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子铁路网

 找回密码
 注册进站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天王星

海子铁路网名字的由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2-18 23:35:29 |
这个说明让我还是摸不着头脑
发表于 2008-12-19 00:43:07 |
原帖由 波比 于 2008-12-18 16:27 发表
看来楼主和很多车迷是海子网的新人。我自2001年5月至2004年12月间,曾在海子网与其他几位管理人员共同担任第一任总斑竹,经历了海子网开站、发展、壮大,更是经历过期间多种波折。正是基于这段曲折的发展历程, ...


靠!管理员你也太不厚道了!海子本来就是刘海涛先生起的名字,连这点俺都知道,你怎么要否定啊?虚伪!

不管什么原因,创始人就是刘海涛,谐音取名海子,仅此而已!

俺这点都知道,谁还不知道啊?只能说管理员,我感到很遗憾!
发表于 2008-12-19 00:45:01 |
原帖由 Philharmonic 于 2008-12-18 16:42 发表
好复杂哦!:L
"海子网"和"铁路在线"到底哪个是嫡系的啊?以后上哪个呢…


显然海子网的创始人创建了铁路在线!就这么简单!俺只知道这些!
发表于 2008-12-19 06:50:30 |
楼上的发言至少在语言表述上是不妥的,这样的跟帖,容易让大家不冷静。请您自己编辑用语,不希望这个帖子被转移到静心斋。大家应该对网各时期的人士表示遵重。如果没有得到本人的认可,请楼主不要使用他们的实名。

特别感谢波比提供的背景资料。但有一处需要更正,就是海子网后来不属于某个个人,而是属于一个单位。另外,也建议您,未经本人同意,请不要在网络上公开使用实名与单位名称。建议您也编辑一下。

海子网诞生到现在,已经有九年。有无数网友见证了网站的曲折发展历史。如果大家能够冷静发言,就肯请各位知道海子网历史的朋友,介绍自己所了解的部分,给后人留下一些客观的历史记录。包括最早期的论坛开设情况,管理方式,与当时的争论的起因。

如果不能冷静,本帖被迫转到静心斋。这样对大家,对历史,都是一种损失。

再次感谢波比提供了海子网早年的资料。您的贡献,从一个侧面,见证了网络论坛的发展历程。海子网从诞生到今天,经历了两次长时间被迫关闭。作为第一次关闭的亲历人,如果可能,请您在百忙中介绍一下当时的故事。

再次重申,网络上的任何情绪化的讨论,都是经不起时间推敲的。简单情绪化的表述,只能使大家无话可说。
发表于 2008-12-19 09:44:49 |
原帖由 管理员 于 2008-12-19 06:50 发表
楼上的发言至少在语言表述上是不妥的,这样的跟帖,容易让大家不冷静。请您自己编辑用语,不希望这个帖子被转移到静心斋。大家应该对网各时期的人士表示遵重。如果没有得到本人的认可,请楼主不要使用他们的实名。 ...

     感谢管理员的回复。又仔细看了自己的帖子,并与相关人员确认,对于您提到的几个问题给予解释,如下:
     1、文中提到的单位和实名并未侵犯他人权利,且这些实名在本站的历史资料里面也有;
     2、涉及到网站的归属问题,经与相关人员确认,当初的确是刘先生转送给樊先生本人的,而不是转送给某单位的。涉及的具体名字并没有违反任何法律法规和本站规则。正是为了补充网站中已经模糊不清的历史,为了让广大车迷知晓樊先生本人对网站、论坛做出的贡献,才据以实名的。请问管理员,有何不妥?
     3、关于第一次长时间网站关闭的具体原因的确不便于在论坛上透露,请见谅!若希望了解,请管理员以实名通过站内短信联系,谢谢!

     关于您对42、43楼的车迷提出的意见,我觉得您大可不必紧张,那位车迷也没有什么过激言论,更无违规行为,仅仅是就事论事。对于网友所谓的“过激”反应,您在25、31楼的回帖中,那含糊的解释似乎起到了不小的作用。我才回帖详细的描述了部分网站历史,去正面引导这些车迷和网友。希望您冷静下来,动不动利用管理员权限去封贴、转移,这不是有效的管理方式,只会激化矛盾。“身正不怕影斜”、“有容乃大”、“慎用批、封、删”不正是您自己倡导的吗?希望您以身作则!

[ 本帖最后由 波比 于 2008-12-19 10:27 编辑 ]
发表于 2008-12-19 10:16:18 |
铁路在线现在是处于十分尴尬的地位
发表于 2008-12-19 11:30:47 |

还是历史清楚好

历史清楚了让人舒服,人的天性,不清楚我们也不在乎,但这里要向创办者致敬。这是上海子以来最有趣味的文字。
发表于 2008-12-19 11:42:34 |
海子——荒漠中的一汪水域。
发表于 2008-12-19 11:49:02 |
T32和1533的关系。当年的杭京直快,再也不会在她的身上写上北京二字。同理可得……
发表于 2008-12-19 12:12:37 |
也算重新了解了那一段历史……
06年之前的故事我还真不知道。
发表于 2008-12-19 12:29:25 |
我也以为是和诗人海子有关,毕竟他是卧轨死的
发表于 2008-12-19 21:00:58 |
原帖由 波比 于 2008-12-18 16:27 发表
看来楼主和很多车迷是海子网的新人。我自2001年5月至2004年12月间,曾在海子网与其他几位管理人员共同担任第一任总斑竹,经历了海子网开站、发展、壮大,更是经历过期间多种波折。正是基于这段曲折的发展历程, ...


谢谢你。读过这段故事也让人挺有感触
发表于 2008-12-19 21:04:32 |
原帖由 波比 于 2008-12-19 09:44 发表

     感谢管理员的回复。又仔细看了自己的帖子,并与相关人员确认,对于您提到的几个问题给予解释,如下:
     1、文中提到的单位和实名并未侵犯他人权利,且这些实名在本站的历史资料里面也有;
     2、 ...


是啊,你说得对。我也建议管理员能开明一些,在监管部门的限制内,多一点自由的声音
发表于 2008-12-20 00:13:39 |

还是开放一些好

我以前不知道海子名称的由来。现在才知道是刘海涛先生起得。这没有什么不妥。还是让大家知道真实情况好。前面一位朋友还以为是纪念诗人海子自杀的那?我看着就觉得不舒服啊?现在清楚了,夜里就不会做噩梦了、。。
发表于 2008-12-20 01:07:19 |
我认为LZ最好修改其主题帖,错误的东西不要让它保留。
发表于 2008-12-20 07:08:51 |
原帖由 shining365 于 2008-12-19 21:04 发表


是啊,你说得对。我也建议管理员能开明一些,在监管部门的限制内,多一点自由的声音


感谢您的回复。

管理员完全赞成您的观点。但网络的迷人之处,就在于使用了虚拟的网名,使人们有了更多直率平等的发言机会。因此,不提及具体真名,更有利于客观问题的讨论。


因为本帖的讨论,涉及具体人的行为。但是在关乎个人名誉、人格等的问题上,过头、过火的语言及行为都极易构成侵权,应受到法律的约束。

在此重申,网友在海子网上发表的内容引发法律纠纷,发帖人应承担相应责任。

同时,肯请各位版主协助处理发生在自己管理版面的类似情况。


转发:昨天的法制日报:消除网络暴力司法须有作为
--------------------------------------------------------------------------------
2008年12月19日 09:28 来源:法制日报  发表评论
--------------------------------------------------------------------------------

  “人肉搜索第一案”在北京宣判,在当今“网络暴力”有所“膨胀”的情势下,无疑就具有积极的标本价值和警示作用。一方面,法院的宣判对今后类似案件的审理具有司法判例的意义;另一方面,此案的宣判也告诉我们的网站、网民,“网络暴力”不可为;违者,法律不会袖手旁观。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让人们进入了一个崭新的“社会空间”。在这里,人们可以得到“任何”想要知晓的资讯,可以“任意”表达自己的见解和观点。然而,网络在给人们提供方便、快捷、充足的资讯服务,以及畅所欲言机会的同时,也给“网络暴力”提供了空间。比如个人信息资料的泄露、网上实施的谩骂、诋毁等。
  基于目前在网络管理上存在着的法律法规不健全、不完善的情况,对于网络上出现的众多“非法”信息及“暴力”行为,并没有最为有效的法律上的约束,只能予以道德谴责,或者由管理部门强制删除相关信息。
  网络并非世外桃源,同样需要一个法治下的健康环境。无秩序、无政府状态,只会加速网络的倒退、甚至堕落。“网络暴力”如同社会暴力一样,也极具社会危害性,目前来看其危害性已经开始显现。
  或许,有人认为网络是一个公开的平台,是一个个人情绪自由表达的场所,只要事实确凿,对一些“坏人坏事”就可以群起攻之,甚至可以实施“网络审判”。但是,我们应当切记,法治社会下的公共网络,不可能是世外桃源,也必须受到相关法律法规的约束。尽管目前并没有针对“网络暴力”的具体的法律规定,但是在关乎个人名誉、人格等的问题上,过头、过火的语言及行为都极易构成侵权,都会受到法律的约束。
  随着“网络暴力”现象的日益增多,我们有必要从“人肉搜索第一案”的宣判中引起警醒,也有必要反思网络中出现的一些不恰当、不科学、不道德的现象。
  据悉,目前我国已有2亿多网民,这是一个庞大的社会群体。面对“网络暴力”这个新兴事物,我们的法律应当及时跟进,以发挥其保护各个权利人及维护网络安全、平等、健康的秩序和环境的作用。  (舒心萍)

http://estate.chinanews.com.cn/gn/news/2008/12-19/1494215.shtml
发表于 2008-12-20 07:47:54 |
再次感谢波比,目前,您是了解海子网2004年关闭内情对多最权威的人了。本着对公众负责的态度,肯请您将那段历史细节,用各方面都能认可的表述方式,在此公布。目的是真实介绍历史。

原帖由 波比 于 2008-12-18 16:27 发表
从2007年10月开始,海子网出现长达半年的关闭。出于对现任管理者对网站、对广大车迷不负责任态度的愤怒, ...


如果波比能够客观公正地向大家介绍那段历史,相信公众就能够客观理解和耐心等待2007-08年海子网长达五个月的关闭。

海子网的历史,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网络论坛管理与网友不断成熟的发展历程。

海子网即将迎来十周年华诞。作为一个开放而又严肃的论坛,认真总结历史,就是对今天和明天负责。

发表于 2008-12-20 08:05:12 |
接着#31楼。继续盼望知情人介绍更多情况,并更正差错。

2000年,网页上线后,浏览人数很少。不知何种原因,当时的火车站官方,对有这样一个自己的信息网站并不重视。刘先生对此有些失望。这就造就了网站天生的非官方色彩。制作网站,只是刘先生下班后的一个业余爱好。好在并不很费时花钱。

那时候,网站还没有以火车迷为主。

盼望在2000年到2001年间浏览过本站的老朋友现在讲几句话。
发表于 2008-12-20 08:52:09 |
原帖由 管理员 于 2008-12-20 07:47 发表
再次感谢波比,目前,您是了解海子网2004年关闭内情对多最权威的人了。本着对公众负责的态度,肯请您将那段历史细节,用各方面都能认可的表述方式,在此公布。目的是真实介绍历史。



如果波比能够客观公 ...

感谢您的回复!
      首先更正一点。《海子铁路网》是刘海涛先生于2003年年底将网站硬件资产、www.hasea.com域名以及车迷的剩余捐款(购买服务器、缴纳托管费以后)赠送给樊大翔先生本人的。特此说明!

      再次重申,2004年9月22日网站关闭的相关文件是不宜在网站公开的,但对于本网的所有人来说是可以知晓的。请管理员或者网站所有人实名与我联系,并提供相关资料给当时的托管服务商,这是履行法律上的手续,谢谢!

      对于2007-2008年之间,网站长达5个月的关闭,与2004年类似。但有一点,2004年那次是可以避免的,某些不负责任的网友并不是导致网站关闭的主要原因!如果避免关闭,网站到现在都可以享受800元/年的托管服务和100M中国电信ChinaNet骨干网独享带宽接入,而非现在的每年数千元,更不是现网站所有人在2004年9月18日下午对济南某资深车迷说的20000元/年!

海子网的历史,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网络论坛管理与网友不断成熟的发展历程。

海子网即将迎来十周年华诞。作为一个开放而又严肃的论坛,认真总结历史,就是对今天和明天负责。


赞同您的观点!对历史的忘却就意味着背叛!

2000年,网页上线后,浏览人数很少。不知何种原因,当时的火车站官方,对有这样一个自己的信息网站并不重视。刘先生对此有些失望。这就造就了网站天生的非官方色彩。制作网站,只是刘先生下班后的一个业余爱好。好在并不很费时花钱。

那时候,网站还没有以火车迷为主。

盼望在2000年到2001年间浏览过本站的老朋友现在讲几句话。


      当时就是以火车迷为主的网站,只不过人数不多,但也涌现出一批骨干车迷,他们活跃在网站的各个板块!本人就是那个时期的车迷,并与SCJ先生一起担任《明天之路》板块的版主。


[ 本帖最后由 波比 于 2008-12-20 09:35 编辑 ]
发表于 2008-12-20 09:44:17 |
原帖由 管理员 于 2008-12-20 07:08 发表


感谢您的回复。

管理员完全赞成您的观点。但网络的迷人之处,就在于使用了虚拟的网名,使人们有了更多直率平等的发言机会。因此,不提及具体真名,更有利于客观问题的讨论。

因为本帖的讨论,涉及具 ...

      再次重申,本帖(包括贴主和回帖)虽有真名,但那是网站历史的详情,并无任何虚构,且并没有侵犯相关当事人相关权利现象,这与“人肉搜索”等网络暴力现象有着本质区别!

      忘却历史就意味着背叛!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海子铁路网 ( 京ICP证12003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1036 )

GMT+8, 2024-6-1 19:30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