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记者在北京站售票大厅看到,3台中国人寿保险售卖机不时吸引一些旅客驻足,但反复研究了一会儿,真正购买这种保险的几乎没有。(京华时报)
1月1日起,火车票价中均已将票内人身意外伤害强制保险剔除,有需要的旅客可以自行购买保险。应当说,铁路部门剔除火车票价中的人身意外伤害强制险,是对民意尊重和企业行为规范的回归。
可为何火车票自购险却遭遇冷落的境地?
袁女士购买了北京到哈尔滨的火车票,她表示,售卖机可购买5种交通意外险,但最低也需要20元,期限为一个月,乘火车最高赔付40万元。“票价便宜了几毛钱,可是保险价格却成了20元,而且成了保险‘月票’,像我这样只有寒假出去一趟的旅客买了不划算。”
不难看出,旅客心里有着自己的小算盘:毕竟火车安全性能还是较高,出事概率非常低,出趟门最多也就一二天甚至才几个小时,有的票价也才20元钱左右,而为此要多花上个20元值不值?再说了,火车票强制保险取消后,并非完全没有保险保障,若事故责任属于铁路运输企业,铁路运输企业将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赔偿。
保险公司呢?中国人寿和中国平安的工作人员均表示,目前保险公司还没有针对铁路运输的人身意外保险,乘客可买交通意外险。人保北京分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现在正在研究、设计针对火车的意外险产品,今年年初,单独的火车意外险将加入自助机平台。”
现实中,中国百姓对于额外投保本就有着传统的看法,大部分人骨子里就认为自己哪会如此“幸运”中奖,何必花那冤枉钱?保险业在中国的发展近几年看似红火,但大多停留在一些长期受益类型上,而真正跟国外来比,中国的保险业可以说是举步为艰了。
如此看来,当下仓促上马最低为20元的火车票自购险遭遇尴尬也是情理之中的事儿了。
所以,在火车票强制险剔除而火车意外险未出来之前的空档期里,政府部门不仅要明确旅客乘火车在险种的购买上的责任和义务,还应该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让旅客明白购买意外险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对保险业火车意外险的设计进行更加细致的指导,多听取民意。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让火车票自购险走向理性和正常。
来源:中国广播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