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大高铁是世界上第一条投入运营穿越高寒地区的高铁,那么它能够适应的最低气温是多少,列车内外是如何加热防冻的呢?12月8日,东亚经贸新闻记者为你解读哈大高铁各项防寒措施。(据《东亚经贸新闻》12月9日)
自12月1日哈大高铁开通运营以来,引起了世人的关注,在国际上也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毕竟哈大高铁是世界上第一条投入运营穿越高寒地区的高铁,在高铁的建设史上,填补了穿越高寒地区的高铁技术的空白。
那么,哈大高铁能够适应的最低气温到底是多少?列车内外是如何加热防冻的呢?这些高寒地区的高铁技术安全问题,同样令人广泛关注。为此,东亚经贸新闻记者为你解读哈大高铁各项防寒措施。根据最近30年的气象记录,中国东北三省全年温差达到80℃,是中国地区最为寒冷、也是温差最大的地区。而哈大高铁沿线冬季极端最低温度-40℃左右,最大积雪厚度30厘米,沿线土壤最大冻结深度达205厘米。所以,暴风雪天气下运行的高铁列车,其安全性受到大家关注。
据长客股份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介绍,高寒列车在整车完工后,除了在线路上进行各项性能的试验,还于隆冬的时段在长吉线进行了低温运行采暖试验,在齐齐哈尔低温试验站完成了-40℃的环境中静止低温采暖试验。哈大高铁沿线冬季极端最低温度在-40℃左右,经过反复试验,哈大高铁是能适应这一温度,也能在温差80℃的气温下正常运行,这也进一步验证了高寒动车组的低温运行性能的可靠性。
在列车运行方面,最怕的就是轨道被积雪掩埋。而哈大高铁的轨道道岔安装有除冰融雪的电加热装置,这种装置在降雪达到一定厚度时,自动启动电加热的办法及时将道岔上的积雪融化掉,保证列车通过道岔时的安全。为保证车厢外门在低温情况下开闭灵活,更换适用于-40℃的开关、渡板电磁阀以及密封条润滑脂,并在门板内表面增加集水槽,通过定期清理防止冷凝水下流结冰。
哈大高铁采用的是最新型的CRH380B型高寒动车组,该动车组为中国独立自主研发产品。CRH380B型高寒动车组具有较好的抗风、沙、雨、雪、雾等恶劣天气的能力,具有全天候运行的功能。为保证哈大高铁在冬季严寒天气正常运行,在动车组车体的铝合金外层和内饰板之间,新增加了一道保温层。通过铝合金车体和内饰板之间增加新型的隔热防寒材料,在不增加功率的前提下,能够保证提供恒温的环境。哈尔滨至大连高速铁路建成后,铁路部门开始了长达2个多月的运行试验,分别经历了常温、低温以及大雪甚至暴雪等气候环境,动车组运行试验时速为300公里,共开行试验列车3030多列,总走行234万余公里。特别是自12月1日开通运营近10天,除了人为的吸烟影响动车组列车降速外,哈大高铁没有其他任何技术上的安全故障,足以证明,哈大高铁的安全是有可靠保证的。
当然,高铁安全关系着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关系着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关系着中国高铁技术走向世界。高速铁路由于运行速度快、密度大,一旦出了事故,后果是不堪设想的。为此,在高铁安全上,铁路部门始终把高铁技术安全作为最关键、最核心、最重要的工作来抓,并建立了一整套高铁运营安全保障体系,确保高铁健康、良好地向前发展。商人的体内要流淌着道德的血液,铁路人同样流淌着道德、责任的血液,人民铁路为人民、让人民满意、为和谐社会担当更多企业责任,从而促使了中国高铁技术越来越成熟的关键,也是哈大高铁的安全技术奥秘之所在。我们也祝愿中国高继续铁贴地安全向前飞,未来发展从辉煌走向辉煌。(作者系中华铁道网特约评论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