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岔按类分为单开道岔、双开道岔、交分道岔和渡线;按型号,常见的有6#9#12#18#38#道岔;步量法,把一只脚踩在岔心后端,脚跟脚尖不出岔心,然后丁字状脚顶脚向前步量,一共走了几步即是几号道岔。18号道岔以上是可动心轨辙岔,消灭有害空间,取消了护轮轨,提高列车运行速度。18号以上是秦沈客专的那种专用辙岔,配有多个转辙机。
.............................................
双向道岔...............
12号道岔,既有线干线最常见的道岔,这里是2006年的缆军屯
18号,可动心轨辙岔,记得大成站当年有2台可动心,这里是2006年皇姑屯上秦沈的地方,秦沈的,没记错的话,是38号,由六台转辙机负责道岔移动
看那远处的坡道,这里是秦沈
...........................................
站内的渡线
有害空间
转辙机..................
干线12号的转辙机
线路的三个薄弱环节是钢轨接头、曲线、道岔。
现在正线上基本已经看不到“有缝线路”了,那种因接头而产生的病害已经看不到了。
曲线分为圆曲线和缓和曲线。线路标上的数据很明显,曲线长、缓和曲线长、曲线半径、外轨超高、轨距加宽分别是多少,特别是S型双曲线必须设有夹直线,以防止列车蛇型运动。
引用一张,这张没记错的话,应该是深田培培的,10年前能把铁路拍摄的很出色的重量级车迷摄影者
这张是我的,2004年的溪田线,青石岭隧道上方拍摄的一张双曲线.
路基基础有路堤、路堑、桥梁、涵洞、隧道。
这四张是很典型的桥梁结构,支撑的墩桥\斜腿,钢梁,悬锁的斜拉桥,拱架或拱吊结构,基础的结构涉及力学
沈大线,浑河大桥
溪田线,太子河大桥
一个干线,一个支线,都是我常去的地方
[ 本帖最后由 沈局沈站 于 2012-4-22 11:56 编辑 ]
秦沈线的线桥,坐死大成站
这里不用再说了,中朝友谊啊
这里是于虎线,最复杂的枢纽地区,到处是跨线桥
下张是沈局铁路博物馆,技术很新,已经被收藏了
第三张,哈大客专 跨 沈大线,邹毅作品
[ 本帖最后由 沈局沈站 于 2012-4-22 12:52 编辑 ]
2009年,哈大客专的建设场面,地点是固定的,画面是有灵感的,摄影的手法也是可以辨别的,邹毅来过这里,就象通霍线和某些CRH5,必然是老钳工的作品,而蒸汽机车,除了邹毅之外,还有一个非常有特点的人,叫康健,这么些年不知道康老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