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从铁路部门表示,由于推出了“网(站)电(话)优先”、“延长预售期”等购票新举措,上海火车站今年将不再搭建售票大卖场。同时,针对新举措可能带来的一些新情况,关键词为“分流”的应急预案也已准备妥当。
离春运开始还有15天,记者昨天来到上海火车站实地了解情况,去年这时候,工作人员已经忙着在露天空地上搭建售票大卖场——临时售(取)票点了,但今年却不见动静。
上海站党委副书记李屹告诉记者,今年不搭大卖场了,引导更多旅客通过“网电”买票。最主要的引导方法是调整不同购票途径的预售期。如今,“网电”预售期为20天,代售点预售期为18天,而上海3个火车站的站区预售期仅3天,彼此间巨大的“时差”决定了要买热门车票最好走“网电”。
那么,不熟悉“网电”购票的旅客怎么办?李屹介绍,“铁路部门今年和东方社区信息苑合作,免费帮部分没条件上网的旅客买票。”此外还有团体票“托底”,不久前首批订单已确认,已有10多万外来务工人员买到了票。
铁路部门的想法是:旅客通过“网电”购票,不用来车站排队;车站转而去满足“即购即乘”式旅客购票,及部分旅客取票、退票和改签车票等需求。因此,车站“人气”依旧旺。眼下只有京沪、沪宁等高铁旅客能刷身份证乘车,普通列车旅客需在出发前换纸质票。在代售点换纸质票每张收5元服务费,在车站换则免费。此外,网电预售期拉长后,对旅客而言不确定因素随之增加,退改签车票的人数将增多。如果出现大客流,该如何应对?上海站客运科负责人董伟鑫回应说,应急预案已准备完毕,核心内容就一句话:增开窗口,分流购票、退改签、取票人群。
以上海火车站为例,董伟鑫说,春运进入高峰时段后,一旦出现大客流,根据应急预案,车站计划将有17个窗口的联合售票大厅2楼由“退改签专处”变为“取票专处”,同时“激活”北广场地下换乘区内一个有20个窗口的临时场所,作为新的“退改签专处”,并将这一调整在车站周边及连接南北广场的地下通道内“广而告之”。这样,取票人流和退改签人流便会被分割在车站南北两侧,避免彼此影响。“临时场所计划20日前准备就绪,平时不用,但随时待命。”董伟鑫说。
新闻来源:文汇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