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09-12-7 03:42:48
|
|阅读模式
别忽视长沙火车站的美
--长沙火车站入选全国60年300座最美建筑,我省入选的还有湖南大学的两组建筑
据潇湘晨报9月12日报道 对于长沙市火车站,很多长沙人都已经熟视无睹了。这栋建成时规模仅次于当时的北京火车站,且比当时的北京火车站更先进的建筑,最近荣获我国建筑界最高荣誉奖项:新中国成立60周年建筑创作大奖。它用这项荣誉提醒长沙市民:别忽视我的美!
“新中国成立60周年建筑创作大奖”日前在山东威海揭晓,全国共评出建国以来各个不同时期的300个建筑项目,我省长沙火车站、湖南大学法学院-建筑学院建筑群和湖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大楼三组建筑榜上有名。 省建筑师学会秘书长殷昆仑介绍,这项大奖是中国建筑学会常务理事会在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创作奖基础上设立的。此次参评建筑均为1949年10月1日后建成的,要求使用一年以上,且建筑工程保存基本完好。全国共评出300项获奖作品,它们都是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不同历史时期的代表性建筑作品。 “能在全国60年来的各类建筑中获奖实在是件值得庆贺的事。”全国300个项目获奖,我省仅占三个,今后应该在哪些方面加强?殷昆仑说,我省一方面将加大全国名建筑师培养力度,让一批有实力的建筑师能脱颖而出;另一方面,将加大宣传,通过建筑师学会这个平台让建筑师献计献策,扩大我省优秀建筑和建筑师在全国的影响。
链接:建成时比北京站还先进 长沙火车站有何特点? 本报长沙讯 作为省会标志性建筑的长沙火车站,投入运营33年了仍魅力四射、经久不衰。它在设计上有何特点呢?昨日,记者采访了曾参与长沙火车站设计的国家资深建筑师、省建筑设计院原副院长谭正炎。年届七旬的谭正炎老人说,长沙火车站最大的特点是“前后错层、地道进站、分散空间候车”。 “直接负责长沙火车站设计和建设的是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华国锋和铁道部部长万里。火车站的设计是面向全国招投标的,省建筑设计院和湖南大学提交的方案为中标方案,后来由省建筑设计院负责实施。”谭正炎回忆说,当时省建筑设计院组织了60多位设计师坐镇火车站建设现场设计,几千张室内外效果图和施工图都是设计师们手工绘制。 “长沙火车站就规模而言在当时仅次于北京火车站,就现代化程度而言比当时的北京火车站更先进。火车站大厅内的扶梯是我省乃至周边省份首次使用。”谭正炎介绍,火车站所处位置当时是稻田,下基脚时先垫了9-11米厚的河沙,高7.1米的火炬是经过各界多次讨论的。 长沙火车站位于五一大道东端,总建筑面积4.2万平方米,总投资2400多万元。1974年7月开始方案设计,1977年10月建成。该工程设计方案是省建筑设计院在全国16个省市的设计院和大专院校提供的60个平面方案、70个立面方案中经过多次归纳、综合出来的,当时的铁道部长万里和国内的著名专家都参加过评议。 省建筑设计院相关负责人透露,长沙火车站的总体布置,是针对长沙地区雨量多、雨季长、夏季气候炎热的特点,将车站主楼、售票房、行包房以及出站口作为单体处理,再与车站西侧的邮电大楼用连廊联结起来,使之联系紧密,较好地解决了车站的人流问题。将公共汽车停靠站置于广场两侧,做到人、车分流,车辆流线清晰顺畅。 主楼设计中,将二层平面标高提到4.5米,两层平面前后作局部错层;并采用了地道进站,分区候车和庭园式的平面布置;主楼空间以广厅为中心,分南北线候车,共集中成4个普通候车室,进站人流由前厅、广厅逐步按不同方向分散到各个候车室,南北方向分别用两条地道、两个栈桥进站,使进站旅客的流线十分简捷。 车站立面处理简洁、庄重、大方、新颖。西立面上前厅和南北候车室的空间,按18米标高拉齐做成一条长达150多米的大挑檐。中间置一钟楼,尽量减少了以钟楼为中心的层层跌落的做法,钟楼顶部做了有传统建筑风格的琉璃三重檐,钟楼轮廓的收分做成微微向外凸起的曲线,使钟楼形成优美的轮廓。
长沙老火车站始建于1912年,设在市区中心今五一大道以南、浏城桥以北的肇家坪对面,占地约万余平方米,站前广场不足千平方米,地面凸凹不平。站内有四股车道、两个站台、—个候车室,设备十分简陋。直至1949年长沙解放,长沙火车站划归衡阳铁路管理局武昌分局管理,才兴建了一些平房,作为办公、售票、行李包裹装卸用房。新修的候车室也只600多平方米,200多条长方型木靠椅。每日上下行客车20多列,上下车旅客不过三四千人,高峰期也不足万人。
到了1975年,邓小平同志大力强调发展国民经济,充分发挥铁路“大动脉”的巨大作用,搁置多年的长沙火车站新建计划才被提到重要日程上来。经铁道部、省政府报请国务院批准,决定兴建新车站,在新线拉通以后,立即拆除长北至长南区间这段铺设在市区中心、有碍城市发展的约8公里原有轨道。
长沙新车站于1975年7月在城东五一路终端破土动工。新址是个有利建设发展的好地方,当时属于郊区五一、火星两个生产大队的地域,除省储备局三三五处、省广播设备厂、市酱厂几个需拆迁单位外,其余均是些农舍、菜地、桔园、鱼塘和荒地。最让建设者头痛的是,车站主楼、售票厅及广场一带是个较大的沼泽湖,湖边芦苇、杂草丛生,湖中淤泥沉积,深2--3米,最深处有7—8米,给施工带来极大困难。为尽快实现路通、水通、电通,加快建站工程建设,铁道部、广州局和省市调集了最好的技术力量和装备,采用沉沙打桩的方法,将一车车、一列列数十万吨河沙倾泻在沼泽低洼地带。在平整的土地上,施工专业队伍、全市人民、解放军官兵以极大的革命热情,争分夺秒地建设毛主席家乡的新车站。无论白天黑夜、暑热严寒,机器声、号子声、歌唱声不绝于耳。建站所需建材、电器,装饰、设备各项器材,京、津、沪、鄂、粤等省市提出要啥给啥,保障供给、全力支援。历时三年,
1977年7月1日中国共产党诞生56周年之日,长沙新站在隆重的庆贺声中正式建成通车。 车站大楼高23米,宽151米,建筑面积1.9万平方米,广场3.7万平方米,钟楼高63米。
雄伟宽敞的新车站今非昔比,全站总面积达4万余平方米,设有5个普通、母婴、军人候车室、6个贵宾、软席候车室,有4个站台,8股客车到发线,日均接发列车80余列,日均乘降旅客4万余人,高峰时达10万多人。站内站外呈现一派现代化景象。今年兴建的占地6万余平方米、长沙最大的车站绿化广场,“十一”前将向游人开放,不久广场连接车站的地道开通,车站东、西两面均可上车出站。
到过长沙的游客,都习惯在长沙火车站前拍照留念。火车站高耸的钟楼、钟楼上像红辣椒的红色火炬,它们似乎成了当时长沙的标志物。如果你有耳福,还能听到钟楼里飘荡出的《东方红》乐曲。有谁知道,当初钟楼设计者为钟楼火炬的火焰“朝向”绞尽脑汁?有谁知道,为什么火炬像辣椒?报时音乐为什么选定《东方红》?32年前建成的长沙火车站隐藏了多少设计秘密,本文渐次为你揭开。
万里批示长沙新站“比北京站小一点”
文化大革命中,邓小平复出后大力强调发展国民经济,充分发挥铁路“大动脉”的巨大作用。位于小吴门的老长沙车站规模小、容量不够,运行时间久,设备老化,到上世纪70年代已不堪重负。而且,因建在长沙市中心,也制约了城市的发展。另外,火车蒸汽机“轰轰轰”的噪音干扰了市民生活,湖南省和铁道部曾多次研究把车站往东移。
时任湖南省建筑设计院设计室主任的罗纯安透露:1974年,铁道部部长万里在看见湖南想建设新火车站的报告后,立即提笔签字同意,并在设计上提出一些建议。建议湖南在新车站设计上体现“一是长沙,二是车站,要比北京站小一点,比广州站好一点。”
造型体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当时正是文化大革命期间,在长沙新建火车站有比较特殊的政治意义。湖南是毛主席的家乡,长沙又是毛主席早期从事革命活动的城市,政治意义非同一般。因此上级部门要求长沙火车站的造型能表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一主题思想。
为了表现这个主题,设计人员进行了广泛的探讨,提出了众多的设计方案。
建“民族风格”的钟楼和火炬
由于长沙火车站建设中特殊的政治要求,综合各种设想,最后长沙车站确定了一个独特的立面方案:前后错层、地道进站的田字形平面,和带有民族风格的钟楼火炬,象征着长沙是毛主席最早点燃革命烈火的地方。
钟楼,是车站设计里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它的出现,无论从人民需要还是从车站建设,都是必要的。在北京汇报的一些专家也参加了讨论会。汇报的时候,万里部长在造型方面比较重视,他建议设计要体现毛主席早期革命纪念地的概念,还要体现交通建筑的特点,而且提出必须要有个钟楼。
时钟造价16.55万元
一般来说,车站都有大钟,方便人们乘火车。因为车站的列车的进出是以分钟计算的,几分钟到,几分钟开,所以新车站一定要有个很大的钟,在很远的地方大家就都能看得到。那个时候,人们都喜欢戴手表,每个人的手表有误差,有的慢两分钟,有的快两分钟,快两分钟没问题,你慢两分钟,火车开走了,那是很头痛的事。所以,一般在车站显眼的地方都有个大钟,方便人们统一时间。车站发车也是以这个大钟为准。当时时钟的造价为16.55万元。
选定《东方红》为报时音乐
钟楼是整个立面的造型中心,不作精心推敲则将影响全局。钟楼顶部采取中国古代建筑的传统风格,但檐口不起翘,不设曲线,使其在传统之中略带新义。最后设计决定,还是用三重檐琉璃瓦顶。
根据当时长沙城市规划的需要,钟楼在车站顶部的中间,正对着五一路这条中轴线。音乐选定为当时最为流行的《东方红》。用《东方红》这首曲目,体现了对毛主席的热爱。
钟楼大钟为上海钟厂定制
据罗纯安介绍,考虑到钟的质量问题,铁道部决定交给具有四十年造钟历史的上海钟厂定做。
钟楼的整个机房都是在上海定做的,然后运到长沙安装。播放的曲子也是在上海钟厂做好了的。高耸的钟楼成为长沙新的制高点,北到捞刀河,西到湘江桥头,都可以看到这个钟楼。在当时,长沙火车站可算是长沙市最高的建筑。当时对钟楼的要求是:列车通过捞刀河车站就能看到车站的钟楼和火炬,几公里以外能听到报时的声音。
为火焰“朝向”绞尽脑汁
32年前的王成宗,正在铁路部门负责宣传工作。他记得,有关方面要求车站主楼顶上必须要有一个巨大的火炬,象征湖南是毛主席的家乡,中国革命的熊熊烈焰由此点燃。具体设计时,火焰的“朝向”却成了绞尽脑汁的难题。
从现在火车站的位置来看,是坐东朝西。如果按照一般的来说,正面在西面,如果火炬要飘动的话,就要以正面为火炬的正方向,那就是说火炬要往东面飘,从当时来说这就有政治问题了,“因为毛主席曾说过:东风压倒西风,东风表示革命人民的力量,西风就是标志着一种腐朽没落的制度。如果火炬往东面飘的话,那不成了西风压倒东风了吗?那不行啊,犯政治错误啊。”如果按“东风压倒西风”去设计,火炬就会从东往西飘。那样的话,车站正门是朝西的,这既不合情理也不好看。
万里拍板火炬火焰冲天燃烧
折腾了很久,火炬的风向问题谁也没办法解决,只好集体讨论。可讨论来讨论去总也商量不出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为了尽早定下方案赶工期,万里部长最终拍板,拿出了一个所有人都没有异议的方案——没有风,火炬火焰冲天燃烧!
火焰往天上冲,看起来红红的,特别像一个红辣椒,正好湖南人爱吃辣椒,全国各地到了长沙车站的人都说,这是湖南人最爱的辣椒,我们今天也基本上都认可这种说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