是道口西侧的人行天桥还保留了许多年,你说的是凤阳路那里,那都是后来提速以后的事了。
半山 发表于 2014-2-5 11:1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楼主学医的吗?天津医大?
嗯,天津医大,五年制临床,现在在合肥 {:4_109:}{:4_109:}{:4_109:}欢迎楼主归来 !!! 你经历过曾经辉煌的时代,对比中感受更深。 地中海贫血 发表于 2014-2-5 11:24
嗯,天津医大,五年制临床,现在在合肥
看你的id,是血液科的? 第一次接触到火车,那还是很小时候的事情了。小时候,爸妈在宜昌打工,我家离宜昌只有一百多公里,不过那个时候从荆门到宜昌的汽车需要很久,而且我晕车,害怕汽车,所以每次去宜昌看望爸妈就去坐火车。看到火车,就感觉非常非常的亲切。那个时候,一直都不明白为什么别人的车票有座位,而我的票永远都是“无座”,虽然只有短短的2个多小时,虽然偶尔可以捡到座位,但不知道什么时候会被别人轰起来。那个时候,一个不到10岁的孩子,每到寒暑假,就一个人独自往返在两个城市。
再大点,上大学了,2002年吧。我去了重庆。那个时候,必须到襄樊去转车,还不能买异地票(或者是不知道),甚至不知道凭大学录取通知书可以享受半价的事情。第一次去那么远的地方,从襄樊坐了18个小时的火车,第一次。卧铺是太奢侈的东西。那个时候,还不知道有种车叫绿皮,只知道很便宜,重庆到郑州的2222次,到襄樊下车,学生票才二十多块。那个时候,最开心的事情就是能够买到T257,为了能买到票,大年初三坐了3个小时的车赶到襄樊排队买票,然后再坐车回家。
再后来,上班了,被公司派来了合肥。那是第一次做卧铺,成都到合肥,34个小时。在合肥下车,出站后,看到合肥的样子,那一瞬间,就一个感觉:破烂!那个时候的合肥还很小,沿长江西路往西过了五里墩,就很荒凉了。不过现在合肥发展了,城市越来越大越来越繁荣了,反而怀念起了那个时候的小城市的感觉,真的很舒服,不堵车、不起霾,无论去哪里办事,出门抬手就打上打车几分钟就到了。
工作的原因,出差比较多。那时候合肥的铁路非常的落后,合肥到武汉的1618次(方向也许反了)需要8个小时才能从河南绕到武汉,合肥到南京也基本上只能选择汽车,合肥到地市基本上车也很少。那个时候,汽车成了主要的交通工具,渐渐离铁路远了。
再后来,认识了我的女友,也是现在的老婆。那个时候,她在六安,我在合肥,平时上班,只能在周末才能见面。于是,从那个时候起,每周末,下班后就直奔火车站,周日晚上才回来。这种情况一直持续了好几年,留下的火车票,在抽屉里面,有厚厚的几摞,我至今仍保存着。那个时候,车票有9块的绿皮,还有16块的空调。
再后来,合宁、合武通车了,我也在合肥成家、定居了。我也是修合武的时候,才无意间来了海子。因为那个时候很关心这条回老家的线路,所以常常在网上搜索这条线路的最新计划、进展。从那个时候起,就成了海子的一员。那个时候的海子,那是相当的热闹啊,华东区一天几千条回复的量,也在这里认识了baoketu、CRH2,也知道了越来越多的关于铁路的知识,海子也成了我工作之余最大的乐趣。
不过,从某一天起,海子就和谐了。那个时候,每隔一段时间就进来转转,每次看到有新帖就兴奋,点进去才发现里面仅仅知识通知。说是准备开放了,虽知一等就是3年。
随着工作岗位的调整,现在很少出差了,只要出差,我还是首选火车。我身边的很多同事也多多少少受到我的影响,出行首选火车。只不过,现在的我们,都会首选D、G,再远点的地方,就飞机了。但是干净、明亮的CRH上,少了那种火车的感觉了,那种混合着厕所、泡面和臭袜子的味道。
一直以来,也想找个时间,独自一人,带上心情,坐着火车慢慢走慢慢看,可惜一直没时间、没机会了。或者,是自己越来越懒了,也过了那个年龄、那个心境了。
海子现在重开也很久了,也一直不温不火的。现在看看帖子,基本上都是一些老人在坛子里转悠,也包括我自己吧。随着年龄的增加,我们来的次数也会越来越少了,到那个时候,海子、火车,也将渐行渐远 7E美女 发表于 2014-2-5 09:2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现在的6股道(延安路道口)已经不复存在了,,,已经被我所站的这座桥取代了。。。
晕死啊,延安路道口可不是这里,这是六股道,是凤阳路道口啊,凤阳路道口走调机的机会不多,小南门那里走调机的天天的事情,亏你还是蚌埠市区人! 本帖最后由 cbs_cdj_bb 于 2014-2-7 13:02 编辑
地中海贫血 发表于 2014-2-5 11:2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说的还真不是六股道,是在大塘公园东门往北,原来机务段大门那里的道口,至少在1992年以前,那里还是平 ...
小南门道口,我整整比你低3届,小时候,刚刚懂事就到那里的行人天桥看车,上小学后也是去那看,但是从来没有进站,因为家里那里太远了,每次去看都是闹腾很久,爸爸或者妈妈带着去看一时,更没有机会溜进站!
小南门的那个行人天桥还在,但是被封闭起来,进不去了! 也许我在K841上遇到过你
地中海贫血 发表于 2014-2-5 11:2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嗯,天津医大,五年制临床,现在在合肥
欢迎你回到海子铁路网!显然我的母校离医大特别近。我还去医大那边买过书。我比你矮一届,但我们同年本科毕业。
上局扬州站 发表于 2014-2-5 10:0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还是那个小芳吗,孩子该小学了吗
呵呵,还是的哦,愿意陪我一起去看火车的女孩,孩子刚一岁多,等他大一些,我也会带他一起去的。 半山 发表于 2014-2-5 17:4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看你的id,是血液科的?
肿瘤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