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蒸汽机周身黝黑,内燃机高大威猛……它们共同的名字叫做“中国机车”。在沈阳铁路局大安北机车封存基地,款型各异、车龄不等的390辆“退役”火车头被装饰一新,集体亮相,成为我国品类最全、保存最为完整的花园式机车“博物馆”。
数百辆机车成“馆藏珍品”
距离大安北站约两公里处,一个超大型的机车“停车场”正在为本地人所熟知。这里停放着数百辆被退役封存的各式火车头,它的正式名称为沈阳铁路局大安北机车封存基地。
基地由沈阳铁路局和大安市政府共同打造,总占地面积达2.1万平方米。铁路工作人员说,所有退役的机车入场封存时,都要经过专业人士的清洁、修缮和整理,以还原它们最风光时的模样。机车所占用的铁轨是一个比较特殊排列的方式,或首尾相接,或摆出圆环造型,不同款型的机车在不同区域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领地,颇似一座品类齐全的机车“博物馆”。
“从历史较为久远的蒸汽机车到后来的内燃机车、电力机车,都是国产车型,总共390辆。”封存基地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里存放机车车型共3种,包括主型货运前进型,主型吊车机车建设型,主型厂矿机车上游型。这些诞生于不同时代的火车头曾在过去几十年间,纵横驰骋于四通八达的铁路线上,为国家建设和客货运输立下了汗马功劳。
每辆机车都有自己的故事
在基地铁路员工们看来,眼前的每一辆机车都有自己的历史故事。据了解,QJ1153机车组曾于1951年进入抗美援朝最前线。机车组置生死于度外,驾驶这辆车冒着枪林弹雨勇斗敌机,多次非常出色地完成了军运任务。
建设5674机车组创建于1981年,多次担当专特运任务。1983年8月13日,该机车担当邓小平同志一行到吉林省长白山自然保护区、长白山天池气象站视察的特运任务,以其过硬的操纵技术,铜铁分明的机车质量受到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赞扬,为铁路争得了荣誉。
前进型0373机车原配属沈阳铁路局彰武机务段,机车组创建于1970年。在1976年唐山抗震救灾过程中,机车组驾车日夜奋战在抗震救灾第一线,先后为灾区抢运救灾物资200余列。
前进1820机车曾配属原齐齐哈尔铁路局昂昂溪机务段。其前身1008号青年机车组创建于战火纷飞的1948年,在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时期立下赫赫战功。在建国初期的“铁牛”运动和“500公里”运动中,创出日行车1113.4公里的全国最高纪录和“快速三锹焚火法”,成为闻名全路的“铁牛”标兵。1956年被青年团黑龙江省委命名为“黄继光号”青年机车组。
历史和文化价值的遗存
“蒸汽机车以煤为燃料,烧起来冒烟又冒火,所以被人们形象地称作‘火车’,现在看来,蒸汽机车已经属于‘元老级’的铁路开拓者。”铁路工作人员说,1954年时,中国有178种机车,全部是外国制造。当年,大连机车厂生产出第一台全国产蒸汽机车。
蒸汽机车牵引的多是人们常说的“绿皮车”,有的座椅还是以木板为原料,乘坐不够舒适,而且速度慢。不过,作为第一代牵引动力,蒸汽机和“绿皮车”的贡献不可磨灭。到上世纪80年代,蒸汽机车逐渐从我国主要铁路干线上退役,取而代之的是更为先进的内燃机车、电力机车,直至目前正在运行的动车组。
“80年代以后出生的很多人没有经历过蒸汽机车时代,那些黑黑壮壮的大家伙对年轻人来说是一件稀罕物,而对年龄稍长的人来说,它们是一份美好的记忆。”基地负责人告诉记者,退役机车作为一种颇具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的遗存,对后人来说是一笔不可多得的财富。
来源:城市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