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苏伟对记者说,他在北京工作,女朋友住在天津,原先每天只能靠打电话、发短信联络感情,周末相见一次。京津城际铁路开通运营后,列车运行26分钟,他们就能见到对方。
时速达300-350公里的高速列车好似“没有翅膀的飞机”,开启了中国人的同城新时代,改变着国人的时空观念。
2008年起,中国高铁发展进入收获期。当年8月1日,中国第一条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高速铁路京津城际铁路开通,使北京和天津相隔120公里的异地情侣,26分钟就能彼此相见。
随后的5年里,武广高铁、郑西高铁、沪宁高铁、沪杭高铁、京沪高铁等高速铁路又相继开通。依靠高铁“大运量、高速度、高密度、公交化”的运输优势,像苏伟这样生活的国人已由“双城记”升级为“同城记”。
“千里京沪一日还”。10年前,从北京到上海,人们要坐18个小时的火车;10年后,因为有了高铁,人们4小时48分钟就能从北京到达上海。
外企员工徐俊说:“乘坐京沪高铁犹如‘飞一般’的享受。像我住在北京,晚上在上海有个宴会,那么可以中午乘坐京沪高铁出发,傍晚赶到上海。晚宴结束后,还可以赶当晚动车返回北京。”
京沪高铁是世界上一次建成线路里程最长、技术标准最高的高速铁路。自2011年6月30日正式开通运营至今,已有超过5260万人次通过这条高铁,来往于京沪沿线各站之间,体验着“一日还”的便捷。
10年间,中国政府高度重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高铁建设步伐明显加快,不仅改变了民众的时空观念和生活方式,也扩大了都市经济圈的“同城效应”。
随着“1小时都市圈”、“2小时都市圈”等日益增多,异地工作族、异地养老族、异地购房族队伍不断扩大,加速了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生产要素的跨地区流动,加快了区域经济的“内循环”。
不过,高速铁路在演绎着“中国速度”的同时,其过快的发展速度也遭到了一些质疑。尤其是2011年“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发生后,中国开始重新审视近年间的高铁发展战略。
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发布研究报告称,中国交通建设中,高铁、高速公路、地铁等建设“大跃进”,未来还贷压力增大,2015年以后将进入维护高峰期,金融风险巨大。
在对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相关责任人进行处理时,中国国务院常务会议再度重申了“安全”的重要性,提出“建设发展高铁的方向是正确的,但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观念,科学规划并严格落实高铁建设投资规模和建设工期”。
尽管仍有争议,但中国大力发展高速铁路的方向并未改变。科技部日前公布的《高速列车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指出,到2020年,将建成16000公里的高速铁路,届时中国高速铁路的总里程将位居世界第一。一个规模庞大的“四纵四横”的中国高铁网正悄然成型。
来源:中国新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