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子铁路网

 找回密码
 注册进站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681|回复: 12

谁知道这家企业如此牛

[复制链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3-8-7 10:10: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3-8-7 10:12:31 | 显示全部楼层
济南府的吧。
头像被屏蔽
 楼主| 发表于 2013-8-7 10:34:15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3-8-7 10:56:5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到这个济南东方新兴车辆有限公司,我感到很纳闷

原来有个济南机车工厂,是维修蒸汽机车的,后来蒸汽机车被淘汰,该厂改为生产货车,以C系列为主,再后来上高铁了,又改名叫济南轨道交通装备有限责任公司,生产高铁上的厕所,到目前为止还叫这个名,是北车集团下面的全资子公司,生产货车,风电设备,钢结构等.

当地从未听说过济南东方新兴车辆有限公司这么一个公司,是突然冒出来的,号称民企,地址和上面说的济南轨道交通装备有限责任公司同为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槐村街73号,这是怎么回事呢?我感觉像是国有领导们搞的另一套啊,当然钱就归个人了
头像被屏蔽
 楼主| 发表于 2013-8-7 11:00:34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3-8-7 11:04:27 | 显示全部楼层
上局扬州站 发表于 2013-8-7 11:00
是的,一个亿资产被一百万收购了吗,这就是改制

那倒不至于,我估计可能性比较大的是这个新兴公司让济南轨道交通装备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生产出来的设备低价给新兴公司,新兴公司再卖给铁道部,而这个新兴公司的股权是这件事中各环节从上到下的各领导持有
头像被屏蔽
 楼主| 发表于 2013-8-7 11:18:29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3-8-7 11:28:33 | 显示全部楼层
上局扬州站 发表于 2013-8-7 11:18
要有资格认证的呀,新公司要几年才能得到认证,只有收购才是捷径

上下串通,什么资格不资格的
头像被屏蔽
 楼主| 发表于 2013-8-7 11:35:47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3-8-7 11:47:39 | 显示全部楼层
上局扬州站 发表于 2013-8-7 11:35
程序还是要的,否则别人投诉不好办的,另外资质认证也是卡别人进入的门槛呀,即使你能够造飞机军舰也不行

查了一下,这事还不像我想的那么简单,水很深



两份蹊跷的授标通告:谁在为东方新兴铺路高江虹;刘小平;王星

    本报记者 高江虹 刘小平
    实习记者 王星 太原、北京报道
    4月4日本报独家披露了机车制造领域唯一一家民营企业疑似遭国企阻击,缺乏零部件供应而需延期向中国铁路总公司交货。(详见本报4月4日《遭国企联合阻击 东方新兴延迟交货背后隐情》)
    这起事件表面上是国企与民营之争,但随着记者的调查,发现济南东方新兴机车车辆厂从入场、招标、交付各个环节能获得铁路系统特殊待遇,似另有隐情。
    2010年铁道部组织了一次货车采购,相同编号的授标通告却出了两份截然不同的结果,济南东方在前后两份授标通告中,后者比前者多中标864辆货车。对这场争议招标的追查,被当时铁道部官员一句话堵住“领导授意,不予解释”。
    记者了解到的信息显示,济南东方新兴与太原铁路局关系匪浅。济南东方新兴的采购渠道均通过太原铁路局下属多家企业完成。太原局又缘何出面帮助这家民营企业做零部件采购?
    一位机车制造业的资深专家直言,铁路系统的水很深,上层意志起着决定作用。该专家质问:“该问的是,谁开了便利,让东方新兴进来?谁又帮它铺路?东方新兴背后的老板是谁?”
    东方新兴入场隐情
    铁路系统是个极其封闭的系统,任何一家公司想要敲开这个市场的大门,都极不容易,铁路人士自嘲称要么需要资质,要么需要财力和能力,要么需要特殊的背景。
    作为机车制造产业链条中最核心的工厂,机车制造厂的入门门槛也极高。不仅需要有生产线,生产能力,还得拥有某一型号车辆生产的资质。
    有业内专家向记者透露,中集集团已经谋求进入机车制造市场多年,运作良久,但这家央企至今被拒之门外,东方新兴能作为18家机车制造厂中唯一一家民营企业,能够入场本身可见其背景非同一般。
    有熟悉铁路系统的专家向记者解释道,18家机车制造厂中,13家其实是中国南车集团和中国北车集团各自的下属子公司,而南北车集团早年都是铁路系统自己的企业。另有4家是来自军工装备企业,如重庆长征重工有限责任公司、包头北方创业股份有限公司和晋西铁路车辆有限责任公司。
    与上述17家企业相比,济南新兴则是完全民营的企业。记者获得的一份济南东方新兴的工商注册信息显示,该公司成立于2003年3月6日,当时的注册资本金仅为1000万元。
    而记者从济南工商局可查询的济南东方新兴登记信息显示,“公司董事长(法定代表人):王文;住所:济南市高新区孙村片区3号路东12号路北;经营范围:铁道罐车,机车车辆配件,金属结构及制品(未取得专项许可的项目除外);核准日期:2007年3月7日。”
    如果以王文为中心,则可查询到其成立的众多与铁路相关的公司,除了济南东方新兴车辆有限公司,还有北京中车机车车辆有限公司、北京中车车辆有限公司、济南机车车辆配件集团有限公司废旧物资回收站、天津市中铁橡塑有限公司等。
    王文是谁?他为何能突围有着层层壁垒的铁路制造系统?
    对于济南东方新兴入场的原因,在行业内一直是个谜。这家凭空冒出来的公司,诞生时并未有强大的技术背景,也没有很强的资金背景,却莫名其妙获得铁道部另眼相待,不仅获得济南机车制造厂的货车生产资质,此后的生产环节也多被关照。
    据北车集团一位高管向记者透露,北车济南轨道交通装备有限责任公司多年前被上面指派与东方新兴车辆公司合资,东方新兴公司为大股东,作为合资的一部分,北车济南轨道交通公司将70吨级罐车的生产资质转交到合资公司。东方新兴公司也由此进入车辆制造领域。
    “上面指派”所指的“上面”,即原铁道部。当时铁道部又为何会对一家民营企业网开一面?
    原铁道部与济南东方新兴的关系,业内有多个传说的版本,其中一个版本指出济南东方新兴实际上是铁道部补偿给王文的礼物。
    据称,铁道部早年对美国Trinity公司的高强度车钩及轮轴轴承制造技术很是青睐。铁道部曾多次组团前往Trinity公司谈判引进高速重载货车技术,均被美国方面以涉及国家垄断、尖端技术扩散为由禁止向中方出口或转让技术产品,除非中国政府按照美方要求遵照WTO相关条约,向民资和外资开放铁路订单市场。
    因此中国需有一家民营公司出面引进Trinity的技术,于是铁道部选择王文及其中车集团,扶持其进入铁路机车制造领域,并要求济南机车车辆厂转让其罐车生产资质,并因此成立了济南东方新兴车辆有限公司。消息人士指出,像转让生产资质这么重要的事情,必须经过会签才可能发文下去。而会签则意味着当时铁道部高层都知晓并同意该结果。
    但也有铁路系统的人士向记者表示,上述所谓与Trinity公司的合资与技术引进,只是王文对外编织的故事。对于铁路人士的质疑,记者无法联系上王文本人予以反驳。本报记者自去年12月开始一直多方寻找王文,并通过数个中间人向王文传话寻求采访,但截至发稿时,始终无法联系到本人。
    蹊跷的招标会
    济南东方新兴的入场,开始展露与原铁道部特殊关系,而在三年前的一次招标会上,更显示了这家公司在铁路系统莫名的能力。
    2010年9月,铁道部组织了一次货车招标,订单总量为1万辆,其中包括8000辆C70型通用敞车的招标。这场在北戴河召开的招标会一开始并无特殊之处,16家企业分别向三种货车车型报价投标,半个月后中标结果公开了。不过,正是因为结果不寻常,使北戴河招标会成了一场闹剧。
    记者事后获得两份同样编号为THZC2010-2的授标通告,其落款和印章均是中国铁路建设投资公司,只是落款日期不同。
    日期显示为“2010年9月15日”的授标通告中,C70型通用敞车共有15家公司中标,其中齐齐哈尔轨道交通装备有限公司、沈阳机车车辆有限公司、济南轨道交通装备有限公司和南车株洲长江车辆有限公司四家公司的中标车辆数分别为884辆、699辆、671辆和1261辆。同一目录下,济南东方新兴车辆有限公司也中标200辆。
    但在日期显示为“2010年10月13日”的授标公告中,齐齐哈尔轨道交通装备有限公司、沈阳机车车辆有限公司、济南轨道交通装备有限公司和南车株洲长江车辆有限公司四家公司的中标车辆数却分别为552辆、
    499辆、471辆和661辆,大降了200到600辆不等。蹊跷的是,济南东方新兴车辆有限公司的中标辆则从200辆增至1064辆,多出864辆的份额。
    同一场招标会,为何会前后出现数量悬殊的两份结果?难道东方新兴的价格有比其他货车生产厂商更低?
    不然。记者从铁道部内部人士手中获得那次招标15家厂商对C70型通用敞车的投标报价表,显示报价最低的是重庆长征重工有限公司,投标价格为36.91万元/辆,由于价格最低,该公司计划投标数量为1280辆,最后中标1253辆,并无变化。
    被大幅削减中标车辆的四家厂商,每辆车的投标价格分别为36.95万元、36.94万元、36.97万元和36.98万元。而东方新兴的报价则是36.95万元,比沈阳机车车辆的报价高。有意思的另一个细节是,不仅当时东方新兴的报价不是最低,其投标数量也仅为280辆。但是结果却是给了它巨大的“惊喜”,得到了超出计划近800辆的结果。
    参与投标的货车企业向记者透露,当时在北戴河会议上宣布这一结果时,举座哗然。但是当时原铁道部的官员只是简单表示,这是领导授意,不予解释。
    864辆车,价值3.1924亿元。对于这样的结果,其余14家厂商自然极为不满,但也无可奈何。其中一家机车制造厂的业务主管向记者表示,这种没有原因的事件在铁路系统里时有发生,而且很明显东方新兴的后台极硬,即使出现这种事他们也只好认了,不然追究下去,得罪东方新兴的后台老板,厂商反而更拿不到订单。
    神秘的采购链条
    据记者多方采访得知,东方新兴车辆公司实际是一家铁路车辆的“装配厂”。在位于济南高新区中车工业园内极少有设备和固定资产方面的投资,公司所需核心的零部件均从南北车集团所属的工厂、以及一些核心配件厂采购然后组装而成。而此前采购路径均通过太原铁路局下属多家企业完成。
    去年11月东方新兴车辆公司中标铁道部2800辆货车,但随后却发生了推迟交货事件。伴随这一事件的是,太原局为东方新兴车辆公司采购零部件的下属企业负责人遭到莫名其妙的解职。
    其中一位了解内情的负责人告诉记者,此前他们为东方新兴车辆公司采购零部件均是事先与东方新兴公司商谈好,包括价位、付款方式,他说:“在某种意义上我们就是为其走账,根本不赚钱。”据介绍东方新兴公司付款方式一般分为两种,一小部分是现款现货,大部分则是由太原局先行垫付,铁道部付清购车款后再支付零部件采购款项。
    业内人士介绍,东方新兴公司由于不负担前期开发及工人养老保险等成本,利润相当可观,即便在去年11月招标中以最低价中标的35.86万元价格推算去掉所有开支后尚有2-3万元的纯利润。
    上述知情负责人告诉记者,东方新兴车辆公司之所以未能按时交货,根本原因就是此次招标触怒了南北车集团。因为按照最初心照不宣的约定,东方新兴车辆公司此次招标中标车辆应该在1000辆左右,但结果出来却中标2800辆,令南北车集团大为恼火。南北车集团随后通知相关企业一律停止向东方新兴车辆公司供货,如违反,今后南北车所有企业将不再采购相关企业配件。多数配件企业权衡利弊后切断了向东方新兴公司的供货。
    这一决定的背景是,南北车集团年生产能力已达到8万辆,但原铁道部2012年采购指标却只有15000辆,企业生产能力严重放空,一线工人被迫放假。就在这样一种背景下原铁道部却依然将近二成的货车交与东方新兴车辆公司生产。
    济南轨道交通装备有限公司在去年11月的招标中也中标2000辆。该企业一位高管告诉记者,东方新兴公司因为自己现场工人短缺竟直接到济南轨道交通装备公司门口大喇叭喊话拉人。此举也是双方对立的一个导火索。
    据记者在太原了解到的情况是,东方新兴车辆公司的法定代表人目前已并非王文本人,但王文仍是东方新兴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已拿到海外某国绿卡,家人早已迁居海外。而在其圈地投资的工业园,王文至今也几乎没有任何资金投入。
    上述官员透露,与丁书苗类似的是,王文为山东章丘人,也是农民出身。因惯走上层路线,得以接近原铁道部部分官员,也正是基于这种上层关系,王文才能够在原铁道部的多次招标中屡有斩获。
    有消息人士向记者透露,太原铁路局局长杨绍清与王文和济南东方新兴关系匪浅,太原局为济南东方新兴采购零部件的时间段,恰是其在太原局担任局长后。而东方新兴获得罐车生产资质的时间,也恰好是杨绍清在铁道部运输局装备部任副主任的时间。对此,本报记者向太原铁路局宣传部求证,对方称需几天后才能给予答复。
    但有业内专家认为,杨绍清的级别,还不足以为济南东方新兴做这么多事。其后应该还有更大的授意者。该专家质问:“该问的是,谁开了便利,让东方新兴进来?谁又帮它铺路?东方新兴背后的老板是谁?”

头像被屏蔽
 楼主| 发表于 2013-8-7 11:52:45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3-8-7 13: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来又要出大事了!!!
头像被屏蔽
 楼主| 发表于 2013-8-7 14:15:43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进站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海子铁路网 ( 京ICP证12003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1036

GMT+8, 2025-5-18 16:29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