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0-1-22 11:08:22
|
显示全部楼层
许多国家在上世纪初到二战前都建立过实验性的高速铁路,但是日本新干线是世界上第一个投入商业运营的高速铁路。
(高速铁路发展史,《 微型计算机 》,2009年 26期,作者 铁胆火车侠)
背景:
在日本高速铁路被成为新干线,究其历史那还得从上世纪30年代起,当时日本制定了最高速度可达每小时200公里的子弹头列车计划, 准备修建一条专用铁路。1940年,子弹头列车计划中的东京至下关段动工,可是随后因战争而停工,一直到50年代日本成功申办了1964年东京奥运会,于是他们决定利用子弹头列车计划留下的底子——在原来停建的铁路上修建用于高速客运的专用铁路,而这项在1959年动工的“面子工程“就是现在的东海道新干线。
(高速铁路发展史,《 微型计算机 》,2009年 26期,作者 铁胆火车侠)
二次大战后的1950年代后半期,日本经济迅速恢复,发展速度明显加快,而工商和流通业尤其发达的京滨、中京、阪神地区成了带动整个日本经济发展的火车头。连接这些地区的东海道铁路线虽只占日本铁路总长的3%,却承担全国客运总量的24%和货运总量的23%,而且运输量的年增长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运输能力已达到极限。当时,日本经济已开始从战后复兴向高速增长过渡,为促进经济发展,实现富国目标,全面加强连接这三大工商业地带及周围地区的东海道铁路干线已成迫切需要。为此,运输省于1957年设立了由专家学者组成的“日本国有铁路干线调查会”,就如何增强东海道铁路线运输能力问题进行探讨。1958年12月,日本内阁会议批准了修建东海道新干线的设想。 “日本国有铁路干线调查会”当时提出三种方东海道新干线开业案:一是将已经复线化的原有窄轨铁路线再复线化;二是铺设窄轨新线;三是修建标准轨新线。经过多方研究,要实现最大限度地提高东海道铁路线的“速达性”,修建标准轨新干线成了理所当然的选择。具体地讲,主要有如下一些理由:一、与原有的窄轨相比,标准轨能运行大型车辆,可确保运输量的扩大;二、铺设新干线,可通过扩大曲线半径来设定高速行驶的列车,从而最大限度地缩短到达时间;三、修建标准轨新干线可大幅度减少通过城市市区的部分,从而降低建设成本;四、可运用最新技术,彻底实现现代化。这样,修建世界上第一条时速200公里的高速铁路“新干线”的计划终于落实了。
(来自于百度百科“新干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