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子铁路网

 找回密码
 注册进站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12
返回列表
楼主: martinian

即将告别南京,翻箱倒柜间发现的回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5-20 10:38:08 |
原帖由 1034 于 2009-5-20 10:20 发表
又一个要离开的南京的人!!!!
我五一回去了三天。南京还是那样美丽。我还是那么不舍得离去:L :L

论坛里也有和你一样的人啊。。。
发表于 2009-5-20 11:00:41 |
原帖由 strs 于 2009-5-19 15:38 发表

论坛里也有和你一样的人啊。。。


但凡长时间在南京留居过的人,都会对这座古老的城市产生一种发自内心的眷恋之情。
发表于 2009-5-20 11:01:50 |
回忆南京
因为求学的缘故,我来到了这座本不相识的城市。
第一次走出火车站,她给我的印象或许并不是那么好。尚在修建中的车站和抵挡不住的酷暑只让我有一种想要离去的感觉。仅因为经过一路的奔波,实在疲倦,所以想了想而已,并没有真的这样做。从此,开始了与她的朝夕相处。
学校在江北的浦口区,而主城区在江南,进城就要过桥,所以有幸经常跨越长江,我也就多了许多仰慕长江和大桥的机会。
南京最闻名于世的莫过于这架长虹了,这也是让我一开始来到南京时觉得最自豪的地方。
当然,被大家所熟悉的,还有中山陵和大屠杀的那段历史。来到南京的人,都会不约而同地做两件事情,去瞻仰我们的开国之父,和告慰那些不幸遇难的亡灵。
起初,我对南京的了解也只有这些。甚至可以说,在之前的三年里,我真正关注她的时间还是太少。加上新街口、夫子庙,也无非再多几个景点和商业区罢了。
然而,这并不是真正的南京。真正的城市,其实深深地埋藏在了这儿的每一个角落中。
时光飞逝。匆忙中,三年已经过去。大学仅剩下一年的时候,我们的校区换到了四牌楼,这个位于市中心的地方。无暇顾及正业的我,想到迟早要离开这里,便打起了游遍全城的主意。从此,背上行囊,游走于每条陌生的大街小巷。
从这些大街小巷里,我开始了解南京,开始看到她的真谛。在南京生活还剩下不到四分之一的时间里,我开始重新审视我所生活的这座城市。
南京的内涵并不会在中山陵和明孝陵中就那样简单的被解读。对于过客而言,南京留下的顶多是一个印象,是好也可,是坏也罢,终归因短暂而片面,正如我当初第一次认识她时。如果那时我离开了,我也真的就再没有机会去理解她的情怀,倾听她的诉说。
而唯有在这里生活久了,感悟到她的情怀,倾听到她的诉说,我才会发现我真的能渐渐喜爱上她,因为她真的可爱。
她虽是一座大都市,但她从不会显得那样骄强过人,她的美丽,正是来自于她那追求质朴的性格和平淡为怀的境界。
南京有许多的城墙,大部分是古老的保存下来的,只是经过了修缮而已,墙砖上烧制时留下的官职和人名还清晰可见,依墙而生的树木依然挺立,经历了数百年风雨的洗礼,它仍如一队忠诚而威猛的卫士,坚毅的守候在这里,俨然缔造着城墙内外两个不同的世界。
这一切,都是来自明朝的记忆。就在这面屏风的脚下,热爱生活的南京人正自己演绎着现代的故事。老年人在树林中自如地甩着风竹,恋人们则倚座在厚实的墙脚旁畅想着美好的未来,孩童们在父母的陪伴下,用气枪打着游戏铺子里的小气球,还有些青年放着风筝。地面处的嘻笑声自然太低,当会被高大的树林所掩盖,站在城顶,只能听到林子里鸟儿的叫声,而所有的欢笑声,与城墙的沉稳和年长比起来,都显得太安静了,因为,城墙的厚重来自于历史的积淀,几百年而成,我们的生命又怎堪相比?或许,唯有那几只放飞的风筝,才能越过它高高的女墙,看到另一面的天空吧。
在这座巨大的保护伞下,人们无忧无虑地享受着,享受着新世纪的生活,也享受着看得见的历史;感悟着幸福与快乐,也感悟着永存在这里挥之不去的文化气息。它尽管失去了往日保城护家的历史意义,但它依旧履行着自己的职责,给她的城民以无微不至的安全感。
南京有许多的山,紫金山,红山,清凉山,幕府山......大小不一,有些看上去坚挺,有些则绿意融融,透露着柔和。不知是前人堆砌还是后人开凿,这些山离得都不远,却又完全不相连。我时常对别人开玩笑说,是有人把玄武湖中挖出来的泥土堆成了这些山。
这些山与那些赫峻名险的山不同,无论置身哪座山中,透过层层林木,看到的并不是另一座山,而都是古老与现代共存的城市。闪着银光的秦淮玉带,庄重威严的护城古墙,飞虹高架的城市干道,鳞次栉比的摩天大楼,在眼前井然有序的排列着。
最喜欢南京雾雨交加的时候,一丝潮意袭来之即,再临山顶,整个远方会变得朦胧起来。突兀的东西都被水气冲刷得没了棱角,然后再镶嵌在硕大的墨绿色的景盆中,所见之处真的成了一幅颇赋摩登效果的自然画圈。
在南京,有紫金山、青凉山这种在湿意中尽现风光的山,却也有幕府山这种在风沙中突显个性的山。或许少有人知,幕府山是南京的哪座山,连南京本地的人可能也很少问津吧。但我曾不止一次地去接近他。从中央北路向北,就可以走到这座山的背后。他与长江只有一条小路相隔,延绵四公里,他阻隔于南京城与长江之间,或者说,正是因为他的存在,使得整个南京城里向北望不到长江。山的脚下,乱石成林,杂草丛生,好似他只为江边的采石厂而存在。在这条偏僻曲折的小路上,一辆辆巨型的货车日夜不断地穿梭,带走了山石,卷起了漫天的黄沙,一点点削蚀着这座荒石山的躯体。而幕府山,正是用这种方式,无怨无悔的把自己默默地贡献给这座城市,同时,也为人们阻挡了寒冷的江风,留下了平安。
南京固然繁华,但她的文明并没有被繁华所掩埋。许多几百年传承下来的生活方式依然渗透于高楼林立之下的空隙中,并且生息下来。在评事街、大板巷为中心的城南古城区里,人们依然可以尽情地领略与现代商业完全不同的气息,那些自明清就形成的营生方式一直留传至今,车木铺子,裁缝店,包子铺就设立在巷子间的一家家门前,许多还是赫赫有名的老字号。不需要做广告,他们的名声在附近三五公里开外也是家喻户晓。在这里,人们找不到二十一世纪的玩艺,他们在这里能够买到的商品,永远是超市和卖场中的货物所不能媲美的。在最闻名的一家锅贴店里,每天都能看到这样的景象:门口硕大的灶台前,师傅们操着大平锅炸着酥黄可口的锅贴和包子,人们拿着带号码的纸条在门前排着队,店员会依次宣读着要取锅贴的号码,并熟练地将锅贴铲进盘子中,一铲一个准儿。领完了锅贴的人就可以拉家带口的走进店里面坐下来,品尝那自童年以来就没改变过的美味。锅贴两元钱五个,四元就能吃饱,可他们还是要上好几份,往往是一家人一起来,然后一定要上一碗羊肉汤,或是粉丝,甚至还有各种特制的卤菜。这里并不像饭店那样一家人坐一个桌子,而是摆上几个大圆桌,人们无论是否相识,都直接在桌旁围坐下来,并与身旁的人搭讪,仿佛都是这一带的人都相识一般,如果是自家人,就聊得更火热了。所以,即便我这个外乡人坐在边上,也不会有陌生感,这让我感觉好像无论谁走进了这家老城区里的锅贴铺子,他就成为了城南人,城南人都是一家,因而,这就如同来到了所有城南人的家。印象中,不管多热的天,即便是八月末那阵子,这里也还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人们宁愿不开空调,也得把身上吃个大汗淋漓才肯离开,活生生洗了个桑拿浴,那样感觉才爽。因为在这家店铺里,人们不仅仅是在品尝美味,更是为了图得那么一个火热和闹腾的劲儿,也更是为了重温那几十年留传下来不变的生活。
我想,这也许是与南京人的性格有一定的关系吧。他们从不排斥别人,虽说有些小家子气,可他们的朴实、善良却着实让每一个来到南京的人不但把南京人当成了朋友,更是把南京当成了自己的朋友。
其实,在我的情感中,南京可能还远远不止这些。她多愁善感。历经了各种磨难,她仍能以一颗平和的心,去面对自己的过去和将来。她能够用与生俱来的灵气吸引着我,和每一个接触过她,感悟过她的人们。如果她有生命,我真的希望她能接受我对她的爱。倘若她能听到,我真的想告诉她,我不愿离她而去。
南京的路也是那样的迷人。南京的路很特别,虽然不是很宽,但只要留意,就会发现,许多路的两旁,都会同时蕴含着几番不同的印象,甚至几个时代的印记。有的路,一旁是灯红酒绿的不夜城,另一旁却是夜深人静的老城巷;有些路,一旁有富丽堂皇的高大建筑相随,另一旁却有风格各异、小巧玲珑的民国阁楼相伴;还有些路上,向一侧能望见绿树环绕的青山,另一侧却看到碧波荡漾的湖水。南京的每一条路都有一个好听的名字,每一个名字都蕴含着一个美丽的传说或是一段难忘的历史。所以,在南京的路上找不到重复的东西。而纵此不同,却也改变不了那些南京大道上永恒的相伴------路边高大伟岸的梧桐树。南京是梧桐树的海洋,这些卫士已在这里笔直的矗立几十载,他们送走过我们最尊敬爱戴的人,也迎来过一位位仰慕南京的友人。他们见证过南京曾经的笑容,也目睹过南京伤痛的泪痕......梧桐树永远默默的看着这一切,把这所有的故事都深深地镌刻在了他们的年轮中。不管南京今后会去经历怎样的命运,他们都会一刻不离,永久地与养育他们的土地同甘苦,共患难。他们用粗大坚实的根系保护着这块肥沃的土地,他们用苍劲有力的手掌撑托着这片蔚蓝的天空,永远永远......
或许,对于南京的回忆,永远不可能用几句诉说来完成。真正的想把回忆变成快乐的事,恐怕只有在这里重新生活四年,去重温所有走过的路,做所有做过的事吧。可我深知,从离开南京的那一刻起,这一切变得不再可能。终归留下了遗憾,甚至是一汪难解的泪。但静下心来想想,多了这份离别的伤痛又何妨呢?人一生能有几个故乡?能在这样一个充满情意的地方生活四年,我又何虚此生呢?更何况自己已经珍惜了她曾赐予自己的一切,曾为她付出的每一个热吻也都是那样的情真意切。所以,即便面对离别,我也能郑重地道一声:南京,我会一直想念你,愿你永远幸福!
那是一幅我脑海中永远最美丽的画面:一缕晨光斜洒在夫子庙朱红色的牌楼上,行人和车子穿梭在建康路的中央,拥挤而繁忙;在夫子庙的集贸市场上,摊主们早早摆好了他们一天的生鲜货,最具南京味儿的粉丝店和烤鸭店也早早开了张。在这样轻盈柔和的城市序曲中,南京又迎来了一个如约而至的朝阳。




                                                  2007-12-23
发表于 2009-5-20 11:47:15 |
从离开校园的那一刻开始,曾经朝夕相处数载的城市就已镌刻在青春的印象中!

而来自四面八方的学子对南京的感觉大多是在快离开的时候,会忽然发现有些浓烈了......!
发表于 2009-5-20 12:35:41 |
碎石散乱、杂草丛生的幕燕滨江段,原本可是金陵四十八景之幕燕风景区!

乱了多年之后,现在终又拂去灰尘,逐渐重现其江山胜景了!
照片 704.jpg
照片 696.jpg
发表于 2009-5-20 12:40:42 |
图片继续
照片 654.jpg
照片 731.jpg
照片 713.jpg
发表于 2009-5-20 12:47:29 |
远处的长江大桥依稀可见,  对岸是逐渐显现的滨江新城 !    欢迎 1034    有空常来看看!     

欢迎各路“驴友”  幕燕风景区今年十一开放 “三洞一阁” !
照片 711.jpg
发表于 2009-5-20 14:24:53 |
南京是一个让你生活二十年也觉得转不够的地方。

楼上拍的不会是幕府山的景色吧。
发表于 2009-5-20 14:25:29 |
我在大学毕业的那一年在南京市里面到处乱拍,足足拍了3000多张照片!!!
发表于 2009-5-20 14:33:33 |
是幕府山西边长江东边的滨江大道。
发表于 2009-5-20 14:45:40 |
那一定是新修的吧。三年前可不是这个样子的呀。
我拍的照片中,虽然南京的天总是那么多雾,但朦胧中的古都依然美丽动人。
未命名.JPG
发表于 2009-5-20 15:16:03 |
三年前还是这个样子呢。呵呵。
幕府山环行02下燕路13-01向东北望.jpg
幕府山环行02下燕路14-01东望.jpg
幕府山环行02下燕路14-06向东北望.jpg
幕府山环行02下燕路25渡狮石-02东望.jpg
幕府山环行02下燕路27-02东望.jpg
幕府山环行02下燕路32头台洞-01东望.jpg
发表于 2009-5-20 15:43:02 |
南京一座很有韵味的城市...
发表于 2009-5-20 16:08:52 |
南京是中国千年历史的缩影!!!!
发表于 2009-5-20 17:55:03 |
原帖由 江山如画 于 2009-5-20 12:47 发表
远处的长江大桥依稀可见,  对岸是逐渐显现的滨江新城 !    欢迎 1034    有空常来看看!     

欢迎各路“驴友”  幕燕风景区今年十一开放 “三洞一阁” !


10年前骑自行车走过这条路,差点没把屁股颠开花:lol
真没想到现在是这样~
发表于 2009-5-21 13:23:57 |
恩,3年前的确是土路,现在变化很大。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海子铁路网 ( 京ICP证12003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1036

GMT+8, 2025-5-17 14:25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