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中海贫血
发表于 2014-2-7 23:36:36
哈局佳段 发表于 2014-2-7 17:2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欢迎你回到海子铁路网!显然我的母校离医大特别近。我还去医大那边买过书。我比你矮一届,但我们同年本科 ...
莫非兄弟是南大的?or天大?
半山
发表于 2014-2-8 00:26:06
地中海贫血 发表于 2014-2-7 23:35
肿瘤内科
同行
百里挑伊
发表于 2014-2-8 05:26:44
"但即使这样,父亲还是坚持每一次都要把我送上火车,帮我把行李安顿好,我看到他略显老态和笨拙的身体举着沉重的行李在拥挤的车厢里一步一步艰难的挪动,心头总是一阵酸楚。快开车了,他会在窗外努力踮起脚尖向我挥手,示意我坐下来,列车启动的霎那间,我从他苍老的眼神中看出的是满满的不舍,我的眼泪就会不争气的流出来。" 情系
7E美女
发表于 2014-2-8 14:30:54
地中海贫血 发表于 2014-2-5 11:2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说的还真不是六股道,是在大塘公园东门往北,原来机务段大门那里的道口,至少在1992年以前,那里还是平 ...
是我搞错位置了,,,你说的那是小南门,,现在搞清楚了。。
哈局佳段
发表于 2014-2-8 14:52:00
地中海贫血 发表于 2014-2-7 23:36 莫非兄弟是南大的?or天大?
师大,八里台桥东南,属河西区。经常步行到南开,和平买早点。
地铁魔王
发表于 2014-2-8 16:38:00
13\14(后来的T13\14),K33\34(后来的T33\34),T63\64,1461\1462,都是我的青春记忆中特别重要的部分
地铁魔王
发表于 2014-2-8 16:41:11
献上几段我原创的内容
父母那一代上小学的时候分“初小”和“高小”,1996年夏天我三年级结束放暑假,在过去算是初小毕业了。我们这一代早就没了这些概念,不过家人还是有这个习惯。
那个时候合肥的火车只有到往返北京的64\3次是空调列车,1995年夏天换的车,当时合肥甚至安徽的各大新闻和报纸都花大篇幅报到,合肥站敲锣打鼓的欢送新车首航。这趟车列车员是蚌埠列车段的,整个列车段值乘的列车,这是第一个换空调车的。那趟车换空调车不久,我跟我爸到裕溪口,特意早早的来到了合肥站,亲眼看到了崭新的红色的25G型空调车。64次列车开走了,去裕溪口的357次列车还没来,我们在1号站台上闲逛。“老TS!”一个人在喊我们。我们循声望去,是CHP叔叔,旁边还有一个人,我不认识。“这是CHP叔叔的哥哥,CHT叔叔。”我爸跟我说。这么一说,仔细观察的话,CHP叔叔和CHT叔叔长的是有点像。我爸和他聊了起来,原来CHP叔叔和CHT叔叔也是来合肥站看看新的空调列车的。“刚才我看了看,”CHP叔叔神采飞扬的说,“64次的女列车员一个个都长得好漂亮啊。”“我听讲这趟车换空调车的时候招列车员,对长相都比较讲究。”我爸说。
……
去北京的那天,我们走的很早,到合肥站的时候,64次车底还没转线呢。合肥站后面一些股道是存放车底的,别的车底是绿色的,64次那一列红色的车底一眼就能被认出来。合肥站一些客运值班员和助理值班员跟我爸认识,我爸和他们在站台上聊天。我一个人看着有些杂乱的车站:一到三道是接发客车的,往后几个股道是接发货运列车的,在后面几个股道,是蚌埠车辆段在合肥设的存车线,合肥这边没有车辆段,一些合肥终止的客车,就转线到后面那几个股道。合肥站总共十四个股道,各有所职,很难想像这是一个省会城市的车站。“明年合肥站搬到新的地方,蚌埠车辆段也要搬到合肥来,改叫合肥车辆段了,”我爸和那些熟人聊天,那些熟人说道,“合肥东站明年差不多的时候也要扩建成编组站了,到时候合肥机务段运转的人要挪地方了,客货分家,跑客车的搬到新客站旁边去,跑货车的搬到合肥东站那边去。”
合肥站的调车机车开始给64次车底转线了,那台老式的建设型蒸汽机车牵引着一列新的25G型红颜色的空调列车——只有在合肥能看到这样的画面。车底到了一号站台,就开始放客了,我急吼吼的跑到车厢里,找到了自己的铺位。空调车厢里好安静啊,我看着封闭式的窗户感叹到,外面的声音听起来很小。
选自我的原创散文《我的1992,我的2002,我的2012》之《 东 躲 西 藏 》,写的是1996年夏天体验63\64的经历
地铁魔王
发表于 2014-2-8 16:42:02
我们在英语之角的课结束后才过三天——八月中旬的时候,我们就提前两个礼拜开学了……
在学校上课比在英语之角上课一天下来还要疲惫——英语之角上课没有什么考试负担,在学校就不一样了。……
过了处暑,天渐渐的没有原来那么热了,天黑的时间也不知不觉中提前了。有的时候放学晚了点,坐1路车到了合肥站的时候天快要黑了,那座蓝玻璃的钟楼和候车大厅里透出了变了色的灯光,穿着铁路制服上夜班的人们陆陆续续进站了,还有一些晚上合肥站始发的火车的列车员也排着队进去了。有个队伍的女列车员们一个个都好漂亮,那就是跑北京的列车员,当年的64次,1998年改成了K64,去年又改T64次了,当年红色的空调车换成了蓝色的,速度更快的25K型空调车。时间不早了,看到那一队伍的美女们都进站了,我也赶快回家了。
选自我的原创散文《我的1992,我的2002,我的2012》之《素质教育的年代【一】》,写的是2001年9月的事情
那天我妈说我爸不在家,她在铁静苑那边,叫我回铁静苑。我有一段时间没回那边了,坐公交车到了火车站,天色渐暗了。久违了,合肥站,好久没来这里看看那座蓝玻璃的钟楼的夜景了。我小声的,又唱起了那首才学会的《风中有朵雨做的云》:“风中有朵雨做的云,一朵雨做的云……”小的时候在幼儿园里一些和我一样会唱流行歌的小朋友们就喜欢唱这首歌,有时候我在铁路上的亲戚家,或者到我爸上班的那个裕溪口车站去,会唱流行歌的小孩子更多,孟庭苇的歌被我们唱的更是家喻户晓。二月天里,铁路制服蓝衬衫是看不到了,一个个都穿着深色的铁路制服西装,上班的进站,下班的出站。我恨不得进站踏上一列火车——最好是到北京的T64,跑的远远的,再也不回来。当然,这只能想想罢了,我才16岁,那样太不现实了。“我最怕,我最怕,烟雨濛濛……”我小声的唱起了这段时间特别流行的《烟雨濛濛》,在合肥站门口徘徊,看看出站口,看看售票厅,看看进站口,这样挨着顺序转了一圈又回到公交车站那里。“T64次的车底已经到站了,我们进去吧。”几个穿着铁路制服,长得非常漂亮的女列车员相互说道。当年的合肥-北京64次已经变成了T64次,列车员换了一拨又一拨,我熟悉的那些列车员们——比如WSF阿姨很久没看到了,听说她们那一批好几位姓W的,长得都比较漂亮。突然又想起WH老师也姓W,很多同学都说她是美女。初三的语文课本有篇课文《陌上桑》里有句“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夫……”看来W氏也有很多“好女”——也就是美女嘛。
天都黑了,我傻傻的在那里转了都快二十分钟了。钟楼“当当当”的敲了六下,我得回去了。
选自我的原创散文《我的1992,我的2002,我的2012》之《素质教育的年代【一】》,写的是2002年2月的事情
地铁魔王
发表于 2014-2-8 16:43:50
晚上的南京站真是我们这样的火车爱好者蹲点的好地方。南京到北京的K66快开车了,一列蓝色的25K列车停在老式的雨棚昏暗的灯光下,和合肥到北京的K64一样,K66的列车员也是一个比一个漂亮。听铁路职工说,就像K64是蚌埠列车段的窗口形象一样,K66是南京列车段的窗口形象。那座古老的站台响铃了,列车员姿态端庄的步入车厢里,等待开车,这一幕和我在合肥看到的K64开车前的画面也很像。K66开车了,南京站仿佛又变得古老:老式的雨棚,昏暗的灯光,粗糙的月台……
“工作人员请注意:上海开往北京方向的K14次列车南京东站开出,2道通过,请注意安全!”我们在车站继续溜达,南京站的广播想起了。才过几分钟,就见车站往上海方向的那一头一束耀眼的机车大灯传来,速度非常快,迅速的到了站内,是DF11机车,牵引着一整列蓝色的25K列车刷刷刷的通过了。合肥也有25K的快速列车,就是跑北京的那趟车,合肥是起止站,所以看不到飞速通过的场面。合肥也只有那一趟快速列车。还在想着,广播又响了:“工作人员请注意:上海开往北京方向的K22次列车南京东站开出,2道通过,请注意安全!”“K14是上海局的车,K22是北京局的车。”我爸还没说完,就见和先前差不多的画面,K22次列车由远及近迅速到了南京站,又是刷刷刷的通过了。
南京站确实看点多,半夜了,还有那么多花花绿绿的空调列车,还那么的热闹。“工作人员请注意:上海开往北京方向的462次列车,已由南京东站开出,停靠3号站台4道,请做好接车准备。”原来上海到北京还有慢车啊。过了很长时间,远处看到一束同样耀眼的机车大灯,然后慢慢地,悠哉悠哉的晃进了3号站台,是DF4D机车牵引的,一列绿皮车,但是行李车是空调车那种红颜色的,我好奇地到跟前看了看,原来那节行李车虽然是空调车的样子,却没有空调。这时,只见一窝旅客蜂拥到站台上,都是扛着大包小包的。462次列车在南京站肉了半天才开车,我们无聊的在站台上徘徊。“暑假你好好玩玩,等到初中开学后,有很多书要看,还要经常考试,就不考虑出来玩了。”我爸突然跟我说。我茫然的点点头,不知道“有很多书要看,还要经常考试”的真正含义。“工作人员请注意:杭州开往北京方向的K32次列车南京东站开出,2道通过,请注意安全!”车站广播又响了,紧接着,又是一列快速列车飞速通过。过了暑假,我将再也没有机会看火车了?我想到。
……
离开学还有一个礼拜的时候,我爸又带我坐火车出门玩,这次直接到上海站。上海的公交车真发达,空调车非常多,但是除非这条线路全都是空调车,要不然的话我爸是不愿意每个人多掏一元钱坐空调车的。
“这是最后一次带你出来玩了,开学后就不玩了。”坐在回上海站的公交车上,我爸说。我又一次茫然地点点头,呆呆的看着窗外,大街小巷能听到两种声音,一是当红的流行歌,另一个就是什么“素质教育”,这个暑假才听到这个词的,也不晓得是什么含义。想着想着,公交车已经到了上海站广场。
“旅客们,由本站开往北京方向的K14次列车已经开始检票进站了……”车站广播一直在广播K14次列车检票的信息。我急吼吼的让我爸带我到那趟车停靠的站台,想看看那一列快速列车。“K14是上海列车段窗口形象。”我爸说。人家说江南出美女,果然如此,站台上K14的列车员一个个都好漂亮,比我在合肥看到的K64和在南京看到的K66的列车员还要漂亮一些,窗口形象的车队列车员们仿佛都是这样的标准:亭亭玉立的站在车厢门外,面带微笑的迎接旅客上车,一整列深蓝色的25K列车显得很壮观。京沪线的快速列车都是DF11机车牵引的,机车也是深蓝色的,这样的搭配还比较协调。
K14次列车在上海站的客运员和客运值班员目送下离开了。过了不少时间,车站广播响了:“旅客们,由本站开往北京方向的462次列车已经开始检票进站了……”又看到了那列绿皮长途车。和K14中间只停蚌埠和济南站不同的是,462停的站非常多,所以刚一开始检票,就看到黑压压的一片人涌出来,扛着大包小包,打扮的还都很简陋。462也是上海列车段的,这趟车的列车员可就远不如K14的列车员讲究形象了,笑容是奢侈的,还都是大伯大妈,长相也就不必再计较了。车厢的每一扇窗户都打开了,人们都想挤到窗口凉快凉快。我们沿着站台,从机车后面一直走到尾部,终于看到一节带空调的绿皮车,我爸说那是乘务员的宿营车,铁道部规定软座、软卧和宿营车必须带空调。
选自我的原创散文《我的1992,我的2002,我的2012》之《素质教育的年代【零】》,写的是1999年7月份和8月份的内容
半山
发表于 2014-2-8 19:53:54
魔王,你和楼主都很会写文章啊。
地铁魔王
发表于 2014-2-8 22:04:01
半山 发表于 2014-2-8 19:5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魔王,你和楼主都很会写文章啊。
哥哥啊,点击我的帖子“回复”不就行了啊,要不是再来华东区,我都不知道你回复我了{:4_106:}
我写文章的爱好最初是起源于2001年下半年读初三的时候,因为心情压抑,就开始经常写作文发泄心情,到了高中后,让人心情压抑的事情很多,更复杂,我开始写篇幅大的文章,缓解心情
地铁魔王
发表于 2014-2-8 22:17:34
看了你七年前的帖子,很值得珍藏
baoketu
发表于 2014-2-10 20:00:10
jetfiner 发表于 2014-2-6 17:2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第一次接触到火车,那还是很小时候的事情了。小时候,爸妈在宜昌打工,我家离宜昌只有一百多公里,不过那个 ...
很深情的文章{:4_104:}
半山
发表于 2014-2-10 21:59:19
地铁魔王 发表于 2014-2-8 22:17
看了你七年前的帖子,很值得珍藏
谢谢。
hztlw123
发表于 2014-2-10 22:33:47
勾起了我的思念,记得我第一次坐火车是2006年暑假时,从宿州去苏州的1227次,也是老爸第一次且是最后一次送我上火车。
地铁魔王
发表于 2014-2-10 23:37:21
半山 发表于 2014-2-10 21:5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谢谢。
再分享一段我原创的内容,选自《一个人的春运》,创作于2013年2月,写的是2013年春运的经历
春运开始了,我在家扒在窗台边,百无聊赖的拍着一趟又一趟的临客,都是些平时看不到的火车造型,都是各种各样的25K型客车。从1989年我3岁就开始关注火车到现在,接触过不少样式的火车,这么多年最喜欢的,还是25K型的客车。1997到1999年,家里吵架吵得不可开交,我开始东躲西藏的过日子,南京也好,上海也好,甚至还有杭州,都留下我的身影。那边的火车比我们这边高档多了,都是各种各样的25K列车,在当时叫“快速列车”和“特级列车”,2000年的时候改成了“特快列车”,我喜欢坐那种深蓝色的火车,看着窗外的景物飞驰而过,暂时可以忘却家里的事事非非。那个年代,合肥只有一对特快列车,是到北京的T64,到今年,我和那趟车结缘二十年了。二十年前我小的时候,那些看着我长大的阿姨们,有一半都是那趟车的列车员。十年前中考的压力让我窒息的时候,每次回家经过合肥站,都能看到T64的列车员进站,双休日去补习班上课的时候,经过合肥站,能看到从北京回来的T63的列车员出站,补习结束了,回家的时候,如果时间晚了,还能看到T64从合肥站开车,这个时候我可以短暂的不去考虑什么《金榜中考大冲刺》,不去考虑什么《2002年中考必备》,我呆呆的看着那一列深蓝色的特快列车从我的视野中渐渐远去,直到消失,然后我还得回家,匆匆的吃过饭,拿起《基础训练》,拿起《双基训练》,再看看什么《金榜中考大冲刺》,什么《2002年中考必备》……WH老师不是我们的班主任了,大概是她非常善于沟通的缘故吧,相比之下,其他一些老师沟通能力或多或少的不如她,我的心里很失落,班上只有CL同学还可以沟通,她是我最信赖的同学。CL和我一样,心里很依恋WH老师,得知WH老师不再带我们班后,她比我更难过。我不指望和家人能多么好的沟通,这十几年来一直如此,那一年也不例外,看着来来往往的火车,特别是合京特快列车,是我唯一散心的方式。2002年我初中即将毕业的时候,合肥到上海又开了一趟特快,是双层车,也是25K客车,从此以后合肥每天可以看到两对特快列车了。我的高中时代,尤其是高一和高二的时候,比初三那一年过得更悲哀,是在“吃人的社会”挣扎,是一种痛不欲生的感觉,我更喜欢看着这两对特快列车,然后思绪万千。
当年在江浙沪那边看到的高档列车,现在都拿来跑春运的临客了,这个时代是动车组的时代了,可是自从7.23事故后,我对动车组没有了爱好,甚至恐惧动车组,我还是喜欢那些深蓝色的25K客车。假如让我春运挂正班,虽然我们跑的车都不是25K客车,但是上下班的时候是经常可以近距离接触那些承载了我的青春记忆的火车的。
……
窗外又有一列25K型客车的临客经过,那列车很奇怪啊,不同年份产的25K都有,还有两节双层的25K,我拿起相机跑到窗台边拍了好几张,那两节双层车也拍了下来。“一天到晚就是摄影,就是看火车,”我妈说,“没事的时候不能看看书吗?”这句话从1999年下半年上初中开始我听到了现在,听得我想发火了。“生活是丰富多彩啊哎,不是黑白色的,不能用你们那个时代的标准来衡量我们这个时代哎,也难怪过去的电视画面都是黑白色的,原来你们那个年代的生活就是黑白色的啊。”我反驳的说。“大学生和初中混毕业的人就是不一样,你爸言语表达都不清楚,你又太会讲了。”我妈无奈的叹着气说。
应试教育留下来的后遗症,除了让我们不相信亲情,最明显的就是我们恐惧看书,怕考试。除了文学类的,还有轻松愉快的刊物,其他的书我很难坚持看下去,特别是和理工类有关的。中考也好,高考也好,还有前几年学习司机(过去叫“副司机”)定职考试也好,把我的精力耗尽了,我不打算再考司机了,我没有那么大的精力应付各种各样的考试,不到万不得已我都不会再看书。至于现在流行的什么汽车驾照,那我是更不愿意去考了,我不愿意再自讨苦吃的应付难度大的考试了。不论是初中还是高中,每次家人不在家,我看书累了休息一会,或者经历过一场考试回到家里,我都会扒在窗台边看看感兴趣的火车,合京特快列车和合沪特快列车我是肯定要看看的。
很遗憾的是,五年前合肥到上海开通动车组的时候,合沪特快列车停开了。
……
夜已深了,合肥城北的夜景灯都关得差不多了,一列双层列车的灯光在漆黑的夜色中划过,一看那窗户的布局,我就知道是25K型的双层列车。是临客吗?我好奇的想,又想起十年前读高一的我住在这里的时候,也是这样的半夜,总会看到一列双层特快列车的光影划过,那是合沪特快列车回来了,看到这趟车,就知道看书已经很晚了,该睡觉了,第二天还要有上不完的课,有背不完的英语单词,有考不完的试……
苏州kinn
发表于 2014-2-11 08:56:52
各种码字帝啊,欢迎回来。
随风逐浪
发表于 2014-2-11 20:50:48
楼主真情流露,感人至深啊
随风逐浪
发表于 2014-2-11 20:55:45
哈局佳段 发表于 2014-2-8 14:5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师大,八里台桥东南,属河西区。经常步行到南开,和平买早点。
跟中医药大学挨着吧,记得有个玉泉路。。。
丹丹-哥
发表于 2014-2-12 17:11:05
情真意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