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子铁路网

 找回密码
 注册进站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晓风残月

中国高铁建设大手笔:吸收四国技术 印媒眼红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6-18 08:39:45 |
原帖由 hewm 于 2008-5-10 00:05 发表
那些图片不能代表印度铁路的全部真实情况
事实上据说印度既有主干线提速比我们早,早已经实现大城市间列车130-140的时速目标了。那些挂满人的线路应该是一些次级线路的情况。


http://en.wikipedia.org/wiki/Fastest_trains_in_India

根據英語維基百科,印度目前平均運行時速(表定速度)最快的列車前三名分別是:
1.Bhopal Shatabdi    新德里(New Delhi) - 博帕爾(Bhopal) 89.49km/h
2.Mumbai Rajdhani   孟買(Mumbai) - 新德里(New Delhi)  86.76km/h
3.Kolkota Rajdhani   加爾各答(Kolkota) - 新德里(New Delhi) 84.47km/h

對照一下中國現時的幾列"王牌"列車

1.T15 北京-廣州 111.81km/h
2.T107 北京-深圳(京九) 102.31km/h

京滬還有更快的,就不提了。

其實印度雖然提速早,但是明顯並不是整條路線都可以達到所謂"準高速"的水準。
中國目前長途列車大部分都可以160km/h運行(視路線狀況),而實際運行速度應該是不會輸印度的。
发表于 2008-6-18 10:37:38 |
据说,外面挂那么多人的列车是他们朝圣或者特殊节日时候的,有很多都不买票。并不是平常所有列车都那样。
发表于 2008-6-18 12:04:11 |
中国比较完备的经济体制改革印度不学,有点疯狂的拉动内需的基础建设大潮中中国今天搞点啥,明天搞点啥,这印度倒眼红了。中国走的是看似保守复杂,但很稳妥的生产性经济,阿三倒好,学西方发达国家用了两百年才形成的虚拟经济形式。所以中国走的是整体性路线,阿三是部分路线,造成国家总体实力不强,国家资本分配悬殊特别大。所以对于印度这么大的国家,不踏踏实实走生产道路,造成国家严重的不平衡,还好高务远。就像铁路,不踏踏实实把一般铁路建好,把老百姓的普通出行搞好,眼红别人的高铁。然而自身薄弱的工业体系,铁路系统技术研发生产能力,和薄弱的消费能力能否支撑起西方人都感觉是奢侈品的高铁还是个未知数。要知道,中国之所以敢于现在引进高铁是建立在比较完备的工业体系,铁路运输网络,铁路研发体系,铁路系统生产体系,铁路安全运营经验,以及强大的社会消费能力的基础之上的。阿三再奋斗几十年吧。
发表于 2008-6-18 13:29:49 |
原帖由 punkchris 于 2008-6-18 12:04 发表
要知道,中国之所以敢于现在引进高铁是建立在比较完备的工业体系,铁路运输网络,铁路研发体系,铁路系统生产体系,铁路安全运营经验,以及强大的社会消费能力的基础之上的。阿三再奋斗几十年吧。.


嘿,我也很认同这点,铁路运输网络这个可能中印打个平手,但其馀的......嘿嘿.我认为,即使给印度一样的黄金机遇,能货比三家,引进三方技术,我们可能要花20年才能完全消化技术,它们嘛.....恐怕50年也消化不了~(扯点军事学,看看它们引进的Su-30MKI便知)

不过我还是希望中国能快点走完(跨越?)发展过程中经历的高污染高耗能阶段.......
发表于 2008-6-18 13:59:51 |
虽然对我国比较完备的工业体系支撑下,吸收了消化刚引进的高铁技术还比较有信心,但仍需付出相当大的努力才行,就是楼上说的,20年,30年我们完全掌握了就是成功。一定不能走大跃进,不然就和阿三兄弟没什么两样了。阿三除了能搞点欧美外包的,加点自身科技的软件业外,还有什么能拿出手?一个坦克搞了三十多年最后还是放弃买国外的,这简直是作为一个大国的笑话(武器自身研制的很少,只会买买买,连最基本的枪都是进口,现代战争是打后勤战,真正打起来看它能撑几天),巴西还能生产客机呢,证明其工业何等脆弱。就这还老跟中国叫板,支持达赖。阿三还是务实点吧。
发表于 2008-6-18 14:15:49 |
所以我才说20年,5年、10年太好高务远了,自己想完都觉得有问题,我们的歼七不也是用了30年才吃透?更不要说可怜的直升机工业......(我说,如果我们的直升机工业再强大点,这次地震便可以派更多的直升机去救援了,更不用借俄罗斯的Mi-26).当然,如果能不断缩短吃透技术的时间(不是大跃进那种浮夸)就更好了,日本起初也是不断引进的,只是後来愈玩愈厉害,把引进的东西改良一下然後(有自主知识产权)返销原产国了......说到底都是基础功力深厚


P.S.:印度的阿琼坦克、LCA战机、INSAS步枪都是国际军事界大笑话:lol
发表于 2008-6-18 14:25:04 |
我始终坚信,印度与其跟风搞高铁,还不如老老实实先把原有的Unigauge计划完善、把轨距全统一至1676mm再说,当然在过程中在线路上下点功夫,不要怕花钱,把线路规格提升至B class(印度的线路等级,"B 级",最高速度130km/h)甚至A class(印度的线路等级,"A 级",最高速度160km/h),把那些"Rajdhani"等级(相等於我国的特快)的列车大量普及才是
发表于 2008-6-18 19:39:10 |
大家都很关心印度铁路的发展呀 :time:
发表于 2008-6-19 15:04:30 |
原帖由 不是你 于 2008-6-18 19:39 发表
大家都很关心印度铁路的发展呀 :time:


不关心国外的发展,就没有办法对国内的有个更好的认识,知己知彼么。:lol

[ 本帖最后由 punkchris 于 2008-6-19 15:19 编辑 ]
发表于 2008-6-19 16:19:57 |
里里外外全是人的火车开行速度估计30km/m,否则太危险了吧
发表于 2008-6-21 11:08:58 |
原帖由 TEMU1000 于 2008-6-18 08:39 发表


http://en.wikipedia.org/wiki/Fastest_trains_in_India

根據英語維基百科,印度目前平均運行時速(表定速度)最快的列車前三名分別是:
1.Bhopal Shatabdi    新德里(New Delhi) - 博帕爾(Bhopal) 89.49 ...


就我所知,"Shatabdi"其实类似於我国的城际特快,是昼间特快列车,"Rajdhani"则类似我国的长途卧铺特快,所以如果我们也拿上城际特快相比,恐怕结果会差更多.......
发表于 2008-6-28 14:58:08 |
还拿J7的历史来比今天?你中国工业水平就不长进了?;P
发表于 2008-6-28 16:37:46 |
印度应该修超低成本的高铁
等中国的高铁技术真正自主知识产权了可以出口印度和东南亚
发表于 2008-6-28 19:51:48 |
原帖由 niuhaoning 于 2008-6-28 14:58 发表
还拿J7的历史来比今天?你中国工业水平就不长进了?;P


有人还用秦始皇慈禧太后比今天呢,中国的历史照样改变,现在越变越好。J7就是中国工业的一面镜子,不知道过去怎么预见未来。哎:L
发表于 2008-6-29 20:45:47 |
回复 #32 niuhaoning 的帖子

反正我就知道我们的工业比印度(以至众多发展中国家)强大,但跟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差一段距离


回复 #33 seeseesee 的帖子

我是印度铁路部长的话那乾脆连高铁也不去搞,把省下的、极可能是丢进无底深潭的钱投放在既有线路上,升级一下线路,让客车能跑130或160km/h,货车轴重能提升至23t(现在的标准是20.3t,hoho,比我们还要差;P),还有最重要一点:除了统一轨距,还有要加快统一车勾、统一制动系统的进度------------现在印度还是老式链子勾+缓冲饼和自动勾两者并用,制动系统也有空气制动真空制动两套的,连技术标准也未统一,还谈甚么高铁?

(其实他们的电气化线路标准也不统一的,大多数是交流25KV 50Hz,唯独孟买一带却是直流1500V,不过这个问题不算严重,他们也有直流专用和交直两用的电力机车,所以我就不算作发展障碍了)
发表于 2008-7-4 23:51:12 |
全程600-800CNY,京沪高铁。。。想坐火车的人都给吓跑了吧
发表于 2008-7-12 13:18:11 |
就算是印度次等级的铁路那也太差点了吧
发表于 2008-7-12 13:38:42 |

也许不是眼红,而是看傻了眼

一下子拿出这么多钱来猛搞
发表于 2008-10-28 03:21:11 |
原帖由 punkchris 于 2008-6-18 05:04 发表
中国比较完备的经济体制改革印度不学,有点疯狂的拉动内需的基础建设大潮中中国今天搞点啥,明天搞点啥,这印度倒眼红了。中国走的是看似保守复杂,但很稳妥的生产性经济,阿三倒好,学西方发达国家用了两百年才 ...


想想89年的某一天,若不是有我们伟大的设计师掌舵,现在说不定我们比啊3还惨。
发表于 2008-10-28 09:42:39 |
跟印度谈统一,100年也办不到
民族、种族、语言、宗教、印巴关系等等,拖后腿的东东太多了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海子铁路网 ( 京ICP证12003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1036

GMT+8, 2025-5-24 13:1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