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子铁路网

 找回密码
 注册进站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lxysea

有些人就是故意扯淡的,为反对而反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7 19:12:37 |
原帖由 五道口 于 2010-1-7 14:25 发表
“350铁路巨大的客运能力”是又一个忽悠。一条铁路的客运能力取决于发车密度和每列车的载客量。使用同样的信号系统,普速列车同样可以达到3分钟一趟甚至更短;而普通列车即使不超员,每列车的载客量可以轻而 ...

高速列车3个小时就跑了一趟,普速跑完一趟要11个小时。

就算高速列车装得人稍微少一点,但是单位时间内输送的乘客要远远高于普速列车。

就象两条内径差不多的管道,设计流速高的那条管道运送的水当然要多。
发表于 2010-1-7 19:15:09 |
原帖由 北山坪 于 2010-1-7 15:39 发表
连盐铁路正线长232.2公里,项目总投资约为217亿元。

现在修铁路,连平原也差不多一公里一个亿。

这个应该考虑各地地价不同。

其实很大一部分成本是低价,而地价中,枢纽内(城市内)又占很大一部分。
发表于 2010-1-7 20:15:20 |
原帖由 lxysea 于 2010-1-7 10:41 发表

谁告诉你现在做动车的是富人
睁大眼睛区仔细看看动车上的乘客,绝大多数都是普通人
谢谢
还有现在说高速公路是为富人修的,坐飞机的都是富人
只能说无知到了没有常识无视现实的地步了

就像外媒说国内只有30w权贵喝可口可乐,60%的人没电用一样
发表于 2010-1-8 05:36:39 |
原帖由 <i>铁路迷002</i> 于 2010-1-7 19:12 发表 <a href="http://bbs.hasea.com/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6628405&ptid=432133" target="_blank"><img src="http://bbs.hasea.com/images/common/back.gif" border="0" onload="if(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true;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nCTRL+Mouse wheel to zoom in/out';}" onmouseover="if(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true;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style.cursor='hand';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nCTRL+Mouse wheel to zoom in/out';}" onclick="if(!this.resized) {return true;} else {window.open(this.src);}" onmousewheel="return imgzoom(this);" alt="" /></a><br />

<br />
高速列车3个小时就跑了一趟,普速跑完一趟要11个小时。<br />
<br />
就算高速列车装得人稍微少一点,但是单位时间内输送的乘客要远远高于普速列车。<br />
<br />
就象两条内径差不多的管道,设计流速高的那条管道运送的水当然要多。
<br />
帐不是这样算的。
假设高铁普铁都是3分钟追踪,那样的话一条铁轨上一小时都是通过20列车。并不会因为高铁跑得快三倍就能通过60列高速火车。
就好比你说的管道,两条内径一样,流速不同,但如果都是每分钟放一方水,虽然流速快的一方水早到目的地,但一小时内两根管子都是60方,流速快的并没有多流一方水。
实际上由于普通车速度低,从最高速度刹车到速度为零,需要的时间更短,理论上可以做到更短时间间隔的追踪运行。
发表于 2010-1-8 05:44:51 |
反对高铁过高票价,支持高铁:lol
发表于 2010-1-8 14:10:15 |
只是转载:
⊙亚夫
元旦刚过,中国华[0.31 5.17%]北与东北大部分地区出现了强降雪天气。北京的日降雪量甚至创出近60年来的同期之最。受此影响,北方交通严重受阻。截至日前,共有8个省(市、区)15条高速公路、3条国道局部关闭,上千架航班或延误或取消。奇怪的是,来自铁路的受阻信息不多。为什么?
综合起来看,这场大雪其实下出了中国交通建设[8.34 13.32%]突出的结构性问题,下出了公路与航空运输的“娇嫩与金贵”,下出了铁路的优势。尤其是在“铁(路)、公(路)、机(场)”结构上反映出来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问题,更值得反思。
先来看一组数据。据国家统计局统计,1990年中国的公路里程为103万公里,其中的500公里是首次出现的高速公路。经过20年建设,到2008年中国的公路里程迅速上升至373万公里,翻了三番;而高速公路的建设更为惊人,里程为6万公里,20年翻了十倍。
再来看民航和铁路的情况。1990年中国的民航航线里程是15万公里,到2008年快速上升至246万公里,20年增长16倍。而同期的铁路建设则非常缓慢。1978年,铁路营业里程为5万公里,1990年为5. 8万公里,到2008年,铁路营业里程则缓步增长到8万公里。20年增长不到40%。
这组数据大致反映了近20年来中国铁路、公路、航空这三大主要交通系统的建设情况与差异情况。这样的建设布局是不是最优的选择或次优选择呢?不妨从经济、环境与社会效益这三个方面来检视一下。
从经济效益看,这种“铁、公、机”比例架构是最值得商榷的。据专业人士介绍,在中国,铁路、公路与航空的单位运输成本之比大致为1比6.4比9.35。铁路建设用地为四车道高速公路的1/2,完成单位运输量所占土地面积为公路的1/10。能量消耗为公路的1/3。如果采用电气技术,铁路运输从北京到天津的人均耗电量只有1.5度,单位能耗仅为波音747飞机的3%。
也就是说,这20年来,发展速度最慢的铁路运输,恰恰是成本最低、能效最高,土地占用最少的运输形式。尤其是对土地的节省,其意义已超越经济。更不用说这三种交通形式之间,其实际运能与道路利用率和维护成本了。比如,这次大雪就有18条高速路与国道封闭,参与抢通人员多达8万多人次、动用机械18000多台次。在大雪面前,铁、公、机谁更娇嫩,立马可判。
从社会效益看,这种“铁、公、机”架构同样也值得反思。据统计,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全社会的货源总量从1978年的24.9亿吨增长到2008年的259亿吨,翻了近十倍;客运量从25.4亿人次增长到287亿人次,也翻了超过十倍。而铁路运输在与公路、航空、水运、管道等运输媒介的竞争中,承担的货运与客运量分别为36%和32.4%。
也就是说,近30年来,投资力度最小、发展速度最慢的铁路系统,正在承担着超过全社会三分之一的货运和客运业务。特别是它的服务人群,主要是占人口比重最大的中低收入者,而高速公路上跑的轿车、航空运输中乘坐的客人则很少有低收入者。换句话说,这些年来,用于交通建设的大量投资,更多地服务了少数高收入群体。其社会效益如何,诚可一议。
另外,再从环境效益看,目前的“铁、公、机”架构对环境的影响,更值得反思。据介绍,在交通事故对环境污染的外部成本中,铁路占1.9%,航空占6.1%,公路占91.5%。在减排方面,铁路运输每公里碳排放约为汽车和飞机的1/6和1/3至1/20。而每年占总量33.6%的运输类石油消费中,主要都用于公路与航空运输,不仅有大量的减排问题,更有对石油消费的可持续性问题。
也就是说,又“娇嫩”又“金贵”的公路与航空运输,不仅有代价大、成本高、服务人群少的问题,还有一系列环境问题。不仅很难做到全天候服务,而且一年中,总会有几次“撒娇”,为了扫雪清障,还需要大量投入。比如,这次大雪,仅在华北部分地区就已经布撒了29460吨融雪剂、104936方防滑料、2950吨融雪盐。这些化学物质对土壤和水环境会有什么影响?都是问题。
由此观察,正在加大力度实施的“铁、公、机”建设,真需要反思一下。
发表于 2010-1-9 03:15:25 |
这个不是20年后,而是现在正在发生的事情。
原帖由 chh918 于 2010-1-7 14:00 发表
20年后,唯一可能的城市化,是城市生活的子女将农村的父母接到城里。
发表于 2010-1-10 15:08:20 |
原帖由 五道口 于 2010-1-8 05:36 发表

帐不是这样算的。
假设高铁普铁都是3分钟追踪,那样的话一条铁轨上一小时都是通过20列车。并不会因为高铁跑得快三倍就能通过60列高速火车。
就好比你说的管道,两条内径一样,流速不同,但如果都是每分钟放 ...

你的算法也不对,确实如果是3分钟追踪,那么不论什么速度一小时都是20列车,但是你没有考虑到它一小时能跑多远,假如普铁一小时行使100公里,那么高铁一小时可以行使300公里,假设50公里一站,那么算上终点站普铁可以运行3个车站,而高铁可以运行7个车站,是3个车站客流多还是7个车站客流多哪?
也比这个管道,你已经限定了每分钟放多少水当然他们每分钟放的水是一样的了,可是你要考虑到流速快的可能20秒就放完了流速慢的要一分钟放完的水量,剩余的40秒被空闲了,这40秒可以别利用的话流速快的当然是流速慢的三倍了!

速度快所完成的工作一定越多,否则那些违章的大卡车也就没必要超速了

[ 本帖最后由 national4000 于 2010-1-10 15:11 编辑 ]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海子铁路网 ( 京ICP证12003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1036 )

GMT+8, 2024-11-1 08:37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