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份的江南,热浪灼人。
当京沪高铁以每小时300公里的速度驶过丹昆特大桥时,几乎不会有乘客注意到,在高铁钢轨下方的桥体箱梁内,有一群铁路桥梁工正冒着酷暑,在“桥肚”内检查设备。
“架通京沪高铁丹阳至昆山的丹昆特大桥,全长164公里,有4995个桥墩、19392个桥墩支座、77568个螺栓……这些部位稳固与否,直接关系着高铁运行安全。”刚上到桥墩,上海铁路局工务段苏州北高铁线桥车间桥梁工区副工长龚明华介绍道:“这儿是我们‘桥梁医生’的检修岗位,‘桥肚’的每一处,我们都特别熟悉。”
由于混凝土热传导效率较低,经过长时间高温炙烤后的桥体外壁,不断将热量向梁箱内传递。箱梁体“桥肚”内缺氧、低压、不通风、闷热。梁体内部的温度已经接近50℃,不到10分钟,汗水就把大伙的工作服浸透。
“这里就是一个大蒸笼,在这工作就像免费洗桑拿。”技术员陶三东抹了抹汗珠,打趣道,“不过,时间一长,大家也就习惯了。况且巡检工作人命关天,马虎不得,精力高度集中,也就顾不上热不热的了”。
为了不落下一个死角,不放过一处隐患,炎炎夏日,这些“桥梁医生”每天都要戴着顶灯仔细“听诊”。一天下来,他们需要用检点锤在支座螺栓上敲击5000多次,加上触摸、聆听、目测,以及对梁体、支座的检修,不到3公里的往返长度,往往需要至少5个多小时才能完成巡检。
与此同时,浙江金华东站列检作业场内,一群货车检车员正在烈日下作业。他们每个人都“全副武装”,身着黄色检车工作服,脚穿防护鞋,头戴草帽。他们手持检点锤、电瓶灯,胸前挂着对讲机,腰后别着大扳手。
正午时分,在车间下行场的中部待检室内,下行一班第一组检车员们匆匆吃过午饭,便在值班员的来车提示下,带上工具赶往作业场。
接车完毕,插设防护信号后,一组4人分头尾两档,开始往车列中部碰头分车。此时现场的环境温度高达60℃,水泥板表面温度高达73℃,没一会,所有人的额头都布满了汗珠。“我们只能靠喝大量的盐汽水来补充盐分和水分。”第一组组长黄少华说,“像今天这样的高温,一个白班下来,平均一位检车员单单600毫升装的盐汽水就要喝掉四五瓶”。
“在我们车间,像这样的检车小组,白班平均每个小组检车12趟左右,平均每趟作业至少半个小时。”在对信号的时间里,黄少华的手臂上汗水流淌,脸上的汗珠子更是顺着头发、眉毛、鼻尖不断地往下滴落。“精检车辆,保障列车安全,既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的义务。”黄少华感慨道,“只要每一列火车都能安全顺利到达目的地,再苦再累我也觉得值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