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星火 于 2013-1-4 19:52 编辑
从高一到现在都不断有人问我:你为什么这么喜欢火车?我总会回答他因为我从小就喜欢。的确,火车的确在童年里给我留下了很多记忆。
我第一次专门去看火车是不到两岁的时候。当时我住姥姥家,一个夏日的午后我无聊的不行了,母亲就对我说带我去一个新鲜的地方。没想到七拐八拐把我带到了郊区,在爬上了一个大土坡后我看见了铁路。虽然当时可能不知道这个是干什么的,但是母亲给我讲这个是轨道这个是枕木,随后就是不断的有车过来。我兴奋的不行一直舍不得离开,最后太阳都要下山了我才恋恋不舍的回家。到了后来我知道了那里叫安通桥。所以现在我看车的首选地方也是安通桥,那里我已经看了18年了,还是没看够。
有了第一次就有第二次。后来就是退休的姥姥姥爷总带我去那里。从那以后我慢慢的认识了蒸汽机车,内燃机车。当时的蒸汽很多一个接一个的跑,有时候还是双机牵引气势恢弘的奔向孙家(这是后来才知道de),有时听到了鸣笛声我就兴奋的学起来。更多的时候我喜欢在轨道中间走,这也许是我长大以后喜欢“巡道”的开始吧。
因为奶奶家在齐齐哈尔,每年春节都要坐火车回去一次。所以小时候就是盼过年,不是为了别的而是为了能坐个火车。小时候93年94年的时候去齐齐哈尔全是破绿皮,全程要5个小时,快得也得4个小时。哪像现在最慢的都4个小时了。还有去齐齐哈尔一路都是大平原没有山走起来很厌烦,但是当时坐火车的机会本来就少能坐一回已经不错了。有一次坐列尾,出于好奇我跑到最后的开门那里去看,就见一会就是一个大拐弯分线加上过桥然后再回来。也许印象中的滨州线哈齐段就是这个样子吧。
四五岁的时候父亲带我坐过几次短途,一般都是王岗到哈尔滨或者平房到哈尔滨什么的。
等到六岁的时候姥爷身体还好,有一次他说带我去进乡桥。当时还没有这个概念,就跟着走了,走了好长时间才到。现在看来那段路最多有1千米但是当时觉得好长。当看见桥下的汽车时我才知道了进乡桥也和安通桥一样都是这个结构:上面铁路下面公路。四五岁的时候搬家了,从师大搬到牛房小区。当时为了不让我寂寞母亲带我去了康宁路道口和康安桥。那里又是一番景象:线路纵横交错,站场里车来车往一派繁忙景象。直到后来我才知道哪里叫顾乡屯货场。牛房小区离铁路也不是很远很长时间以来父亲总带我去。
又过了一年我的活动范围又扩大了:有一次姥爷带我去了孙家站。后来才知道孙家的地位有多重要:五个方向八条进路。控制者哈尔滨南咽喉,除了王岗这里车最多。当时记得最清楚的就是在孙家站里等中午11点吉林来的那个车,然后看车上下来的人疯狂的跑出站抢大客车的座位。但是没想到过了10年我也是他们中的一员。
上小学后姥爷姥姥身体都不好了不能带我去看车了。小学一二年级的时候我也没怎么看车。但是二年级有一次姥爷在看下棋的。我呆着没事就自己溜达去了,这一去不要紧,目标首选就是安通桥。在桥上呆了40分钟虽然车不是很多。但是小时候的感觉又回来了,很高兴。这就是我未来玩乐的场所了,虽然很多人说危险,但是凭借我在那里呆了6年,经验丰富不会有事的。
再往后就是没事就往这里跑。我的一个壮举是小学三年级时候自己走到了孙家站再走回来。现在看着三年级的小孩们都好小。我在想那次运转我也是这么小在铁路上跑。多吓人啊,而且我去的是火车站,什么人都有,没准谁就把我拐卖了。但是我现在还没事。也许神灵在暗地里保佑我吧。回来后我和家人说了,被批评了一顿。但是我没当回事,以后照去不误,也正是这次,我独立活动的范围也向南扩大了。后来姥姥家那有两个姐姐特别想去看铁路旁的坟墓,但是她们很够意思竟然把我叫上了。那次和他们往东门站方向走(后来才知道的),但是那天我内急没等到孙滨线路所就回旧路了。当时一个人回去挺紧张的,毕竟那里我没走过,但是回去以后就立刻有了一种成就感。从此东北方向也纳入了我的活动范围。
三年级的寒假回齐齐哈尔,偶然间从叔叔的书架上翻到了一本技规,便如饥似渴的看了起来,虽然当时岁数小理解力有限很多都看不明白,只看懂了信号的一部分。但是我从此开始转向了专业铁路研究的路线。
那时经常在汉广街旁边的一个楼房里上作文课,10点上课11点半下课,有时来晚了就能看到10点的那趟火车,下了课后我也缠着母亲去汉广街道口,因为能看见11点45哈佳的车。正是这段上课的经历让我了解了文政街是沿着铁路修的,也让我对王兆屯及其附近的铁路产生了向往。三年级时候的五一我缠着父亲去探险,但是我们没有选择去王兆屯那边而是从孙家再往南走。走没多远发现一座巨大的桥梁,可惜没看见上面有车。但是这个桥深深的留在了我的记忆中。那天我们走到了哈平路桥,坐81路回去的。正是这次经历让我对这个大桥有了很深的感情,以至于高中没事的时候我就到那去。
上四年级的时候认识了一伙热电厂骑自行车的朋友,我没事和他们混在一起。很多时候我就主张去铁路,没想到他们还能和我一起去不觉的没意思。那时候是很快乐的,三四个朋友集合在一起去安通桥,在桥上扯淡看车。也正是那时候我发明了一种新玩法:压钉子.就是把钉子放铁路上让火车压成薄片。当时觉得很有趣,很硬的钉子一压就是片了。但是现在我觉得当时很愚蠢,作为一个车迷我现在绝对不会这么做了。也正是四年级我有了第一次夜间看车的经历,冬天下午5点多我们去了安通桥 呆到七点多。夜晚的灯光好迷人,铁路上静静的,没有人。只有我们的欢乐。
四年级下学期暑假我家装修房子,我在姥姥家彻底放羊了。当时就是和热电厂哥们们混在一起上铁路玩,有一次我和张佰臣同学从东门那条线走到孙滨线路所,然后走新香坊那条线去了东门上行跨线桥再回来(当然这些都是后来才知道的了)。还有几次走的东门下行线,到了下行线跨滨绥桥处。在那里带姜维宇看到了子弹头动车,在桥台的避车洞里打扑克,扯淡,很晚才回家。从那时我才知道铁路原来这样美,找时间一定要把这边都发掘一遍。
00年9月我才上五年级,那年教师节完事后我去了安通桥。但是没想到旁边上来两个劫匪,抢走了我和一个同行者(桥上刚刚认识的)的6元钱(其中我身上2元)。虽然现在2块钱连个冰红茶都买不到,但是当时的两元钱相当的值钱。我刚开始碰到劫匪的时候没紧张,要钱就给他们。而那个人却不想给,捂着兜,被劫匪一顿踹。我看这也没个头啊,于是趁着下行来个车的时候就跑了,利用火车把我们隔开。顺利下桥跑向安全的地方。后悔当时没到公安局去。但是这个事情告诉了我铁路上不是什么安全的地方,所以在以后一年左右的时间里我一到安通桥去我的神经就高度紧张,生怕再碰到劫匪。但是已经8年过去了。一个也没碰到。
那年11月份我和姜维宇同学(热电厂的自行车爱好者)同行安通桥。当时看到一个机车停在信号机钱不动了。他就说我们过去看看吧,但是就要到跟前的时候这个车却走了。回来时候他说有一种不祥的预感,今天铁路上估计得出事。因为最开始他就有种是什么人叫我们去看看这个车的感觉。那天我也吓得够呛,但是回去以后没感觉了。估计是心理作用罢。
安通桥已经成为了我的休闲场所了。五年级那个暑假去了上海杭州,火车坐的很过瘾。回来时候觉得不过瘾,于是自己带了5块钱去了平房站,自己买了票回来。这是我第一次独立乘坐火车。现在想想相当有成就感,一个12岁的小孩就敢自己跑到郊区自己买票自己回来。很好很强大。
初一时候一个意外改变了我。那时因为学习不好准备出走去尚志, 我一直向往牡丹江滨绥铁路,3年级时候看文政街的滨绥铁路。因为我姥姥家以前是滨绥铁路一个叫横道河子镇的,小时候亲戚也一整就说那边的铁路弄的我心驰神往。但是我一直没有走过那条铁路线,就决定利用活着的机会走一次吧完成一个夙愿。也许由于我太小了火车站的人不卖我票估计是怕离家出走的。无奈我只好先到了阿城。在候车室里呆了5个多小时,因为当时身上就有8块钱所以就想找个价位去尚志。当时3小时以内只有K481次 12块钱,K637次9块钱。慢车则要第二天早晨才有。但是听说7点有个车是8快后来知道是虎林的4041所以我矢志不渝的等待着。已经下午5点了天也黑了我正准备去买票但是突然发现了身上只有3块钱了。完了彻底去不了了。也因为我当时想到了家的温暖。所以独自凭借着记忆从阿城站走到了阿城客运站。碰到了一个好心的售票员让我免费坐到哈慈下车。如果我那天回不来,恐怕我的历史就得从此改写了。从这次事件中我发现了我虽然喜欢火车但是对于时刻表啦这种专业知识太欠缺了。所以回来平静了一段时间后赶快去买时刻表。虽然当时的初衷就是为了出走方便,任何地方都可以寻找最近的车去。但是这种动机马上就没了,不过看时刻表买时刻表的习惯从此养成。不管什么时候只要一到火车站就是问问有没有新出版的时刻表。当时也养成了看时刻表过目不忘的本领,拿过来一本后不到一周基本就能背个大概齐了。但是我前期也投入了大量的经历,记车次符号,车次代号,发站到站。由于当时的资料少,不过我知道慢车是什么站都停,所以我当时着重看慢车的时刻表,然后把每个线路上的各个站抄到笔记本上不分昼夜的开始背诵。当时练就了20分钟就能背下来30多个同一条线路上的连续的车站。从此我不再听美术课和音乐课,这两种课就是疯狂的看时刻表背时刻表。从那时起我就是班级里的时刻表,谁想去哪得先问问我坐什么车怎么走。虽然现在我已经习惯当问事处了,但当时还是相当有成就感的。
初一下学期四月初一个下午下着雨我闲着没事运转到了成高子。不知道什么在勾着我就想去看看那里的火车票价。我到了成高子把票价板完整的抄了下来。买6222次车票准备回来。在车上我和一个不认识的女孩打招呼。但是只是简单的交流,当时也不知道要个电话啦QQ啦什么的。但是我在一个月后又碰上了她
那年4月20号,我心血来潮想去阿城一趟。由于看了半年的时刻表练就的功夫,我很轻松的就找到了最好的方式去那里:K637去6222回来。去和回来都很顺利。在回来的路上又是一个女孩主动和我打招呼,可能因为我比较招风(身上挎着一把玩具的AK47,当时我玩反恐)。她到成高子我到香坊,我们聊了一路,下车时候她给我了一个地址说要给我写信。没想到5天后她果然给我写了过来信上说她把我当弟弟了。这是我第一次收信。从此以后一发不可收拾开始广泛写信,也养成了认识一个人就留地址的习惯。到了后来,很多人都是我在火车上认识的。可惜她的联系后来中断了,在我高考前的一个月,她给我发信息了,说她往我家打电话了问到了我的手机号。才过5年她才23岁就结婚了。世事变化的真快啊
也许是一次艳遇改变了我。从那以后我有事没事都去阿城一趟,并且都是K637去6222回来。期待能够遇见她。在5月25号那次去阿城的时候我遇见了她。并且到达香坊的时候我遇见了第一次我去成高子车上邂逅的姐姐。她给我留了一个电话号,但是很遗憾我从来没打过,只是记得她叫常振华,哈尔滨人。希望看到这的有认识她的朋友告诉我一声。
阿城我先后去了16次,最后一次去就是初二那年的清明了。
初一期末考完试以后我带某同学去了滨绥线一面坡。目的是去找网吧,虽然没找到但是我第一次走滨绥线。从此与滨绥结下了不解之缘。暑假去了西安,又痛快的坐了长距离的火车。
此时我的时刻表功底已经比较深厚。在一次物理课讲平均速度的时候有一道列车时刻表算平均速度的题。当时同学很多看不懂时刻表,老师要讲他们不同意要让我讲。我已经不能记得当时是怎么讲的了,只记得我讲完后掌声连片。那种自豪感难以表达的。
因为写信,所以我开始交笔友。一次我在男生女生杂志上看到了一个帽儿山的女生的笔友广告,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我给她写了一封信。没想到她回了。从此我萌生了去帽儿山的想法。终于在03年1月中旬我成功的去了帽儿山,为了这次运转我进行了充分的准备。虽然在帽儿山没看到她但是因为这次旅行让我爱上了这个地方。在帽儿山,我也是看到了固定用补机牵引的长大货车。所以每到放假,五一,十一我都多少要去两次帽儿山。截至到第二年4月份我一共去过7次帽儿山。不只是为了看她而是为了看沿途美丽的风景。
初二的寒假突发奇想:要考察香坊,东门,新香坊,孙家四个站之间的所有联络线。所以2月份那几天我都是中午吃完饭就到铁路上走。四天的时间里我走遍了这个大四边形区域里所有的联络线。成功的将哈尔滨枢纽最复杂的地方考察了。
早在初一我就认识了一个和我一样的铁路爱好者夏悦童。我们彼此交流着很多。初二的某一天他很神秘的给我看了一个东西我大呼:技规!新版的!我毫不犹豫的抢来如饥似渴的看着。从那以后,我的铁路知识突飞猛进,信号,闭塞,行车这些9岁时候没弄明白的东西在我现在看来真的是太简单了。
初二暑假进行了一次美好的运转:齐齐哈尔——东方红——哈尔滨。是去婶婶家。对那边没什么印象了,印象只是第一次走滨绥哈牡区间的兴奋。第一次半夜三点睡不着觉起来看外面,第一次走展线,第一次走三千米长隧道……一切都给了我太多的回忆。回来时候我买的卧铺,但是四点半我就睡不着了,爬起来看风景:清晨的老爷岭顶蒙上了一层轻纱,柴河小镇高速通过。繁华的牡丹江站…… 总算到了哈尔滨我期待下次在走这个区间。
初三只是单调的学习和游戏。帽儿山去了几回但是收获不大。初三寒假我经过一个道口的时候我偶然听到扬声器里传来了电台的声音,这不得不让我震惊,原来司机和车站联络要靠这个!于是我每周六都要抽空到那里去听一听。这也直接影响到了我高一时候买对讲机的动机。初三下学期由于面临中考,放假很晚并且时间很短。但是牡丹江一个舅舅要结婚我们家打算过去。听到又要走滨绥的消息以后我又兴奋了。临走前一天晚上根本睡不着觉。第二天我精神百倍的跑完了全程,在一些地段我都是趴在窗户旁边看风景。参加完婚礼后我们去了横道河子,在那里我第一次见到了铁路的天堂:滨绥线沿着张广才岭群山盘旋上升,货车们怒吼着爬山。线路峰回路转,路旁山泉潺潺。一切都像仙境一样。可惜那年4月份各个机务段合并了,曾经有补机的横道河子机务段已经黄了,机车都去牡丹江了。在空空的机务段里我一阵伤感。
回来以后就是不停的在铁路上闲逛,那期间我第一次看到了换钢轨换道床所学习的技规知识也都派上了用场,令工人们赞叹。
初四以后基本没有在铁路上呆过太长时间。但是如果学习累了我放松的地方就是铁路。因为在铁路上我的身心会得到完全的放松,我的灵魂会随着铁路远去。火车会把我的希望和祝福带到远方。
初四寒假一个大雪天我第一次完整的走了小学三年级时候发现的那个大桥,从头到尾慢慢的散步走了将近100分钟。在桥上我遥望远方想了很多。想到了未来的考试,想到了未来的人生。
那时候不断在百度贴吧上泡着。一次一个不经意的机会我再百度的火车吧里面发现了长江铁路网。上去一看都是铁路爱好者我大呼:终于找到组织了! 我在铁路网上面混了3个多月,认识了好多没见过的机车,看到了全国车迷的作品以后我萌生了这样的想法:我也要拍!于是我开始没命的研究相机,中考的压力很大,我只能每周日抽出很小的时间来研究。终于中考完事后我买了第一台相机CANON S2 ,第一次联系哈尔滨车迷:冰雪男孩。第一次参加活动:哈尔滨,大庆车迷联合拍摄T158次首发。从此以后,找到组织的我便如鱼得水,从前积累的知识现在开始发挥。那年夏天我去的地方虽然不多。但是我拍遍了哈尔滨枢纽,接待了外地车迷,积累了更多的经验。
转眼间我上了高中。高一的十一黑色飓风同学带我去了王岗疏解线,那里美丽的风景深深吸引了我。高中三年,王岗一直陪伴着我。直到高三下学期王岗我去过二三十次之多,自己去,带别人去,喜悦时去,失恋没落时去。那里是我魂牵梦绕的地方 。10月末我购买了对讲机,打听好了频率,就是为了听到铁路的频率,从此后看车不再寂寞了。因为有他作伴,什么车运行到哪里了都能知道答案了。
加入了车迷的行列,认识各地的车迷多了,佳木斯有一个叫K340的的车迷多次要请我和黑色飓风到佳木斯去。迫于时间的关系我们一直没去。高一的寒假最后几天我们终于决定去佳木斯。在那里他带我们去了鹤岗,威岭。见到了10年没见到的蒸汽机车,体验了绥佳线的壮美。从此我爱上了绥佳线,把它和滨绥线放到了同等重要的地位上。
高一下学期第一次组织了哈局车迷看车活动,就是当时策划的哈尔滨看车一日游。我们一行七人从2016上下来,浩浩荡荡的走到机车前录像。在大桥的桥头自豪的朝司机挥手。在机务段里找到和我们打招呼的司机合影。这一切都表明我是正式的车迷了。看车爱火车就是我们的口号。
高一的暑假第一次运转了长途:哈尔滨——长春——吉林——图们——牡丹江一圈。一趟下来收获相当大了。长图线是我梦中的线路。而横道河子则是我有相机以后第一次到那里去。我真的爱上了滨绥线,爱上我曾经的家乡。
高二我转学了,十一才放三天假,趁着这三天哈佳车迷组织了小白联跨运转。
高二寒假郁闷的补课,补完课当天哈尔滨大雪,我在雪里站了好久,用假期买的胶片相机NIKON FM3A描绘着,勾画着。铁路已经是我生命中的一部分了。过了两天,我和风同学独立运转了佳木斯,见到了340同学和从小爱看火车同学。随后走牡佳线去了牡丹江见到了传动同学和VOLVO同学。这次是一次成功的运转。
高三的学业很重,每周看车时间只有周六的下午2小时左右,我依然来到熟悉的安通桥和孙家站,因为只有在那里才有家的感觉。从初四开始那里的工作人员就认识了我,邀请我去信号楼,给我讲解各种设备的用途。而高三因为有了这里的陪伴才使我单调的高三不再寂寞。
高考后我进行了三次大型运转,我的心已经和铁路相连 永不分离。请参见高考后三大运转。
如今我已然作为车迷的身份进入了大学,学校里喜欢火车的人不是很多,我要努力传播铁路文化 让更多的人喜欢上火车。因为他是交通大动脉,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铁路风景优美,铁路人文丰富,相信新世纪的中国铁路会迈上一个崭新的高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