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有不少的烟民,总喜欢吞云吐雾的感觉,一天下来,特别是烟瘾一上来,不抽上几口,就像是丢了魂魄,干起事来丢三落四,总提不起精神,觉得浑身不得劲。为了做到人性化,照顾到这些烟民的切身感受,在公共场所,特设“吸烟室”,让这些烟民们去该去的地方过一把瘾。
按常理,吸烟室一般设在较“偏僻”的地方,较封闭的小房子,其目的在于不影响除烟民以外的其他人,维护其合法的权益,毕竟烟是有毒的,接触二手烟抑或三手烟对人的健康危害很大的。近来上厦门火车站接朋友,发现一种怪现象:厦门火车站的“吸烟室”(牌牌标为“吸烟区”—见图)竟然设在人流密集之处,与众多的旅客“候车区”比肩,而且又是完全开放的。这完全违背设置“吸烟室”的初衷及卫生部的相关条例——“不能在公共场所吸烟”。像厦门火车站前人头攒动开放的“候车区”设置“吸烟区”,允许烟民在此吞云吐雾,那么,哪个地方还不能吸烟呢?
设置“吸烟室”初衷,无非是兼顾烟民的感受,又不影响其他人,尤其是老、弱、病、幼等群体的切身利益。一方面,让“烟枪”们有发泄的地方,毕竟烟瘾一上来,不抽几口发泄发泄(非抽几口不可),真会“憋出病来”;而另一方面,也不因为你过瘾了而“伤及”无辜,让别人呼吸你的“二手烟”“三手烟”,——这种损伤往往不单纯是身体上的,有时更是心理上的“摧残”,有的恨极了公众面前吸烟的人,又不好说出口,心里有火却只能憋着,真是窝身又窝心。
前两年到云南旅游,进入普达措国家公园游览,看到偌大的公园并没有多少游人,却建了独立的“吸烟室”(见图)。可能有人会问:这不很荒唐吗?实则不然。做为国家公园,“吸烟室”的设置可能是硬件的要求,就像文明城市评选非得设置些无障碍通道与盲道(实际是几乎无用)一样,但是它的设置却是倡导一种环保、健康的生活理念,增强人们环保、健康的意识,在游玩中不忘自身的职责与义务,爱护足下的一草一木,不制造垃圾、烟雾污染环境。
话扯远了,言归正传。厦门火车站在人头攒动开放的“候车区”设置“吸烟区”, 从某种角度看,是一种纵容、鼓励烟民在公共场所吸烟之行为,确实有失公允、公道,不合理更不应该!应该尽早撤掉“吸烟区”的牌子,还大众“候车区”于洁净的空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