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夏秋两季,湖南境内13家主要电厂耗煤量较大,但由于铁路运能的充分保障,没有出现缺煤停机减负荷现象,湖广两省再无往年出现的“电荒”。(11月19日中国广播网)
随着我国高速铁路的迅猛发展,在每个人的心里都打上了深刻的烙印。我们都知道,朝发夕至、快捷高效的高铁网络,能够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随着时间和距离的缩短,让人们真正的感觉到空间更加接近了。
然而,对于高铁的开通,人们往往只知其表,不知其潜在的正能量更加无穷尽。今年湖广再无“电荒”就掀起了冰山的一角,发挥了高铁一部分的潜在正能量。由此可见,高铁正承载着一份民生的保障,也正承载着一份改变人们生活的责任。
湖广无“电荒”,首先得益于武广高铁有效分担了既有京广铁路南段部分客运功能,使该区段释放出更多的货运能力。据测算,武广高铁开通后,京广铁路武广段的货运能力日均增加33列货物列车,折合日均3500车、25万吨左右,这样为电煤运输提供了可靠运能保障。
自2007年以来,中国高速铁路从无到有,飞速发展,6年巨变,构筑以“四纵四横”为重点的高速铁路网络,形成了快速、便捷、大能力的铁路客运通道,逐步实现了客货分线运输。屹立在中国大地上的钢铁巨龙,正在逐步改变着人们的生活。
京沪高铁开通运营一年来,累计开行旅客列车56614列,发送旅客约5260万人。虽然高铁之益,首先体现在了旅客的位移上,但其更多的潜在正能量正在逐步被人们所发现和充分利用。
除了大大提高客运能力,有效缓解货运压力外,高铁更使西部地区不再遥远,中部地区也不再闭塞。建设高速铁路,不仅直接增加了沿线人们的就业,增加了人们的收入,而且使城乡的联系更加紧密,为人才、技术、资金流向农村和农业创造有利的交通条件。随着越来越多的高铁开通,其沿线城市的教育、医疗、休闲等资源也都在更大的平台上产生了共享,发挥了更大的效应,高铁的潜在正能量正在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高铁改变人们生活的责任也正在逐步实现。
来源:时评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