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星火 于 2013-1-4 19:58 编辑
武昌火车站的“前世今生”
在历史的长河中,目前武昌火车站经历了数次“迁家”。1890年,两广总督张之洞提出了修筑卢汉铁路的计划。1897年7月,汉口至滠口段开工。1905年9月,卢汉铁路南北两段在河南詹店车站附近接轨。1906年4月1日,卢汉铁路全线通车,定命为京汉铁路。1912年8月,武昌至长沙段(时称湘鄂铁路)在武昌鲇鱼套开工。由于设计方案的变化,粤汉铁路的起点站从鲇鱼套北移到了徐家棚,于1916年建通湘门车站,位于现在车站南端道口附近,就是武昌火车站的前身。据悉,当年仅有一条站线,一所小票房的通湘门车站,东有徐家棚、南有鲇鱼套,站级为二等,车站业务量少。
1917年
首次通车为武昌—蒲圻
1917年3月开始营业,通车到蒲圻,全程132公里,属铁路湘鄂段管理局(当时东方通讯社于民国六年2月10日发稿,《民国日报》2月11日登载:东方通讯社10日汉口电,粤汉铁路武昌蒲圻县间已于昨举行开通式,自今日起发卖客票,两地之间车费八角五分)。
武蒲段通车后,1917年6月接轨到岳阳,9月接到长沙并连通株州,属粤汉铁路湘鄂段管理局。因当时通湘门距武汉市中心较远,旅客乘车不便,又于1936年9月开工,当年12月底建成武昌总站,并于1937年元旦举行隆重的开站仪式,同时撤销通湘门车站。
因武昌总站位于宾阳门,又俗称宾阳门车站。该站站房建筑新颖壮观,站前广场宽敞,交通方便,站场有股道7股道,站台3座。
1969年
被批为一等车站
1945年9月抗日战争胜利后,成立了武汉区铁路管理局。
1950年8月1日改称武昌南站,1957年10月武汉长江大桥贯穿,武昌新站建成,又名武昌客站,属汉口铁路局运输分局管理,1963年4月属武汉分局管理。在此值得一提的是:在1959年毛泽东同志亲自为该站题写了“武昌站”三个字,并赞誉该站员工服务如春天般温暖。 1969年建成的武昌车站 1968年-1969年在站场西侧建成大型候车室3486平方米,站前面积近3万平方米,两侧分别建有市场、餐馆和邮电局大楼,为方便旅客,还设有地下餐厅和旅社。1969年新站房落成,5月1日车站正式迁入新址营业,当年9月16日武汉铁路分局报请郑州铁路局批准该站为一等车站。1975年7月1日新余家湾车站改名为武昌南站时,武昌客车站改为武昌车站。该站初建成时,共有站线20股,其中到发线7股。
上世纪80年代初
进行了第二次大修
建站后,随着客流量的增加,旅客列车到发次数不断上升,从原来的每天4列增加到11列,原有站场股道不能满足旅客运输增长的需求,造成列车经常站外停车。
1972年武汉铁路局在三站台东侧,增设了一股长609米的到发线,1974年武昌工务段将所有的道岔全部更换,提高了道岔通过能力。
1981年—1982年又进行了第二次站场扩建,加铺了9道和11道两股到发线。1982年—1983年,武昌车站新建了第四号站台,延长了两座地道长度,并新建、改建了二、三、四站台钢筋混凝土雨棚,扩建了软座候车室,并对全站的线路作了必要的更新调整,候车大厅1976.7平方米(400个座位、容纳2000人)、快车候车室462.8平方米(70个座位、容纳450人)、贵宾室240.5平方米(20座位、容纳90人)。日均发送旅客1.3万人,最高发送人数为3.2万人。
邓小平南巡第一站——武昌火车站
1992年1月18日,武昌火车站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他站在站台上,一边散步,一边作“发展就是硬道理”重要讲话。
不妨在此听一段历史的回声。邓小平说:现在有一个问题,就是形式主义太多。电视一打开,尽是会议,会议多,文章太长,讲话也太长,而且内容重复,新的语言并不很多。重复的话要讲,但要精简,形式主义也是官僚主义。要腾出时间来多办实事,多做少说。
虽然邓小平在武汉只停留了短短的20分钟,但这一行动本身已透露出丰富的、耐人寻味的内容,相对于改革开放的先行城市,武汉的确起步晚了。但中国的全盘发展无疑绕不过武汉这个承东启西、连接南北,地理及战略位置极其重要的华中重镇,这一切在以后的日子里迅速得到证实。
5月,国务院批准武汉市为对外开放城市,实行沿海开放城市的政策。以此为契机,武汉多层次,全方位地扩大对外开放,以开放促发展,大规模地改造老武汉,使武汉成为华中地区的经济中心,贸易中心和金融中心,向现代化的国际性都市迈进。
曾有人建议,在武昌火车站建一座邓小平雕像,其实,按多做少说的原则,生机勃勃的武汉就是改革开放最好的活雕塑。
目前
客运量日均达2.35万人
现在武昌车站为全路特等客运站。日均办理接发列车235列,其中旅客列车115列,日均发送旅客2.35万人,办理旅客5.23万人,最高发送旅客人数为7.1万人;日均发送行包3300件,办理中转行包1.77万件。
武昌车站先后迎接过毛泽东、江泽民、李鹏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外国元首。现在的武昌站是1969年,伴随着长江大桥的通车而建成,使用至今已经有三十多年了。从人文和历史的角度来看,讲到武汉,就会想到武汉长江大桥,所以武昌站也就成为了一个历史的记忆。
展望未来
从“新”开始,见证铁路跨越发展
2006年5月9日,九十岁的武昌开始了历史规模上最大的一次改扩建工程。此次改造总投资6个亿,原有站房全部拆除,新建东站房并增加一个站台一条到发线和钢架结构无柱风雨棚。车站设计体现楚文化风格,在服务和功能上大大提升,定位为经济型车站。同时开工的还有武昌站周边铁路沿线绿化工作和站前长1公里的中山路下穿隧道暨站前综合改造工程。
2007年10月15日下午,随着武昌-南宁的1561次列车在重新投入使用的1号站台边停靠,标志着武昌站改造进入最后收尾冲刺期。诠释着楚文化渊源的武汉南大门――新武昌火车站,由此被翻开了新的一页,它将使九省通衢的武汉,交通更加便捷,市民出行更加舒适、省时。改建后的车站有9条到发线、5座站台,站房总建筑面积3.4万平方米,可满足高峰时段每小时聚集8000人的客流规模;同时主站房分为上下四层,其中上部三层为候车大厅,内部还增添了多项新设施,如动车组刷卡技术等,以保证车站“50年不落伍”。
[ 本帖最后由 xjp2004 于 2008-5-1 21:01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