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好1906次列车车票到西安方向没有进站的旅客在第三候车室检票进站……”随着广播声,一列蓝色的火车慢慢开进站,停在白色的“界首市”站牌边,车内,乘务员笑容可掬,几位乘客拿着行李站在门边——这样的火车站不是在露天环境下,而是在阜阳广播电视大学界首工作站的老师范兆昉家里。
花了近万元才建成一半
范兆昉的“火车站”长3米、宽1.5米,专门放在一个房间里。木头做的两排铁轨绕成一个大圈嵌在沙子里,一列火车正在慢慢行驶,有12节蓝色客车车厢和20节黑色货车车厢。几幢黄色的平房整齐地排列在旁边,是调度室和候车厅,屋外,一个白色的界碑上写着“界首市”三个大字。铁轨旁,高高的信号灯竖立着…… 沙盘以老界首火车站为主,加上车站附近的高速公路和旧县火车站来搭配。别小看这沙盘,它是范兆昉花了两年时间做成的,还是个半成品,已经花了近一万元。“这已经是很节省的了”,范兆昉说,火车和铁轨这些需要技术支撑的自动化设备是买的,其他东西都是他手工制作的:酒盒切开喷上丙烯颜料再拼接就是房子;锯末喷上绿色丙烯一撒便是草地;放完的烟花杆撕掉包装纸就是电线杆……
为了让效果更逼真,他还专门去阜阳火车站录了广播词。他还准备做些小人放在车里,这样整个火车站就完满了。
他是火车迷十年拍铁路
范兆昉今年28岁,本职是老师,但对火车特有感情。小时候,他家就住在界首火车站附近,常常在铁轨附近看着火车哐哧哐哧地来来往往,觉得这个庞然大物很不可思议。
2000年,他上大学,第一次坐上从界首去阜阳的6071次火车,当时车况很差,但车里很干净服务很到位。从界首到阜阳,快的话1小时40分钟,慢则2小时40分钟,一年四季,坐车的都是沿线的居民,讲的都是类似的方言,非常有人情味,他还因此和好几个乘务员成了好朋友。
上大学的三年多时间,他几乎每个周末都要在这列车上往返。2003年,6071次停运,换了更好的列车。现在,沿线的火车站都在改造,界首站也不再是以前的样子,坐火车的人越来越少。不过,范兆昉还是常常走这段铁路,12年前,价格是6.5元,现在是7元。这十几年来,他还跟拍这段路附近的情况,比如车站改造、蒸汽机的退役等,留下了很多照片。
铁路粉丝组建俱乐部
范兆昉说,沿线很多居民对这条漯阜铁路都很有感情,还组织了一个车迷俱乐部。
俱乐部成立于2008年,负责人刘畅说,成员的年龄多在20岁到30岁,一般都采用摄影等方式记录变化。刘畅自己是河南周口人,从小就喜欢火车,从2005年初三升高中的暑假开始关注漯阜线,常常骑着车沿着漯阜线走或者坐车一站站拍摄,多的时候每周要拍几次。 2005年蒸汽换内燃,2008年第一列新火车以及电气化改造,之后很多小站因为提速消失——照片上,这条线路的变化非常明显,穿插的人和事还引起了很多外地人的关注,专程来看。
这个俱乐部的成员近100人,有乘客也有路段的工作人员,有人去记录沿线的风俗民情,也有人走“技术”道路研究火车的变化。 “不管是哪个方面的,大家都非常爱这段路”,刘畅说,有乘客对这段路的了解比乘务员还多。(郑昌波、汪日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