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驶在郑州黄河公铁两用桥上的 “和谐号”动车组列车在阳光的照耀下格外耀眼。 本报特约记者祝庆 摄
2013年,有一组数字让铁路人振奋:国家铁路旅客发送量达20.75亿人,同比增长10.7%。
2013年10月1日,全国铁路旅客发送量完成1032.7万人,首次突破千万人大关,实现了铁路客运历史上里程碑式的大突破。
这一年,随着宁杭、杭甬、盘营、津秦、西宝等一批高速铁路的开通运营,中国高铁总里程突破1万公里,高铁线路超过30条,覆盖160多个地级以上城市,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三大城市群以高铁连片成网。高铁对客流的拉动作用愈发明显,乘坐高铁列车出行成为许多旅客的首选。
这一年,随着南昌至福州铁路、厦深铁路、渝利铁路、衡柳铁路、茂湛铁路等多条新线开通运营,中国铁路营运里程突破10万公里。这是一张干支结合、纵横交错、结构合理、布局优化的现代化铁路网。10万公里铁路中,复线和电气化铁路里程分别达到4.6万公里和5.4万公里,客运能力进一步增加。
这一年,铁路部门践行“以服务为宗旨,待旅客如亲人”的服务理念,深入开展“旅客满意”活动,全面强化“硬件”和“软件”建设,与四通八达的路网相伴相生的,是一张日渐精细的服务网;与硬实力相匹配的,是一系列新理念、新服务、新措施,这些都在不断地带给人们惊喜,不断地重塑铁路形象,不断地吸引世界的目光。
关键词1 “单日破千万” 运力资源统筹安排相得益彰
2013年国庆黄金周期间,铁路单日旅客发送量首次突破千万人大关。
中国铁路单日旅客发送量从100万人到500万人用了50年,从500万人迈向800万人只用了不到5年时间,从800万人到900万人用了2年时间,而从900万人迈向1000万人只用了短短1年时间。
高速发展的中国经济加快了区域间的流动,这赋予了铁路广阔的市场,激增的客流和屡创新高的数字背后,是铁路运能的充分释放和运力的不断提升,而这一切离不开铁路部门对运力资源的统筹安排。
在刚刚过去的2013年,铁路部门千方百计挖掘客运潜力,统筹安排客运能力,充分利用既有线运力资源,最大限度地增加运输能力;积极利用高铁运力,高铁动车组根据实际情况分别实行日常、周末和节假日3种运行图,适时启动预备方案,有效应对客流高峰。同时,铁路部门还妥善安排好既有线动车组列车运力,通过增加动车组列车重联数量挖掘车辆潜力。
2013年,铁路部门两次进行列车运行图调整:7月1日第一次调图,充分利用了宁杭、杭甬高铁对长三角客流的拉动作用;12月28日第二次调图,新增直通客车26对,其中G字头列车11对、D字头列车8对。两次调图更加合理地利用既有高铁线路的客运潜力,并充分挖掘新开通高铁线路的运能,均对铁路客运增量起到了显著推动作用。
由于春运、暑运和小长假、黄金周旅客出行需求非常旺盛,节假日运输成为促进客运增量的有利契机。节假日期间,铁路大力进行运输组织创新,大力增开区域内短途客车,采取适当增停、重联扩编等措施,使客运能力得到充分释放。高铁在节假日期间实行高峰运行图,最大限度组织动车组列车重联或大编组运行。京沪、京广、郑西、哈大、宁杭、杭甬等高铁客专和京津城际铁路列车的高密度运行促使沿线客流吸引区域扩大,乘坐高铁列车出行正成为越来越多旅客的首选。
铁路部门还积极扩大高铁动车组列车的开行范围,特别是宁杭高铁、杭甬高铁、盘营高铁、南昌至福州铁路、津秦高铁、厦深铁路、西宝高铁、渝利铁路、衡柳铁路等新线的相继开通,受到沿线旅客的热捧,成为拉动客运增收的亮点。
关键词2 “高铁渐成主角” 高铁日均客流占全路近1/3
2013年,高铁以从未有过的广度和深度介入了人们的生活。目前,中国每天大概有165万人乘坐高铁动车组列车,占铁路旅客发送量的29%,2013年高铁动车组列车平均上座率达70.5%。
2013年国庆黄金周期间,高铁动车组列车日均发送旅客251.2万人,占全路总客流的30.6%,同比增长26.5%。
截至2013年年底,铁路每天开行图定旅客列车2358对,其中高铁动车组列车1235对,占旅客列车开行总量的52%。
两小时,可以走多远?人可以步行10公里,自行车可以走30公里,汽车可以到达100公里之外的距离,而高铁列车能从容到达600公里之外的地方。
世界银行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高铁客流呈现出一个重要特征——新生成客流所占比重较大,即那些因速度更快、发车间隔更短、可靠性和舒适性更强、服务水平更高等因素而诱增的出行量。高铁的出现创造了出行需求,很多本来被压抑的出行需求,因为高铁的开通而得到释放。
2013年12月28日调图之后,北京到桂林间开通了高铁,车程从原来的至少22小时缩短到10小时;武汉到桂林由原来的13小时缩短到4小时,各地游客利用周末下南疆看 “山水甲天下”成为现实。桂海国际旅行社副总经理邝丽娟认为,选择高铁列车作为出行工具,成本虽然涨了,但节省了许多时间,省出来的时间可以让游客在景点仔细品味,能让旅游逐渐回归本位,这也符合 “快旅慢游”的现代旅游特点。
她的观点得到了大多数业内人士的支持。他们普遍认为,高铁对旅游业而言,不仅增加了游客,而且提升了旅游的质量和内涵。从以前的长途奔波、到景点照个相就走,到如今有时间慢慢体验旅游文化,这个变化对旅游业的意义更大。
在春运 “大考”中,高铁也从“配角”向 “主角”靠拢。2013年1月26日至2月28日,京广高铁湖南境内长沙南、岳阳东、衡阳东等8个高铁车站发送旅客超过202万人,同比增长了16.3%,占整个湖南铁路客流的22.2%。同时,广州铁路 (集团)公司管内京广、海南东环、广深港、广珠城际等4条高铁共计发送旅客超过808万人,同比增长了15.7%,占整个广铁集团客流发送量的28.4%,大大缓解了整个广东省的春运紧张状况。
关键词3 “服务创新” 列车开行、售票组织、服务手段不断创新
对于铁路的变化,旅客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服务。
2013年,铁路人总结经验,践行“以服务为宗旨,待旅客如亲人”的理念,继续改进服务态度,倡导微笑服务、热情服务、主动服务,严格执行首诉负责制,让旅客的旅程更加温馨。
铁路运力配置和市场越贴越紧,多种售票方式和通退通签业务使旅客买票、退票越来越方便,各类信息的发布越来越及时,服务越来越精细。
这一年里,铁路部门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在春运、暑运为大中专学生集中办理往返票,适时加开农民工专列,进一步降低农民工购买团体票的门槛,增加管内和直通临客列车,加开旅游专列等,使广大公众直接享受到铁路发展的最新成果,使社会各界切身感受到铁路运输服务质量的整体改进。
春运对于百姓来讲,首要问题就是能否顺利买到车票。2013年春运期间,网络订票得到全面推行,展现了更大的魅力。
数据显示,2013年春运车票开售后,12306网站在售票高峰时每秒有20万人同时在线,最多时一天点击数达19.8亿次,是2012年售票高峰日的10倍,火爆程度让国内知名电子商务网站望尘莫及。
让人欣慰的是,在流量暴涨之际,拥堵现象同比大幅减少。2013年1月中旬以来,在一波又一波的访问高峰冲击下,12306网站总体有序、波澜不惊、忙而不乱。
这背后,是铁路部门近一年时间的持续努力。2013年,铁路部门听取公众的意见,多次邀请国内知名高校和电子商务网站的专家,以提升用户体验为目标,对售票系统进行了多方面的改进。
技术方面,铁路重点优化了系统架构,扩充了硬件设备,调整了业务流程,明显提高了系统处理能力。
管理方面,铁路把原来的4个时间节点放票改为10个节点放票,减少了互联网购票旅客的等待时间。同时,铁路提前20天售票,为旅客提前安排行程留出充足时间。
同样是在2013年,面对清明、五一、端午小长假和国庆黄金周的巨大客流,铁路沉着应对,忙而不乱。
节日期间,为合理引导旅客购票,铁路部门严格执行预售期20天、每天按10个时间段放票的要求,继续推行互联网、电话订票优先策略,引导旅客提前购票。为方便旅客购票,主要车站坚持24小时售票,按照售、取 (换)分离的原则,增加售取票窗口。铁路部门坚决确保售票系统稳定,节日期间,各铁路局和客票系统维护单位开展客票系统和12306网站的巡检工作,保证了节日期间客票系统和12306网站状态良好。
节日期间,互联网购票旅客比例相对于平日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往日旅客在车站窗口排长队买票的景象已经成为历史。针对这一情况,各铁路局在重点车站对取票窗口、场地和机器做了特殊安排,减少了排队等候时间,并在主要客站安排专人值守自动售、取票机。
2013年10月1日,全国铁路旅客发送量达到1032.7万人,首次突破千万人大关;9月28日至10月7日,共有8212万人乘坐火车出行,同比增加了997.5万人,增幅达13.8%,远超历年同期坐火车出行人数。
这一串串喜人的数据显示了铁路运能运力不断提高、服务愈发精细的魅力。这些数字凝聚了当代中国铁路人的奋斗精神和奉献精神,清晰勾勒出铁路大动脉的发展轨迹和崛起速度。
关键词4 “快速客运网” 我国铁路运营里程突破10万公里,高铁里程突破1万公里
如果说,2004年通过并开始实施的 《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为中国铁路发展描绘了宏伟蓝图,那么现在,经过中国铁路人的开拓和努力,快速客运网络正在逐渐形成。
2011年,世界上一次性建成里程最长的高铁京沪高铁开通运营;2012年,世界首条穿越高寒地区的高铁哈大高铁、目前世界上最长的高铁京广高铁开通运营;2013年12月28日,厦深铁路开通运营,标志着东南沿海客运专线正式形成,至此,我国“四纵四横”快速客运网中的 “四纵”初步建立。
2013年,随着盘营高铁、津秦高铁、西宝高铁等一批新线的开通运营,我国高铁线路已达30多条,里程超过1万公里,覆盖了160多个地级以上城市,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三大城市群以高铁连片成网,北京、上海、郑州、武汉、南京、杭州、西安等高铁枢纽城市用飞驰的 “和谐号”动车组列车将区域范围内的城市紧密相连。
从高寒地区到南方沿海,从渤海之滨到黄土高原,营业里程超过1万公里的30多条高铁线路,似一张大网在中国铺设开来。高铁网络催生的“同城效应”,正在逐步改变人们的出行方式甚至生活观念。
2013年7月1日,宁杭、杭甬高铁开通,使长三角地区产生了 “同城效应”。目前,南京和杭州间每天约开行50趟动车组列车,其中高铁列车37趟;杭州和宁波间每天开行72趟动车组列车,其中高铁列车38趟;上海和杭州间每天开行78趟动车组列车,其中高铁列车41趟;上海和南京间每天开行152趟动车组列车,其中高铁列车117趟,最短发车间隔时间为5分钟,坐火车如同坐地铁。
纵观全国铁路运行图,以京津、沪宁杭、广深为中心的三大城市群,以温州、福州、厦门为中心的东南沿海城市群,以郑州、武汉、长沙为中心的中南城市群,以西安、宝鸡为中心的西北城市群,都密集开行动车组列车。
由此,影响并改变着国人生活方式的快速客运网络初步建立,铁路向社会推出速度更快、分布更广、服务更优的客运产品,为促进区域、城乡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做出了不懈努力,提供了有力支撑。
如今,中国人已不再羡慕日本新干线之安全正点,不再羡慕 “欧洲之星”的豪华舒适,中国高铁不仅列车员服装比欧洲铁路列车员的服装更鲜亮,车厢也更宽敞,而且座椅方向可以转动,保证旅客都可以顺着行驶方向坐,用不着 “逆行”。中国高铁的低噪音和高平稳性令人震撼,成为世界了解中国进步的最好窗口。2013年12月28日,注定是中国铁路发展史上一个特别的日子。这一天,随着厦深铁路、西宝高铁、衡柳铁路、渝利铁路、茂湛铁路、武咸城际等多条新线开通运营,中国铁路运营里程突破10万公里。
10万公里铁路中,时速120公里及以上线路超过4万公里,其中时速160公里线路超过2万公里;高速铁路突破1万公里,使中国成为世界上高速铁路运营里程最长的国家。
这是一张四通八达、等级较高、结构合理、质量过硬的路网。京广高铁、京九铁路、陇海铁路、沪汉蓉通道等一条条纵贯南北、横跨东西的铁路大动脉,有力地保障了旅客运输。
伴随着四通八达的铁路网,铁路部门结合既有线提速改造和客运专线建设,合理编制新图,最大限度挖掘客运潜力,推行实名制售票、网络售票、手机客户端售票等措施,不断提高信息化和信息服务水平,用另一张看不见的网满足旅客出行需求。
到2015年,中国高速铁路运营里程将达到1.9万公里;到2020年,中国铁路营业里程将达到12万公里以上,快速客运网基本覆盖中国省会及50万以上人口城市。
相信到那时,四通八达的路网和更加温馨的服务能让老百姓真正 “走得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