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子铁路网

 找回密码
 注册进站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919|回复: 20

杨凌V杨陵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1-6 15:36:18 | |阅读模式
叫杨凌可以,叫杨陵也行;叫杨陵镇似乎不妥了,毕竟现在的杨凌已经和当年的"镇"不能同日而语了!!!!
发表于 2009-11-6 21:01:03 |
有些站名非得加个市县,如青州市,新安县,以示区别,杨凌镇是不是也这样?
发表于 2009-11-6 21:53:10 |
原帖由 骊山清泉 于 2009-11-6 21:01 发表
有些站名非得加个市县,如青州市,新安县,以示区别,杨凌镇是不是也这样?

这种情况有,比方襄渝线途经安康白河,但由于吉林白河抢注站名ID,所以叫白河县站。
但是杨陵属于哪种情况,我不清楚。等高人指教
发表于 2009-11-6 23:53:59 |
原帖由 秦凤汽笛 于 2009-11-6 21:53 发表

这种情况有,比方襄渝线途经安康白河,但由于吉林白河抢注站名ID,所以叫白河县站。
但是杨陵属于哪种情况,我不清楚。等高人指教

听说是某领导题字把陵字写错了,就把杨陵给改成杨凌了,虽然说是专用于杨凌农业高新区的,实际上变相废除了杨陵的地名
实际上杨陵镇车站基本上成了唯一证明杨陵存在的地方,虽然凌字可以掩盖写错了字,顺水推舟附会成,壮志凌云诸如此类的激发向上的意思,但是杨陵的本名是因为隋文帝杨坚的陵墓泰陵而得名,拥有1400多年的历史,隋文帝也是一位雄才大略堪比秦始皇的皇帝,这样轻易为了......就把杨陵改成杨凌的做法是对历史文化的不尊重
发表于 2009-11-7 00:55:00 |
l楼上说的在理,很深刻,冒着生命危险说真相.  说完了就快移民把.
发表于 2009-11-7 10:21:40 |
里边还有这么多的“故事”。

[ 本帖最后由 宁西车站 于 2009-11-7 10:22 编辑 ]
发表于 2009-11-7 10:56:31 |
有些东西没有必要那么深究
发表于 2009-11-7 10:59:34 |
就一个字嘛
没必要啊
发表于 2009-11-7 12:20:55 |
上面两位,说起来就是一个字确实似乎没什么大必要
但是细想想这事情,改地名的事情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上多了,没什么大惊小怪的,但是以这种方式被改了地名的仅有此一例
而陕西地名中带陵字的很多,均和历史文化相关,凌和陵读音甚至都相同,但是历史文化意义相差太大了,从这方面说损失太大了
发表于 2009-11-7 23:24:24 |
原帖由 日里万机 于 2009-11-6 15:36 发表
叫杨凌可以,叫杨陵也行;叫杨陵镇似乎不妥了,毕竟现在的杨凌已经和当年的"镇"不能同日而语了!!!!

上面说的很正确.现在没有杨陵镇建制.1997年国务院批准成立国家杨凌高新产业示范区并由中央18个部委和陕西省人民政府联合共建.国家杨凌高新产业示范区副省级建制.行使省级经济管理权限\部分省级行政管理权限.全部地市级行政管理权限.下辖县级杨陵区。
发表于 2009-11-7 23:37:31 |
原帖由 秦凤汽笛 于 2009-11-6 21:53 发表

这种情况有,比方襄渝线途经安康白河,但由于吉林白河抢注站名ID,所以叫白河县站。
但是杨陵属于哪种情况,我不清楚。等高人指教

勤劳睿智的武功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用自己特有的文化,表达了对家乡的热爱。编写出了“大庄不大,小村不小;游凤无凤,河道无河;南仁不在南;北营不在北。”等一系列不投契的地名民谣。这些特色各异,趣味悠长的地名文化,给这个全国历史文化名县,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特别是“武功不在武功,普集不在普集。”这一地理民谣,令人朴朔迷离,眷恋向往,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不由人想对其探个究竞。
大跃进时期,武功县人委根据工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认为老县城虽具有千年的辉煌历史,但因喀稷两山相夹,交通不畅,发展受阻。经报请陕西省人委同意后,于1961年将武功县党政机关从武功镇迁到今普集镇。人们用“武功不在武功,普集不在普集。”这一民谣来叙说家乡的变迁和特点,让外界更多的人了解武功。除此之外,人们还用不同的称谓,来区分新老县城。把去武功镇称作上县去,把去普集镇称作上站去。当时,杨陵因建有武功车站,武功农校,武功水校和武功农业科研中心而出名。普集镇则是武功县城的所在地,武功镇又是千年县城,闻名遐迩。使得好些来此上学的外地学生和外来出差人员在武功走了不少弯路。一些学生本来在杨陵下车,却错下到普集;一些人为买到普集烧鸡,竟然冤枉地从杨陵到武功镇,再到普集镇,搞了个三地一日游后,最终才买到了堪称一绝的普集烧鸡。现在,尽管杨陵从武功的行政版图上分离了出去,成为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二十多年。但是,历史遗留下的宝贵财富,至今被两地的人们所传承着。
而普集镇的前身则是普集街,两地因陇海铁路的诞生,才成了一对孪生兄弟。普集街在普集镇东南五公里处,这里是普集镇原址,因普集渭河渡口在历史上曾发挥过重要作用,才闻名于世。据史料记载,明崇祯十年(1637)八月十四日,闯王李自成率军出山沿渭河东进,在普集渡口上岸,抢占武功县城数日,后被陕西巡抚孙传庭击败。民国35年(1946),解放军中原部队在李先念的领导下,翻秦岭,过渭河,经普集渡口歼敌百余人后,从柳林村北上淳化解放区。
这个渡口在前16世纪就是商朝的青龙关,史书有“粮草诸物,囤积青龙”的记述。到了汉更始帝23年,当地的一些人们就在此以摆渡为生。因为他们心底和善,及时出船,从没有耽搁过两岸行人的时间,也从不勒索所有过往人员的财物,慢慢地人们就把青龙关改叫普济渡口了。随大业二年(605),此处又修普济渠,曾灌溉良田百倾。清顺治三年(1645),外省居民大量迁入,人们随河而居。以致武功下塬地区至今村落密集,人口密度皆为全省之最。清顺治九年(1651),普济渡口商品贸易非常活跃,山里山外人员往来十分频繁,并形成了很有规模的集市。加之,当地又有建于明代的城隍庙和文昌庙,传说科考升迁,一求百应。人们进香还愿不断,并亲切地称此地为普济街。雍正七年(1729),将街改镇—普济镇。乾隆十五年(1750)又更名普集镇。民国25年(1936),国民政府在武功县杨凌筹建西北农林专科学校。当时在国民党中央政府任参议员的武功籍人士焦易堂,联系武功籍的在国民党中央任要职的王茂德、郭仰汾等人多方奔走周旋,四处筹措资金,终于使陇海铁路修筑工程艰难起动,铁路才从咸阳修至武功。并在武功境内建有东西两个火车站,一个就是建在杨陵的武功车站,一个就是今天的普集镇车站。当时,两个车站的铁路两边都临时住有,修铁路的民工和修建渭惠渠的民工。普集镇的好些商家为了多赚钱,纷纷从十里之外迁往人多且有发展前景的火车站,使原本只有一里多长的普集镇街道冷清了下来,而火车站集市规模初具雏形。车站建成后,国民党省政府主席邵力子遂将东火车站命名为普集镇车站,将西火车站命名为武功车站,并亲笔题写了站名。从此,普集镇和普集街各叫各的名,成为一字之差的两个地名。
如今,地名异趣这一独特文化,给琥功增强了十分引人的魔力。使武功已经成为陕西发展最具特色的县区之一
发表于 2009-11-8 08:45:47 |
还有这么多故事。
发表于 2009-11-8 09:58:54 |
不要胡扯什么领导题字题错了
有很多人对陵墓心理抵触

杨陵最早是因隋文帝杨坚的安寝地坐落于此而得名。
解放后,行政区划上先后隶属于宝鸡扶风县和咸阳武功县管辖,设区后属咸阳市的一个区。
1997年杨凌示范区成立时,考虑到投资者的心理问题,也寓意示范区志向高远,就将“陵墓”的“陵”改成了“壮志凌云”的“凌”。
国务院在设立杨凌示范区的批复中确定:杨凌示范区采用省部共建的领导和管理体制,由国家20个部委和陕西省共同管理和建设。杨凌示范区享有地市级行政管理权、省级经济管理权及部分省级行政管理权。享受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各项优惠政策、国家对农业的倾斜扶持政策以及西部大开发的各项优惠政策。
杨凌示范区成立后原属咸阳市的杨陵区划归示范区管理和领导,但在行政区划上仍属咸阳市。从政府这个层面上,杨陵区和咸阳市已经完全脱钩了,但是直到现在,杨陵区政府发的文件仍然用的是“咸阳市杨陵区人民政府”的印章。“严格意义上示范区管委会本身不属于一级政府,示范区没有设立法院和检察院,杨凌示范区内的相关事宜归杨陵区法院和杨陵区检察院处理,而这两家单位的上级单位是咸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和咸阳市人民检察院。”
“杨凌”、“杨陵”的这种交叉与混淆,不只是存在于普通老百姓当中,在杨凌示范区管委会和杨陵区政府的工作人员,有许多也说不清楚两者的区分。“示范区的面积94平方公里,管辖范围与下辖的杨陵区完全重叠。像这种情况在全国恐怕绝无仅有。”由于体制上还没有完全理顺,“凌”、“陵”经常会给人产生困惑,对此,杨凌示范区表示,管委会一直努力推动解决杨凌示范区的行政区划问题,“凌”与“陵”总有一天会统一。
发表于 2009-11-8 16:23:39 |

好地方

其实,杨凌是个好地方,很美的说,尤其是西农大和林学院校区景色很美很美,是个求学的好地方(免受大城市城区嘈杂气氛影响呵呵,这点跟西安翻译学院有点像),还有个农业科学博物馆,也很美的说,还有杨凌农高会也很不错,总之是个好地方呵呵
I feel yangling district is very beautiful area,especially the campus of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 is just landscape and nice scenary(it's a excellent school of getting scholarship),aha!I think it's very beautiful somewhat,very good!!!
发表于 2009-11-8 22:16:54 |
原帖由 数字迷 于 2009-11-8 16:23 发表
其实,杨凌是个好地方,很美的说,尤其是西农大和林学院校区景色很美很美,是个求学的好地方(免受大城市城区嘈杂气氛影响呵呵,这点跟西安翻译学院有点像),还有个农业科学博物馆,也很美的说,还有杨凌农高会 ...

没觉得西农大有多好看啊,不过杨凌的确很安静,适合学习和养老~
发表于 2009-11-9 22:48:42 |
很多人对陵字抵触?有调查统计过吗?
即便不是写错了字,这样一个1300多年的富含历史文化意义的地名就这样随意被一些人为了讨吉利就改了名,可见这些人的人文素质如何了
陕西地名带陵字的很多,难道都不吉利了不发展了?黄陵县是中华祖先的黄帝的陵墓,是不是要改成黄凌?中华民族难道因为这个陵字被诅咒了?

是呀,凌和陵肯定统一,那毫无疑问是大吉大利的“凌”,把不吉利的“陵”给统一了,其实现在也差不多了,就是铁路上还剩个碍眼的杨陵,要赶紧改掉。新修的车站外面的字不就是杨凌吗?就剩个站名了,我们拭目以待,看看历史文化是如何被一点点毁灭的

[ 本帖最后由 sunnyway 于 2009-11-9 22:50 编辑 ]
发表于 2009-11-10 00:08:29 |
原帖由 秦凤汽笛 于 2009-11-6 21:53 发表

这种情况有,比方襄渝线途经安康白河,但由于吉林白河抢注站名ID,所以叫白河县站。
但是杨陵属于哪种情况,我不清楚。等高人指教

杨凌不属于哪种情况,首先现在已经没有杨陵镇这个行政建制,1997年7月29日在咸阳杨陵区成立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规划面积22.12平方公里,纳入国家高新区管理,由陕西省直辖,并和19个中央部委共管,副省级建制,副省长兼任杨凌主任。具有地级行政级别,管辖县级杨陵区。杨陵区下辖四乡一镇和一个街道办事处,人口18.59万,其中农业人口11.9万,土地面积13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0.6万亩,国务院批准的规划面积22.12平方公里。农民人均耕地0.8亩,是中国农业起源之地。

  杨凌邮编为712100,区号跟西安相同都是029。
发表于 2010-1-29 14:42:14 |
原帖由 sunnyway 于 2009-11-6 23:53 发表

听说是某领导题字把陵字写错了,就把杨陵给改成杨凌了,虽然说是专用于杨凌农业高新区的,实际上变相废除了杨陵的地名
实际上杨陵镇车站基本上成了唯一证明杨陵存在的地方,虽然凌字可以掩盖写错了字,顺水推 ...


杨陵镇车站并不是唯一证明杨陵存在的地方,杨凌示范区下属有个杨陵区(行政上),只是地域重合而已.
发表于 2010-1-29 16:14:28 |
本身就是,也一直是---杨陵镇,地地道道的地名.后所以也叫杨凌,是因为杨凌农业示范区.因为陵字不吉利,类似的还有陵园路等也已改名
发表于 2010-1-29 16:17:52 |
中关村难道是村吗?
硅谷难道是谷吗?

石家庄的人也想改名字,实际上是自卑的表现。现在有些楼盘叫皇家花园,难道别人就以为你是皇家人了?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海子铁路网 ( 京ICP证12003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1036 )

GMT+8, 2024-5-3 18:04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