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子铁路网

 找回密码
 注册进站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123
返回列表
楼主: revinpei

城际铁路带来同城化?--中心大城市房地价下跌--地方ZF阻挠同城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5 17:36:40 |
原帖由 techsuppor 于 2010-1-5 16:38 发表
1.通勤的主要含义不是一个大城市到另一个大城市,而是大城市和郊县以及周围的中小城市。比如廊坊到北京,江苏昆山到上海。坐高铁从大城市到大城市通勤的也有,不是主流,

2.通勤的主力不是高铁,而是国铁的慢 ...



有次和一个德国人聊,问我哪里人,我告诉了他,并补充道:小城市,也就100多万人。他感叹说这也叫“小城市”啊……

按照官方标准,非农户籍人口超过100已经不仅仅是大城市,而且是“特大城市”了,但这样的城市在国内真的是为数众多,且不一定就有多发达——因为咱们人口多,国内城市软硬件跟发达国家甚至差不多的发展中国家的同级城市相比都差一大截。因此,国外二十几万人口的城市可能配套已经非常完善了,国内的的也就是个小土县城,超市里买块德芙巧克力都不一定有。

通勤人口日常所需要的商品和服务,以国内现有“中小城市”的条件提供不了,因此初始阶段通勤人口以“大城市”、“特大城市”向“超级城市”流动为主。东部发达地区的中心城市,150公里范围内一般总有符合条件的周边城市。修建250城际铁路,即便不考虑针对通勤者的优惠措施,无论是票价、车次还是时间已经很符合通勤需求了。
发表于 2010-1-5 18:13:39 |
:lol :lol

各位太有才了。。。

那个地方政府想把自己打造成别人的睡城啊。。
发表于 2010-1-5 18:17:05 |
同意互补的观点,两边首先都是适合生活适合发展的地方,然后是各有特色,各有所长。而不是一边发达一边特别便宜。

其他几位基本认为同城就是在边上的城市做一个住宅基地,这样的基地和现实中大城市郊区的基地没有强的竞争力。时间的负担和城市服务的缺失往往不足以抵消价格的优势。

原帖由 powersammm 于 2010-1-4 15:07 发表

我觉得要同城化,以下几个因素不可或缺:

*两地房价基本接近
*两地消费水平基本接近
*两地经济发展水平基本一致
*两地间距离不能太远——铁路在途时间30分钟以内,否则每天通勤是个负担
*两地要具有互补效应

在看得见的将来,我觉得还是上海、杭州两城市最符合“同城”的期许;

*上海、杭州目前房价基本一样(可能杭州还略高一些)
*上海、杭州物价指数非常接近(我个人感觉上海略高一些),两地居民的消费观也基本一致
*经济发展上各有所长,
  上海制造业、金融业发达、杭州以互联网业为代表的新经济发达
*客专160公里左右,G车应该在31-32分钟
*上海工作机会多、薪资水平相对高;杭州生活环境相对好,适合居住;
  对两个城市的市民来说,各有所选,是一种双向的交流;
  不然就变成了单向的,也无法实现同城效应。

只有以上几点能满足,那两个城市的居民相互适应对方的城市会很快,
融入对方城市的也会比较方便。

[ 本帖最后由 powersammm 于 2010-1-4 17:54 编辑 ]
发表于 2010-1-5 18:27:05 |
原帖由 单车BOY 于 2010-1-5 18:13 发表
:lol :lol

各位太有才了。。。

那个地方政府想把自己打造成别人的睡城啊。。

所以说,这两个城市间的流动要双向;
如果仅仅是单向的流动,ZF肯定要插手的...
发表于 2010-1-5 19:13:42 |
原帖由 powersammm 于 2010-1-5 18:27 发表

所以说,这两个城市间的流动要双向;
如果仅仅是单向的流动,ZF肯定要插手的...


怎么插手?都不是一个省的,难道一方强烈要求TDB和FGW提价?

北京四环和五环之间的均价都超过1.7万,再远的话上通勤时间照样要命——哪怕全部依赖地铁。

服务问题:服务分等级,但日常需要的并不多。还是那句话,北京可能有全国最好的医院和大剧院,问题是有多少人会经常动大手术,或者玩高雅艺术?真有这钱就不必考虑通勤问题了。最好的学校也有,问题是没户口能不能在这里高考?我说的是现时情况。我见过不止一个孩子上到一半回老家接着读书,被迫跟父母分开,因为他们还要讨生活。

大部分人还是柴米油盐的事情多,即便是谈恋爱这种经常超出实际需要的消费,也无非是喝个咖啡、吃个饭,看个电影逛个街啥的。别看这些要求,中心城市附近的“睡城”还真未必满足得了,因为他们的分区功能受限制,但附近的“特大城市”作为独立个体基本都可以。要是在这两种不同的“通勤住在地”都住过就会发现,那生活质量真的不一样。同理,像武清这样的小城镇,同城化只能是玩概念,因为买房人虽然图便宜,但也不想住到“乡下”去!

住在地给通勤者提供的一部分服务,另一部分通过高铁借助中心城市——这就是个良好的循环。中心城市承载能力有限,有将人口疏散除去的需要;住在地城市通过为这些通勤者提供商品和服务,带动就业和经济发展,拓展城市空间。我们在这里讨论的是可能性,其实已经有这样的楼盘了,并且卖出去不少,为避广告嫌疑就不细说了。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海子铁路网 ( 京ICP证12003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1036 )

GMT+8, 2024-5-16 04:04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